筆者最近讀到一篇關於復旦網紅教師陳果的文章,文章由陳果將“耄耋之年”錯讀爲“毛至之年”說起,談到了陳果的課程內容。文章的作者對將課程內容雞湯化的現象表示不能認同,在談到這個問題時,文章作者說,“相比之下,前兩天火遍全國的‘流浪大師’沈巍,所說出的句子,可能還更有‘哲理’一些。筆者看到這裏突然感覺陳果和沈巍的走紅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小視頻。正是由於小視頻的廣泛傳播,讓這位原來只在復旦校園裏有些名氣的陳果走紅全國。更爲神奇的是,也是由於小視頻的強大傳播功能,讓沈巍在幾天之內成爲上海“博學”流浪漢,流浪大師。

  陳果作爲復旦大學的高級講師,哲學博士,應該說是具有較高的學識和水平的,能在復旦大學混得風聲水起,那也應該是有一定能力的。即便是如此,偶爾讀錯一個字,也沒有什麼可大驚小怪的。當年北京大學的校長,比她名氣可是大得多了,不是也將”鴻鵠“之志讀錯了嗎?筆者認爲並不應該以讀錯一個字而過分苛責一位教師或者校長,而不能贊同的是對學術內容的浮淺化。

  陳果的課雖然是“金句”頻出,什麼“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 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真正成熟的人,都活成了一束光……”,這些聽上去十分優美又似乎充滿哲理的句子,只能撫慰一些具有小資情調的人們傲嬌的心靈,絲毫不能讓人們感悟到生活的道理。那些辛勤勞作在建築工地上的農民工,如何做到風情萬種,那些生活在貧困地區的農民如何起舞來不辜負生命,那些爲了祖國的國防事業工作在大漠荒原的科技工作者,一直沒有發出光,而且還要隱姓埋名,難道他們還不夠成熟。作爲思修課教師,如果整天向學生灌輸的都是這樣的一些虛無縹緲的東西,我們的學生將如何面對社會上覆雜的環境和生活。

  在陳果諸多的講課視頻裏可以聽到的都是這樣一些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句子,聽得時候是非常的悅耳,但是靜下心來仔細想一想,卻會感覺什麼都沒有聽到。這裏而幾乎沒有任何的學術含量,也沒有哲學思想的深刻,作爲爲復旦大學的教師,這樣的學術淺薄是不應該的。當網絡把陳果捧紅,流量造就了一位女神教師的同時,我們應該反思的是,這真是大學生們需要的思修課嗎?如果大學生們整天想的是活成一束風情萬種地起舞着的光,他們怎麼回到平實的陸地上呢?陳果的口才和知識作爲一個教師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她應該做的是不要在沉浸在網絡流量的世界裏,而是回到大學生真實的生活中,利用自己的優勢向他們傳播真正的人生道理。讓他們能夠面對現實,樹立理想,刻苦學習,做一個踏踏實實對社會有用的人,做一個對家人負責任的人,做一個勇於承擔責任有擔當的人。

  流浪大師的走紅是網絡世界創造的一個奇蹟,但與陳果不同的是,從目前的情況看,沈巍的光環並沒有給他自己帶來什麼利益。除了開始因爲敬佩這位流浪漢的學識而發送視頻的幾個人,其他的都是爲了金錢和利益而瘋狂表演的戲精。那些爲了拍到大師的身影不遠萬里趕到大師住所的崇拜者,爲的是自己視頻的流量。那個費盡心機混上了“師孃”名號的中年女人,只不過精於策劃的將自己捧紅的網絡演員。好處是沈巍並沒有被這個造神浪潮所裹挾,終於在不勝其煩的情況下搬離了原來的住處。從這點上看,這位具有深厚的國學功底和自己的生活信念的人還真是有一些大師的風範。

  流浪大師的走紅是一件意外,但是在網絡世界裏,這種意外也許不是什麼意外。一個人無意中上傳的一個視頻,就可能引起全國範圍的轟動,這已經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了。陳果依然可以利用網絡傳播手段將自己的課程內容更廣泛的傳播,只是希望她課程的內容更加接地氣。沈巍如果還想繼續流浪,也希望人們尊重他的選擇,不要打擾他的安寧。當然筆者更希望他迴歸平常,用自己的學識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即便是利用現在的名氣,開一個講解國學的直播,也是一個不錯的做法,只是莫再讓戲精們爲了金錢來消費大師的名聲了。

  在網絡世界裏,請不要讓流量異化了生活,無論早陳果們,還是沈巍們,還是形形色色的各色人等的我們,也應該包括那些戲精們。

  關注教育新聞熱點、分享個人觀點,拙木侃教育,感謝您的關注、閱讀、評論和轉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