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黃贇涵

香港回歸的二十二年,不長亦不短。相對於法國年鑒學派所提倡的「長時段」的研究思路,二十二年無疑是一個「短時段」,但是香港的這二十二年又處於兩個時代的過渡與轉型時期。

在香港社會中,坦誠而言,長久以來存在一種美化殖民史的看法,認為香港繁榮穩定的國際化地位,得益於英國殖民統治時期所確立的種種制度性遺傳,港英政府實施的各種德政與文明,為香港創造了一個童話般的美麗新世界這種觀點,更是在香港回歸之後的頭幾年被大量渲染。

隨著香港回歸後繼續保持穩定和發展,香港的主流社會開始反思,不盲目推崇和美化殖民統治,而是不卑不亢的正視歷史,在肯定港英政府管治智慧的同時,更認識到英國殖民統治對香港人本土精神的奴化一面,理性追溯各項殖民政策的技術與真正的目的,從而勾勒出一幅完整的香港殖民圖景。

內地人怎麼看香港,也經歷了幾十年的變遷。

在1997年之前,很多內地人以仰視的態度看香港,追捧TVB港劇、寶麗金流行曲、武俠小說以及各種服裝髮式時尚。

1997年之後,尤其是2003年開通自由行後,情況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

一方面是內地乘著入世大勢,經濟快速發展,深圳開足馬力追趕香港,內地富豪越來越多;另一方面是香港發展的腳步開始放緩,越來越多內地人去香港旅遊、掃貨,前些年內地富人橫掃香港愛馬仕、百達翡麗、周大福等,讓香港人目瞪口呆。

當香港奢侈品、房子被內地人買下,港島山頂開始講國語,一些內地人對香港逐漸產生了一種莫名其妙的俯視感。

俯仰之間,皆因彼此隔膜,誤解太多。

香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動感之城、美麗之都,是一個屬於未來時、前進式的城市。

對她了解越深,越不敢輕言武斷,甚至保有幾分敬畏,她身上可以尋找到過去式、舊時代的痕迹,香港歲月沉厚,擁有太多層層積澱的岩層,構成一座真正大都市所必備的許多神奇的飛馳。

一座能稱都市的城市,必定如此,紐約、倫敦、東京、巴黎都是藏著無數個遊客看不見的小紐約、小倫敦、小東京和小巴黎,也即所謂的「地下社會」。

香港也有這麼一個「小香港」潛藏其中,順藤摸瓜的一頭是一個城市的真正脈絡——她是怎樣贏得她挑剔的情人的心的?她是怎樣留下她的愛人們,同時讓他們自由?

中國自古都是一個大國,內地的人們已習慣於用一個大國的思維去思考一個城市或一個國家。很少人想過,像新加坡、斯里蘭卡、梵蒂岡、瑞士這樣的「小地方」是怎麼思考問題的。

內地很多人開店創始,一家店還沒開起來,就想到全國開一萬家店然後上市。這是因為中國內地的市場足夠大,過去賺錢太容易。

許多香港人祖祖輩輩都只經營一家店,他們不會想到開連鎖、擴規模,因為香港市場就這麼大。如果跟他說,要有大格局、大視野,走入內地、奔向全球,他們會覺得太飄了。

所以,香港很多店都開得很好,很多小店的美食做得精道美味,這是一種工匠精神。

香港,靠的是認真和情味,且不論永利街的鞋店和炊煙燈火,有多少屬於美工的置景、導演的煽情,喜帖街上的老人對他的鉛字的憐惜,深水埗傳統話花牌製作人邊做最後一個花牌邊留下男兒淚……他們都曾經認真過,並打算一直認真下去,維護那一個屬於他們的香港的魅力與價值。

這也是香港,尚未被歲月偷去的香港,他能容納廟街一人長嘆「涼風有信——秋月無邊——」,亦能容納荷李活道七一吧的吉他錚錚,能留街坊情誼亦能放縱烈火青春,只要你是認真的,它便真心對你

情味何謂?好的生活就跟好的電影一樣,全部由精微的細節組成,叫多少盛世口號都是空的,世事無常,人總是要生活並且盡量微笑的。

就像獅子山、茶餐廳和天星小輪在慢慢成為香港人的精神圖騰物。曾經有一首著名的老歌《昨夜渡輪上》,一個中年男音緩緩唱出「夜渡欄河再倚,北風我迎頭再遇,動蕩是這海,也許一切無從抓住……霓虹伴著舞衣,當初醉倒狂笑異。」煞是迷亂,煞是感人。

2003年SARS時期,此歌又成為勵志歌曲,因為他還唱道:「渡輪上,懷念你說生如戰士,披戰衣,最終清醒從頭開始。」

香港人坐在輕輕搖擺的渡輪上,時刻強調同舟共濟,船雖老,雖日益緩慢,但總有到岸的一天。香港人習慣忍耐,並且說:「船到橋頭自然直。」就如在「家是香港」的運動中,香港人喊出的口號是——「既是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拋棄區分求共對。」

最草根的香港,從一杯港式奶茶,一件鳳梨油,一個紅白藍膠袋中去找尋香港身份。表現在出版物上有《香港101》,電影則有《麥兜故事》等作品。

麥兜系列電影是最有香港精神的電影,或者用麥兜式的分類應該是:九龍精神。九龍相對於香港島,比較雜亂草根比較土,如果說後者凝聚著香港的所謂「中環價值」(商貿和金融精英所在),九龍凝聚的,幾乎可以說是一種「春天花花幼稚園價值」:樸素、務實、隨遇而安,還有點「憨」。

「在底層」的麥兜,住在舊區大角咀的舊樓里,單親媽媽靠炒股做小經濟等不穩定工作拉扯大孩子,孩子長大以後也一樣浮沉於底層文員。

麥兜的同學,其他小朋友長大後的職業:酒樓帶位員、商場停車員、報紙送貨員……都是香港最草根最階層的工作,在中環價值人的眼裡,他們基本都是不能向上流的一群。

麥兜故事展現的是香港的另一面——草根價值百姓安貧固窮,默默在底層打拚,但洋溢著樂天情懷,生活有血有肉有悲有喜,自然和中環價值人的蒼白機械人生不同。麥兜的世界是在香港文化中飄蕩的一個俗世江湖,雖然不斷下流,卻也因此不斷積儲根系的肥料。

在這個「底層社會」的內心,保留著從民國香港一脈傳承下來的道義良心和樸素理想。這種良心和理想在麥兜這兒甚至以詩意形式呈現,且看一以貫之的古典音樂和詩歌,飄蕩在同樣「歪瓜劣棗」的大角咀世界,彷彿是一個與上流社會相牽扯的力量,最終展示出來的是香港上下流社會相通的正能量。

春田花花合唱團的「風吹柳絮,茫茫難聚」,甚至有民初李叔同大師遺風,是古人所謂的變徵之音,是鏗鏗漢聲,對應的是香港當今這個大時代的凄惶凜冽。

2014年香港電視播出《來生不做香港人》借一對親生姊妹的重逢聚首,恩怨是非,道出三十年來內地和香港關係之微妙變化。

由林夕填詞的電視劇主題曲《兩杯茶》:「同是一雙一世兩生花,同為風光追剎那芳華。難道今天我還未懂欣賞你那杯茶?」過去二十多年,香港與內地以兩生花一先一後的情狀開花競艷,鏡中的花朵今天都要重尋新的方向。

跟往日的香港論述最明顯不同的是,現在的前提是把香港與內地的新關係拼合考慮,以一種不是全新卻常被忽略的概念去思考這種問題:香港作為一個中國城市的脈絡去考量它的新身份。

就像現在的港產片,可能更似一部合拍而攻堅全中國市場的華語片,再難分清楚是內地片還是港產片。

一種絕對分成兩隊的對立形態正在改變,出現了一種相互滲透的基礎。譬如香港的高效率和法治,經媒體傳播,一步步影響著內地讀者的價值觀。而中國國勢的強大,國際話語權和龐大的市場,亦逐步扭轉並重塑了香港人對國家的認同感。

由此,香港身份變為一次相向的互動組成,於當下的內地在地理、交通、建築、人口、時間、貿易、身份、文化等各方面互動交流。香港的市場與法治的價值已是代代相傳,擁有一個相對穩定的體系;而內地社會正在急速成長,隱藏著巨大的變革力量。

在香港回歸二十二年這樣的歷史節點,我們應該如何去欣賞彼此的那杯「茶」,或許有了新的答案:彼此的交融,賴於同樣的一種國家認同,就像一粒方糖般放進更大的中國茶中去溶化。要在融合的過程中重新磨合出一種獨特性,發揮出一種味道,成就新香港。

新身份的構成,其實是經潛移默化,我們發自內心對國家身份的認同,不是因為其他什麼,只因為不論香港還是內地,人們能同樣在尋常的日常生活中享受到行動、精神的自由,豐裕的物質和公平的制度,善良的社會。

祝福香港。

最後,歡迎大家來到我們金融人的小圈子——今融道APP,為您答疑解惑的金融知識平台;推進金融業務的投行項目平台;迅速建立社交的金融連接平台。

數十萬金融小夥伴兒在這裡等著你哦~,請戳好文鏈接,下載APP我們就可以相約了 ↓ ↓ ↓

好文鏈接:歲月不饒人,又何嘗饒過香港--關於香港女星、富豪、豪宅!

往期好文推薦:

老王理財經:真實銀行行長的一天是怎樣的??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今融道:歲月不饒人,又何嘗饒過香港——關於香港女星、富豪、豪宅!?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今融道:為什麼說香港的年輕人要被逼瘋了??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今融道Finstao:魔都陸家嘴金融民工的一天是怎樣的??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