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作業經常會做到一些說明文閱讀題,有很多都是關於網路的。裡面就會有類似於「秀才不出門,但知天下事」這樣的話。那「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又是怎麼回事呢?


我不建議只通過書籍、網路了解這個世界。

上網、看書時輸入,同時也要有輸出。

從書本、網路得來的經驗都來自於真實的世界。這之間的差距有可能是少了一個小數點,有可能是兩個不同的世界。

然後關於你對2句話的疑惑:

秀才不出門,但知天下事。秀才在古代是讀書人士。讀書是他們通曉古今的重要渠道,但是暫且不論,他們是否知天下。就算知天下,閉門造車有什麼意義呢?在古代,像杜甫、李白這樣的文人,一生都在漂泊。他們把書本的經驗和行走的困頓結合在一起,才留下傳世的詩篇。

還有對於這樣的句子,不要絕對化,極端化,很多人們熟知的句子只是長篇大論中的一句台詞而已。


已刪


第一句里的秀才只是知道,跟明白還是有區別的,比如今天股票暴跌是事實,原因是什麼?有什麼後果?我該怎麼利用才能對我有收益?想明白這些得通過學習,學習可以通過理論知識學習,和通過實踐學習,第二句認為實踐比理論知識重要,我認為都很重要。


《斷頭王后》中有這樣一句話: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這是一個浮躁、信息泛濫的時代。

正如英國詩人柯勒律治所說:「到處都是水,卻沒有一滴可以喝。

身處周遭環境到處都是充斥著廣告,小道消息,噱頭,標題,洗文,假新聞,桃色新聞,真真是個理不清,剪還亂。

身處其中,倍感困擾,不勝其煩。

比如你打開收索引擎,彈出一些東西,」教你如何催眠「」橋本忍去世「;我不知道橋本啊,他誰啊?很重要嗎?發一些垃圾信息。

網路信息混雜,搜不出來,或者搜出來不是的,最可惡的是桃色新聞,暴力,色情充斥其間,半遮半掩,猶如琵琶遮面,令人蠢蠢欲動,惑人心神。

祖國大好男兒,自當奮發向上,自強不息,怎能陷入此道(當然不小心手滑了,也是可以理解的)。

就是這樣,我們的時間浪費了,我們的精力揮霍了,我們的思想被污染了,

我一直認為人最後取得成果與他生長經歷和身處的環境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污泥的池塘中只能生出泥鰍和白蓮花,前者令人反感,後者不容於人,但這樣還是泥鰍大多數。

我們強烈呼喚需要一些健康的,有益的分類,不是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

吃的東西需要精心準備,所謂病從口入,吃出病來,再好的東西也是錯誤的。

避免去陷入信息的沼澤中,

1,找一些專業的網頁關注看,

2,學校教育書籍,課外讀物也是不能放過,都是精挑細選的。

3,爸爸媽媽,尊敬老師推薦的讀物也行。

最後一句話:世界不大,太陽底下無新鮮事,唯一需要的是靜守本心,帶著希望與家人同行。

我們並不懼怕黑夜,因為我們知道,明天太陽還會生起。


了解是一回事,實踐和參與其中是另一回事。只是為了獲得信息,那麼可以從網路里來,但網路信息的真偽需要辨別。而真正參與其中,了解生活必須投身其中。否則一切就真都成了紙上談兵了。還是多出去走走吧!


人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結合體,各種觀念不同。所以,你還是根據自身的情況,尋找答案吧!看你的問題是什麼,答案不唯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