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我在北大學習時的老師 北醫三院風濕免疫科 劉湘源教授

第100面錦旗里程牌

2018年9月25日,中秋節剛過,我的門診迎來了幸福的一家三口,寶爸身前一面寫著「送子觀音、醫術精湛」的錦旗映入眼帘,寶媽如沐春風,一邊走一邊輕柔嬌嗔地對著搖晃中熟睡的寶寶說:「寶貝兒,醒醒,我們來看劉姥爺了,就是因為這位劉姥爺,才有了你的安全降生……」

「你送來的這面錦旗是近一年多來第100面錦旗啊!謝謝你對我們的信任、認可和鼓勵!」我對寶爸說。

保胎成功的患者,往往把送錦旗作為一種最高的感恩方式,所以在接受錦旗的瞬間是我感到最自豪和最有成就感的時候。不管當時有多忙,在做什麼事,我總是會放下手頭的工作,拿起手機招呼大家:「我們一起照個合影吧」,然後把照片轉發給護士長,同時發了一個朋友圈,讓朋友們能與我分享這份快樂!

而這第100面錦旗,更像是一個小小的里程碑。我們近幾年開展的抗免疫藥物聯合治療複發性不良妊娠取得了顯著療效,從2017年5月18日至今,已讓1029例(可統計到的數據)不能成功生育的女性幸福地當上了媽媽或准媽媽,而在她們中間,有些因為遭遇反覆妊娠失敗已經到了家庭瀕臨破碎的地步。所以,我們給她們解決的不止是生育問題,更挽救了她們的家庭。

我於1992年從第一軍醫大學畢業至今,從事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等風濕免疫病的診療工作已近30年,一直以來,我都是踏踏實實做學問,兢兢業業看病患,受到患者的廣泛好評。但在最初的20年,要接受到患者送錦旗的最高待遇不是那麼容易的,錦旗總數不到10面,因為風濕免疫病是慢性病,用藥就好一點,不用藥就容易加重,很難到徹底治癒的程度。而在解決複發性不良妊娠的領域就不一樣,經過備孕及孕期的精心診療,最快10個月就能看出豐碩成果——一個健康可愛的寶寶。尤其是最近的1年多時間,我已摸索出一套成熟的免疫性保胎方案,成功率大大提高,患者送錦旗的感恩頻率明顯遞增,很快突破了100面。看著這些錦旗,我真的是百感交集、心潮澎湃!

爭議中的免疫性保胎

「這太不容易了」,我用這幾個字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免疫性保胎「之路真是充滿著荊棘與坎坷,沒有一顆強壯的心臟,沒有一股堅韌的毅力,是很難繼續走下去的。國內外均無現成的路可走,不少的理論和方法在教科書上難以找到,而來自多方面的質疑和傳聞更是不絕於耳、讓人窒息:「這麼多葯均有毒性,在孕期哪能用?會七竅出血,一命嗚呼!」,「劉湘源膽大包天,真是濫用藥啊「,「你不就成功那麼幾例嗎?值得宣傳?沒有隨機對照研究,我們不信你「,「你是劉湘源看的病?你找他去,別來我這裡看」,還把患者的病曆本給扔出門外……

在武警廣東總隊醫院陳建明教授於2018年9月7-9日組織舉辦的中國首屆複發性流產熱點聚焦暨精準保胎學術研討會上,我作為首場演講嘉賓,說道:「我喜歡質疑,質疑成就了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希望多學科合作,共同為煎熬的複發性妊娠失敗患者解除痛苦「。

醫學沒有質疑,就不會有進步,但醫患關係緊張的今天,誰敢越雷池一步?誰敢挑戰舊的知識體系?任何一種新療法的出現,總是會遇到很大的挑戰,世界上誕生第一例試管嬰兒,就曾受到醫學界人士的集體圍攻:這符合倫理嗎?有無隨機對照研究?孩子出生後數十年會有問題嗎?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記得1年前,我有一位34歲的湖南老鄉,嫁到了河南鄭州,在好大夫網站上給我留言:她多年不孕被迫做試管嬰兒,已取卵22次,移植16次,均失敗。大夫們堅持說:這是運氣不好,是優勝劣汰,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需繼續嘗試移植,直到最後成功。她很是絕望,已經不指望醫生能挽救自己,她就開始自救,竟然在沒有全面化驗確診情況下,照搬照抄地使用了另一位經免疫藥物治療成功的患友的診療方案,最後居然成功了,生下了一對龍鳳胎。當然,我絕對不支持大家這種照搬照抄的做法!因為,我們的用藥都是有指征的,都是有用藥時機、用量、療程的,有些藥物的使用還需要定期複查相關指標的,絕對不是簡單的各類藥物的疊加!

還有一例來自南京的50歲患者,我此前在多個場合講過,她從35歲開始做試管嬰兒,在沒有全面檢查和用藥保胎的情況下,15年期間先後移植62次,花費數百萬元,仍未成功!而目前經過我認真的全面排查,查出了她的免疫和凝血異常,目前她正走在成功的路上。

類似的案例實在太多太多了,這些說明了什麼? 說明患者真的很絕望,她們對有的醫生很失望!有的醫生因為不了解免疫,而對免疫性治療全盤否定和反對,有的醫生不敢開藥,更不敢用藥,甚至非常的畏懼。

記得有這樣一段話:不懂就信,謂之迷信;不懂就不信,更是迷信。對於自己所知保持懷疑,進而反思,就是質疑精神,也是科學思維,有其事必有其理,不明其理是學識不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臨床療效的背後必有其道理,不明白或無法用科研手段驗證是現代科技發展尚不夠充分的緣故。

醫學發展需要有醫生和病人邁出第一步

目前,臨床上有很多問題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解釋和處理,如先兆子癇和妊高症,在婦產科教科書中很少提到免疫異常導致的因素,而我們的長期觀察卻發現不少患者是產科抗磷脂綜合征誘發的,通過使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和羥氯喹等治療,可明顯改善其預後,並預防先兆子癇和妊高症的再次發生。

再比如,很多醫生認為臍帶扭轉導致胎死宮內是偶發事件,但我們發現,約80%的這類患者出現不常規檢測的抗磷脂抗體——抗膜聯蛋白A5和A2抗體異常,這些抗體的異常可能與臍帶扭轉相關,通過治療就可以避免臍帶扭轉的再次發生。

我們還發現,多次胚胎移植反覆不著床的患者通過抗免疫藥物治療後,著床成功率大大提高,為什麼呢?眾所周知,受精卵的一半來自父親,在母親子宮內的成功著床和發育,依賴於母親自身的免疫調節和免疫耐受,如果因某些原因而使母體的這種機能喪失或紊亂,就可能出現胚胎的排斥而導致妊娠失敗,我們應用一些免疫抑制和免疫調節的藥物,就可以幫助母體很好地接受受精卵和胚胎,從而實現成功妊娠。

還有很多不孕的患者,在試管移植前,經過免疫治療居然自懷了;多次胎停的患者,經過免疫治療之後,終於獲得了產檢的資格;經歷大月份胎停的患者,經過免疫治療,終於實現了生娃夢想……

孕婦是一個特殊群體,我們往往把她們比喻成國寶級的熊貓,不能進行任何的臨床研究,世界上沒有哪個葯是在孕婦身上進行試驗的,卻都寫著孕婦禁用或慎用。但隨著上市後的臨床實踐,逐步證明有一些藥物在孕期使用是安全的,並能很好地治療複發性不良妊娠。例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所有的文獻資料均標明硫酸羥氯喹禁用於孕婦,但後來經過了長期的臨床實踐,發現孕期使用羥氯喹不但未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而且還能防止不良妊娠的發生,所以目前羥氯喹已作為狼瘡等風濕免疫病患者孕期的推薦藥物,但它的藥品說明書上仍然寫著孕婦禁用。所以,有些狼瘡患者看到說明書後,在懷孕後趕緊停用這些藥物,最終導致病情的複發,被迫引產,甚至導致孕婦和胎兒的死亡。

付錦華教授曾寫過一篇文章叫做《醫學發展,總要有醫生和病人邁出第一步》,推薦大家閱讀。醫學是在不斷進步的,但每個小小的進步,總是要備受質疑,還可能付出一定的代價。陽光總在風雨後,況且風雨之後的陽光會更加明媚!所以,我要感謝大家對我一直以來的關注和支持,有了風和雨,更加促進了我的成長。我堅信,隨著多學科合作研究的不斷深入及科普知識的不斷普及,複發性不良妊娠的免疫診治一定會受到國內同行們的重視並最終達成共識!使更多的患者受益!我們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