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一部紀錄片《大明宮》,感覺那是人類重要的寶藏,包含太多大師的心血,可是為什麼沒有保留下來


為什麼愛新覺羅的後裔還找得到,劉邦的後裔卻找不到了呢。

-------------------以上為原答案-------------------

題主說我是來砸場子的。

那我說細點。

大明宮約於公元896年後的唐末時期,歷經黃巢之亂火燒長安和朱溫挾昭宗遷都洛陽兩事後,徹底毀於戰亂。

在現在看來大明宮的確是歷史財富,但在那樣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相比一個巨大的無法移動的宮殿群,大明宮裡什麼最值錢,宮裡的寶貝啊,這玩意是能帶走的。破房子值什麼錢。

至於黃巢為什麼火燒長安,而不是尊重寶貴的歷史財富呢?

黃巢當時是被官兵圍困長安城,想逃出去就必須分散官兵注意力,所以最好用的方法是什麼?燒皇宮啊。官兵你敢不救火,到時候我死了你去跟皇上說你忙著殺黃巢所以忘了帝都著火?但只能說大明宮太好著火了,官兵似乎搶救的不太及時,燒了不少。

之後由黃巢導致的農民起義,長安城基本就是今天這個打進來,明天那個打進來,大明宮基本就廢了。

至於朱溫,他是挾天子出去的。

他要遷都,怎麼才能不給敵人留好處又能斷昭宗後路呢?

學習老前輩董卓,燒了長安,小皇帝你不跟我走讓你家都回不去。後來朱溫自立稱帝,按照我國改朝換代的優良傳統,若非定都前朝古都,那前朝皇宮的命運就是劫掠後一把火燒掉。朱溫當初正好就把這事辦了。

回答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故宮留下來了呢?

先是明末,李自成滅了明朝後按照傳統,毀了十三陵,撤退西安之前下令火焚了紫禁城,僅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薰殿、四周角樓和皇極門未焚,其餘建築全部被毀。之後順治帝定都北京,歷時14年,基本修復了紫禁城的中路建築。康熙二十二年,康熙著手重建紫禁城其餘被毀部分建築,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乾隆即位後,對紫禁城進行大規模增建和改建。

再到清末,

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

雖然當時的滿清政府軟弱可欺,但它仍是統治中國的政治力量,八國雖然在軍事力量上佔優,卻也不可能徹底顛覆滿清在當時中國的統治地位(尤其他們是「聯軍」),所以不打紫禁城,不搶故宮,與其殺雞取卵,不如留下這隻下金蛋的雞。另外一點,八國聯軍如果滅了皇宮,很可能招來大規模的反抗,他們本身到中國打仗的兵源並不多,軍需供應困難,一旦被圍困就很難脫身。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清帝退位。但按照與民國簽訂的優撫條件。仍住在紫禁城內。此時我國已經廢除帝制,按照題主的想法,故宮已經是偉大的歷史遺產了。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驅逐溥儀。1925年,在原紫禁城的基礎上建立故宮博物院。

日本佔領北平期間的宣傳口號是「建立大東亞共榮」,既然日本要控制亞洲,就沒有必要把佔據的自家土地全部破壞,他們要建立明裡看著不是日本政府控制,而是今日所稱「偽政府」的政治機構。想要扶植一個傀儡,就得讓傀儡說話有人聽——一個連故宮都保不住的傀儡政府是沒有有公信力的。

此外,從日本佔領北平時依舊保持故宮開放來看,日本是將故宮作為一種宣傳道具,毀滅故宮只會加強中國人民對日本侵略的反抗,百害而無一利。文革時期,根據《周恩來年譜》:「(1966年8月18日)晚,得知紅衛兵以破「四舊」為名準備沖入故宮,當即指示關閉故宮,並通知北京衛戍區派一個營的部隊前去守護,次日。紅衛兵要衝故宮,工作人員接周恩來的指示把紅衛兵勸退。」

感謝周總理。

於是故宮最終成為了珍貴的歷史財富。心疼大明宮十秒鐘。嗚嗚~(&>_&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