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許多主管或同事都會講中英文參雜的話

基本的我們也是要學會才是!

快來看看文章說什麼!

「你英文想要學得多好?」我們經常問人這個問題,得到的答案多半是能夠有效溝通,能夠好到像native speaker、能夠簡報、開會之類的。但近來卻聽到一些很特殊的需求:「我只是想要瞭解同事談話中夾雜的英文,這樣才好融入文化。」

網路流行一段話:「這個project(案子)的schedule(進度)有些問題。另外,cost(成本)也偏高。目前我們沒法confirm(確認)手上的resource(資源)能不能完全take(用)得了。anyway(不管怎樣)我們還是先pilot(試)一下,再follow up(跟進)最終的output(結果),看能不能run(運營)得比較smoothly(順利),更重要的是evaluate(評估)所有的cost(費用)能不能……」

聽起來似曾相識嗎?不管你喜不喜歡,它都存在著,我們舉幾個例來看常夾雜企業人士溝通的英文,確實有些情緒用英文溝通更容易到位:

1. professional/emotional
"你可不可以professional一點,不要那麼emotional?"這句話不陌生。相較於直接說別人你不專業、太情緒化,夾雜著英文,似乎比較緩和而且創造了距離感,於是「指責」變成了「建議」。聽起來就不那麼刺耳。

2. Unacceptable
西方人批評人比較含蓄,unacceptable已經是很重的話了,但這個字的好處正是它很重,卻又不致於重到拒絕。例如:I'm afraid the quotation is unacceptable.(恐怕貴公司提出的報價無法接受)言下之意,請提出一個我可以接受的報價。

3. What's your point?
這句話表面上聽來是問「你什麼意思?」,暗地裡其實是不耐煩叫你別說了,你講的都是廢話,連個"point"都沒有。這話如果講成了中文「你什麼意思?」,對方還真的又長篇大論一番,但說直白了又得罪人,有時候這句英文還真是好用。

4. Aggressive
字典上說這個字是“進攻性的、侵略性的”,正面的可以延伸為“有幹勁的、積極的、有事業心的”;負面的就變成了“咄咄逼人的、具有威脅性的”。面試時候常有人形容自己的個性“aggressive”,意味著積極進取、有上進心,不會等在那兒沒事幹的那種人。如果有個人說他的同事 “very aggressive”,意思是這人有野心,不好相處。是積極上進還是野心勃勃,界限其實也很模糊,這時候用aggressive不說破,讓聽的人自己判斷也挺聰明的。

5. available或不available
這個字很有意思,你可以說它是「有空」,但又不太一樣。它其實相當於"ready for use",手邊剛好有某個東西、剛好有時間可以做某件事。如果你打電話給某人,他不available,不見得不在,也不一定在忙,總之不方便,原因不必說。

6. appointment
我今晚上跟客戶有一個appointment。這個字很難不用英文,因為說我今晚跟客戶有一個約會,感覺怪怪的,中文的約會有約定成俗情愛的成份。說成了我今晚跟客戶有一個會議、會面,感覺又不到位,不得已,這時就用appointment。

7. counterpart
對應的人或物、契約的副本都叫做counterpart。我聽學生說過,他經常要和美國總部的counterpart聯繫,指的是在總部和他有相同function的對口。Counterpart這個字需要在不同的語境下,解釋為不同的意思。

例如:Xi(習近平) decided to visit his counterpart next month.這句話counterpart指的是“歐巴馬”

轉至: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13844&path=h&pnumber=1 商業週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