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籌備,迪士尼造出了自己的流媒體三駕馬車:ESPN+、Hulu和Disney+,迪士尼試圖自己打造一個Netflix。 迪士尼流媒體巔峰之戰的武器,除了自家的合家歡,還需要福克斯的重口味。3月20日,美東時間凌晨,迪士尼宣布正式完成對福克斯的收購。

迪士尼公司官網,已經加上來自福克斯的作品、業務和高管:比如《死侍》和《阿凡達》(都是二十世紀福克斯出品和發行),《水形物語》(來自福克斯探照燈),《辛普森一家》( 20th Television出品的動畫)。它們和《星球大戰》《玩具總動員》《驚奇隊長》《冰雪奇緣》以及米老鼠並排在一起。

迪士尼這筆總價710億美元的大交易,它吃下的業務包括:福克斯的電影和電視節目製作部門(包括20世紀福克斯、福克斯探照燈、Fox 2000 )、娛樂內容有線電視網路以及國際電視業務;X戰警、阿凡達、辛普森一家等IP和FX有線網、國家地理等平台;還有福克斯在對標Netflix的Hulu的股份、印度Star電視、歐洲Sky電視39%股份等。剝離出迪士尼收購目標的福克斯業務包括:福克斯廣播網、福克斯新聞和商業頻道、福克斯體育、體育台FS1與FS2,以及體育資訊網站Big Ten Network。這些與迪士尼旗下ABC廣播網和ESPN體育直接重疊的業務,重組成為新的福克斯公司(Fox Corporation)。迪士尼這次大手筆收購,目標除了增加自家IP儲備,也為了增強體育流媒體ESPN+和影視流媒體Disney+(即將在今年稍晚推出),劍指剛剛躋身新六大的娛樂新巨頭Netflix。迪士尼與福克斯業務示意圖:(點擊可放大查看)


迪士尼的算盤

迪士尼收購的福克斯,最重要的製片廠是20世紀福克斯。它誕生於上世紀的美國大蕭條時代,經濟的疲弱催生了廉價大眾娛樂的勃發

1934年,製片人Darryl F. Zanuck將二十世紀影業和 William Fox 的工作室合併,並且在合併過程中把William Fox一腳踢出局。隨後,20世紀福克斯一手捧紅了瑪麗蓮·夢露,給《埃及豔后》中的伊麗莎白·泰勒開出了一百萬美金的片酬,用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定義了什麼叫「大片」,依靠《彗星美人》斬獲14項奧斯卡提名,又憑《音樂之聲》打破了票房紀錄。1985年,傳媒大亨默多克買下20世紀福克斯,和當時派拉蒙的董事長Barry Diller一同創立福克斯廣播公司,並且下重金支持詹姆斯·卡梅隆的電影,回報是1997年的《泰坦尼克號》全球票房22億美金,2009年的阿凡達票房28億美金。但卡梅隆也沒法拯救所有人。20世紀福克斯如今的對手不僅有其他製片廠,還有來自矽谷的闖入者。從6年前Netflix播出第一季《紙牌屋》開始,影視行業的遊戲規則已被科技改寫——觀眾可以隨時隨地,在任何屏幕上以更低廉的價格享受電影。互聯網新貴則用實力證明了自己。在2017年,亞馬遜出品的《海邊的曼徹斯特》就拿到了奧斯卡的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男主角兩項大獎。Netflix 出品的《羅馬》則在今年的奧斯卡上斬獲最佳導演、最佳攝影和最佳外語片。這些闖入者的電影製作精良絲毫不亞於好萊塢的傳統大廠,甚至還有更低的觀看門檻和更親民的價格。

更多科技巨頭即將入場,下周一蘋果將在喬布斯禮堂舉辦發布會,正式公布流媒體服務內容,它很可能會提供一個付費訂閱套餐,讓蘋果手機用戶可以在一個應用中獲取不同視頻製作商的內容。同時,蘋果也試圖依靠自製內容來吸引用戶,就像Netflix的做法,它已經有5部自製劇接近完成。

過去五年,越來越多的好萊塢人感察覺了Netflix及其同類的威脅。2012年,迪士尼曾和Netflix簽訂協議,以每年三億美元的低價,將旗下內容租給Netflix。2017年8月8日,迪士尼公布當年第三季度財報時,突然宣布停止與Netflix 的合作。隨後在同年九月份收購BAMTech,為流媒體提供底層技術支持。2018年3月迪士尼宣布對公司的主要業務模塊進行了戰略重組和調整,首先創建了新的部門:直接面向消費者和國際業務部(Direct-to-Consumer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egment),由國際媒體和不同流媒體服務構成。2018年4月,藉由BAMTech的幫助,迪士尼推出ESPN+為觀眾提供流媒體直播體育賽事。2018年10月,BAMTech正式更名為迪士尼流媒體服務(Disney Steaming Services),旗下為ESPN+和Disney+。

迪士尼新商業部門及下屬主要業務(Source:迪士尼官網)在收購福克斯後,迪士尼手上將持有60%的Hulu股份。如果迪士尼與AT&T溝通順利,那麼AT&T手中10%的Hulu股份也將被迪士尼收購。經過了多年的籌備,迪士尼造出了自己的流媒體三駕馬車:ESPN+、Hulu和Disney+。迪士尼試圖自己打造一個Netflix。

根據迪士尼首席執行官Bob Iger的說法,Hulu將繼續專註於面向成人的視頻娛樂內容,而迪士尼一貫擅長的「合家歡」內容將交給 Disney+。

迪士尼已經宣布了一系列正在製作的Disney+的原創內容:由兩部鋼鐵俠電影的導演Jon Favreau編劇的真人版星球大戰系列劇集《Mandalorian》(《曼達洛人》),迪士尼經典動畫《小姐與流浪漢》的真人版,新的真人版漫威劇集《洛基》,第二部星球大戰真人版劇集,星球大戰動畫劇集《克隆戰爭》,以皮克斯經典動畫《怪獸電力公司》為藍本的新劇,等等,這些都將只Disney+上獨家播出。另外還有十多年前迪士尼頻道上大獲成功過的高中音樂劇和迪士尼獨家紀錄片等內容。Bob Iger透露Disney+的早期原型:導航欄將依照核心品牌劃分為迪士尼、漫威、皮克斯、星球大戰、國家地理五個組成部分,這5個欄目下將有各自的資源媒體庫,用戶將能個性化自己的App頁面,並輕鬆地在各個子品牌下找到想觀看的內容。

迪士尼的算盤打得好,但還有些缺陷。

雖然迪士尼希望順應流媒體化的潮流,將開發新的流媒體業務作為來年重中之重,但對於體量龐大的娛樂巨人來說,也受傳統運營商環境、流媒體競爭對手的多重掣肘:首先,迪士尼依然並將短期內無法離開對傳統運營商的依靠:雖然迪士尼正在嘗試慢慢剝離傳統運營商,將依賴於廣告和互聯網聯盟營銷的收入結構轉移到用戶訂閱上去,但這些調整非常需要小心謹慎,畢竟2018財年來看,媒體網路業務的收入佔41%,凈利潤42%,依舊是收入利潤主體。

其次:有著先發優勢的Netflix毫無疑問已經穩坐了流媒體之王的位置,牢牢佔據了美國家庭的電子電視屏幕,Netflix現如今在美國就已經有約6000萬的訂閱量(1.39 億全球訂閱用戶),並第一次取代直播電視成為觀眾最喜歡的平台。迪士尼自己應該也意識到無法在流媒體領域和Netflix抗衡,只能通過有影響力的旗下品牌,打造獨家內容來吸引用戶。

為了打贏這場仗,那麼,就要打造更多、更好的獨家內容。迪士尼需要版權,尤其是超級英雄的。儘管迪士尼2009年通過收購漫威娛樂,一次性打包了好多大IP,但這其中卻並不包括《X戰警》和《蜘蛛俠》這兩個熱門IP系列。1994年,20世紀福克斯從漫威手中買下了X戰警的版權,福克斯永久性擁有X戰警所有角色的版權。所以這次收購,對於漫威迷而言,最大的意義是X戰警終於「回家了」。

漫威當年不得已賣掉的版權漸漸都回到了迪士尼手裡,點擊可查看大圖迪士尼的出品量也是一個問題。儘管迪士尼2018年早已佔據全球26%的票房,但他們去年發行的電影僅有13部,並不比華納兄弟和環球影業多。所以,在短期內,它還需要福克斯的大製作來擴充自己的版圖,例如《東方快車謀殺案》的續集、卡梅隆的《阿凡達》系列。儘管福克斯從來不是最大的製片公司,但迪士尼需要福克斯。素來以「合家歡」電影見長的迪士尼缺少能夠撬動成人市場的槓桿。能夠製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火星救援》這類電影的福克斯,正好成為了迪士尼影視帝國的最後一塊拼圖。除了迪士尼自家的合家歡,還需要福克斯的重口味。為流媒體補齊內容上的短板,是迪士尼收購福克斯的重要原因。除此以外,福克斯還有國家地理和FX有線電視網,這樣傳統意義上更適合在「小屏幕」上播出的內容。此前在福克斯下不太得志的小工作室也能倚靠流媒體獲得新生,例如,發行《寵兒》和《你能原諒我嗎?》等小成本電影的福克斯探照燈、專門發行改編電影的Fox 2000。這些工作室專門製作成本不高,場面較小的電影,正好適合流媒體這種形式。


迪士尼的2018財年

從去年11月迪士尼公布的2018財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財報(截至2018年9月30日),我們看到:迪士尼2018財年總營收594億美元,同比上升8%,凈利潤126億美元,同比上升40%。2018Q4營收額同比上升12%,凈利潤同比上升33%。迪士尼營收和凈利潤增長是由於公司繼續在優勢業務(媒體網路業務和主題公園度假村業務)上獲得成功,以及成功收購21世紀福克斯。而在未來,公司將把重點放在將於2019年下半年推出的迪士尼品牌下的流媒體業務。

具體來看,迪士尼2018Q4營收額為143億美元,同比2017財年Q4上升12%,2018Q4凈利潤23.2億美元,同比2017Q4的17.5億美元上升33%。2018財年迪士尼總營收594億美元,較2017財年的551億美元上升8%,2018財年凈利潤126億美元,較2017財年的凈利潤89.8億美元上升40%。
(Source:迪士尼2018 Q4 Earning Report)

縱觀2015-2018財年的經營狀況,迪士尼在2018財年可謂交出了漂亮的一份答卷。2018財年的營收和凈利潤都創下新紀錄,而且2018財年的凈利潤甚至比上一財年增加40%。

(Source:迪士尼2018 Q4 Earning Report)

2018財年迪士尼的業務模塊並無改變,依舊由媒體網路、主題公園和度假村,以及影視娛樂、消費品和互動媒體構成(從2019財年開始將使用新的業務結構)。按照2018財年的營收來看,營收大頭仍是媒體網路業務(41%)和主題公園度假村業務(34%),影視娛樂業務(17%)和消費品和互動媒體業務(8%)佔次要地位。凈收入的結構構成與營收結構一致。
(Source:迪士尼2018 Q4 Earning Report)

就2018財年具體各個業務的營收來看,除消費品和互動媒體業務收入下降4%之外,其他三塊業務的營收都有增長;而從凈利潤來看,主題公園和度假村以及影視娛樂兩塊業務凈利潤上升明顯,支柱型的收入大頭媒體網路業務下降4%,消費品和互動媒體業務的凈收入下降6%。下面繼續具體看各個業務塊:

媒體網路業務:BAMTech虧損造成凈利潤下滑。媒體網路業務在這一季度總營收59.6億美元,同比2017Q4的54.7億美元上升9%,本季度凈利潤為15.3億美元,較2017Q4的14.8億美元上升4%。下表提供了媒體網路業務中的細分業務:有線電視網路和廣播業務更進一步的財務信息。
(Source:迪士尼2018 Q4 Earning Report)

作為媒體網路業務中的兩大更細緻的業務:有線電視網路和廣播業務,他們的營收比例大約是二比一,有線電視在營收和利潤上都佔大頭。

迪士尼2018財年四季度有線電視網路的營收為41.3億美元,同比2017Q4上升5%,2018財年總營收171億美元,同比2017財年上升3%。

然而在營收小幅增長的情況下,2018無論Q4還是整個財年中,媒體網路業務中的大頭有線電視網路都經歷了虧損:2018Q4營收11.6億美元,同比2017Q4的12.4億美元下降6%,2018財年凈利潤51.3億美元,同比2017財年的53.5億美元下降4%,所以即使廣播業務在2018Q4和2018整個財年中分別取得了凈利潤66%和14%增長的佳績,也難以抵消大塊業務虧損帶來的影響。

有線電視網路業務的虧損主要是BAMTech的經營虧損所造成的,該虧損反映了迪士尼對流媒體正在持續大量投入。

自從2017年9月迪士尼收購了該公司之後,BAMTech就在為迪士尼在流媒體領域布局提供技術支持:先開發了針對體育賽事的流媒體服務ESPN+,現正開發另一款流媒體服務Disney+,進一步進入消費者視頻市場。

然而近兩年,ESPN作為迪士尼的虧損專業戶,一直受到投資者質疑:一方面是矽谷巨頭紛紛加碼體育賽事,讓體育賽事的轉播權合同費水漲船高,盈利空間緊縮,另一方面是即使迪士尼持續對賽事版權加大投入,ESPN卻依然經歷著用戶流失(截至2018Q4,凈訂閱用戶下降率已經連續改善,但低迷的訂閱用戶量仍不讓人滿意)。在2018Q4的電話會議中,迪士尼表示,預計將從2019年開始,對有線電視節目的費用將實行漲價。

廣播收入的增長主要是由於漫威系列特別是旗下黑豹系列,與上年同期相比帶來了顯著收入。

迪士尼2018財年營收的亮點:主題公園和度假村業務。
(Source:迪士尼2018 Q4 Earning Report)

2018Q4和2018財年總營收和凈利潤的增長,主要是得益於主題公園和度假村業務的增長。

主題公園和度假村業務2018Q4總營收50.7億美元,同比2017Q4的46.7億美元上升9%,2018財年主題公園和度假村業務總營收203億美元,較上一財年的184億美元上升10%;主題公園和度假村業務2018Q4的凈利潤為8.3億美元,同比2017Q4的7.5億美元上升11%,2018財年主題公園和度假村業務的凈收入顯著增加,由2017財年的44.7億美元上升至2018財年的37.7億美元,增幅高達18%。

顯著的增長來源於本土和海外主題公園和度假村良好的經營。在美國本土的迪士尼下屬主題公園和度假村,遊客量和遊客在園內的消費金額都有明顯增加,具體來說是因為迪士尼提高了主題樂園和遊樂項目的門票價格,以及在食品和飲料消費上漲價了。另外與上一財年比較,海外主題樂園和度假村的利潤增長的主要是巴黎迪士尼上漲的門票,和香港迪士尼樂園遊客量的增加和樂園酒店的訂購增加所帶動的。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迪士尼樂園儘管遊客量上升,但由於平均票價下調,導致上海迪士尼樂園在2018財年的表現不佳。

利潤成倍增長的影視娛樂業務:2018Q4這一季度里,影視娛樂業務經歷了成倍的凈利潤增長。2018Q4影視娛樂業務的營收為21.5億美元,同比2017Q4的14.3億美元大幅上漲50%,而這一季度的凈利潤為6億美元,同比2017Q4的2.2億美元翻了一倍多。影視娛樂業務在2018整個財年中也是業績最亮眼的一塊業務,2018財年總營收100億美元,同比2017財年的83.8億美元上升19%,凈利潤30億美元,同比2017財年23.6億美元上升27%。影視娛樂業務凈利潤的大幅增長主要是由於《黑豹》、《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超人特攻隊2》四部影片的拉動。

媒體網路以及消費品和互動娛樂兩塊業務在2018財年則經歷了凈利潤的下滑:

媒體網路業務2018Q4總營收59.6億美元,同比2017Q4的54.7億美元上升9%,2018財年媒體網路業務總營收245億美元,較上一財年的235億美元上升4%。媒體網路業務2018Q4的凈利潤為15.3億美元,較2017Q4的14.8億美元上升4%,2018財年媒體網路業務的凈收入下降4%,由2017財年的69億美元下降至2018財年的66.3億美元。收入減少的原因主要是廣告收入的減少,Hulu以及BAMTech的損失增加以及體育節目合同費率的增加。

消費品和互動娛樂業務2018Q4營收11.2億美元,同比2017Q4下滑8%,2018Q4凈利潤3.4億美元,同比下滑10%。2018財年消費品和互動娛樂業務總營收46.5億美元,相較2017財年的48.3億美元下滑4%,2018財年凈利潤16.3億美元,同比2017財年的17.4億美元下滑6%。消費品和互動娛樂業務的營收和利潤下滑主要是由於IP授權收活動的減少以及零售業務中的銷售額降低。雖然基於「蜘蛛俠」IP的產品收入增加,但是未能抵消《星球大戰》和《汽車總動員》兩個大IP的的產品收入減少帶來的負面影響。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