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中華民國時期中國最高學府,系科最齊全、規模最大的大學。

1949年8月8日,國立中央大學」正式更名為國立南京大學,翌年更名南京大學。

看看它拆分初多少名校,分出了:南京大學、南京工學院(東南大學),河海大學,南京化工學院(南京工業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氣象學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華東航空學院(西北工業大學),第五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無錫輕工業學院(江南大學),江蘇大學,華東政法學院,中央電影學校(北京電影學院),上海醫學院(復旦大學醫學院),電子科技大學,中央音樂學院。

一句話,民國第一學府,當時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跟它根本不在一個等級上。即使合併後的西南聯大和它綜合對比也有一定差距。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開始後高校內遷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7年11月1日,由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在長沙組建成立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在長沙開學。由於長沙連遭日機轟炸,1938年2月中旬,經中華民國教育部批准,長沙臨時大學分三路西遷昆明。1938年4月,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這所只存在了8年的「最窮大學」,曾被譽為「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

8年時間,西南聯大隻畢業了3882名學生,但是出了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4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171位兩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師。


西南聯大指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開始後高校內遷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經中華民國教育部批准,1937年11月由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在長沙組建成立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2月西遷昆明改稱國立西安聯合大學,由清華大學梅貽琦任校管委會主席。至1946年7月西南聯大停止辦學。前後歷時8年多,時稱西南聯大「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來民主堡壘之稱號」。保存了抗戰時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養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優秀人才,為中國和世界的發展進步作出了傑出貢獻。鄧稼先、朱廣亞、楊振寧、李政道都是西安聯大的知名校友。由西安聯大出來的8位英才後來成了新中國兩彈一星的元勛。楊振寧、李政道分獲諾貝爾獎得主。陳省身獲沃爾夫數學獎。約有171位西安聯大出來的學賢成為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足以證明西南聯大在中國教育和科技史上的地位與作用。

國立中央大學是中華民國時期中國最高學府,是國立大學中系科設置最齊全、規模最大的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學脈源自三國時的吳永安元年的南京太學。近代校史始於1902年的三江師範學堂,1928年由國立江蘇大學改稱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8月正式更名為國立南京大學。翌年更名為南京大學。中華民國時,國立中央大學是當仁不讓的民國第一學府。其時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都與國立中央大學有著差距。國立中央大學共設有文、理、法、教、農、工、商、醫等8個學院,是全國學科最全,實力最雄厚的綜合學院,成為中國教育的經典範作。為中國抗戰和民族覺醒,為國家建設和民族復興培養了一批批優秀人才,在中國教育史上有著無可替代的影響和作用。


這兩所人才輩出的民國時期學府,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世界教育史上都是卓越的,就是現在的北大、清華都不可與之而語!

西南聯大八年,條件如此艱苦的環境下,居然培養出來的人才,比北大、清華、南開三所高校用三十年的時間培養出的人才還要多。這就是西南聯大教育理念所帶來的奇蹟!它對中國教育史最大的影響就是:只有學術自由,才能出人才!

如果說它在世界教育史上的地位,用美國弗尼吉亞大學教授伊瑟雷爾曾經說過的一句話,那就是:「這所大學的遺產屬於全人類。」中央國立大學更不得了!它是民國時期最重要的高等學府。

1940年,她建成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原子能研究基地。我們來看看它培養出來的學生:有19名院士,4位兩彈一星元勛,國旗設計者。在普林斯頓大學世界大學的排行榜中,國立中央大學已經於1948年,超過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現在的東京大學),亞洲排名第一,全世界排名第九!

請問,北大、清華現在有這個排名嗎?!


當之無愧的西南聯大,培養了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100多位中國科學院院士、100多位文學、藝術大師。只用8年時間,創造了中國高等教育的多項紀錄!!反觀國立中央大學,後期拆分的學校數量多,但是都算不上頂尖!


國立中央大學當時已是世界名校。西南聯合大學為當時抗戰的臨時大學,也是大師輩出的名校。


以前沒有,不改變行政化,不能自主,以後也難達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