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說,建築是石頭的史詩。

歌德說,建築是凝固的樂章。果戈里說,建築是世界的年鑒,當歌曲和傳說已經緘默,它依舊還在訴說。

談及歐洲建築,不得不說到它最重要的發源地古希臘。古希臘留給世界的最重要的建築遺產就是柱式。正經一點說 !柱式就是柱的樣子,是歐洲建築的基本元素,它決定了建築的形式和風格。很長一段時間裡,歐洲的建築藝術教育,就以研究柱式為主要內容,可想而知它的重要性。

直接進入正題吧 !

多立克柱式的柱頭就像一隻淺淺的碗,沒有太多修飾,就像體態雄偉的男性。

愛奧尼亞柱式的柱頭有一個渦卷,比多立克柱式更細長,就像身段優美的女性。科林斯柱式的柱頭是忍冬草的裝飾,就像身材苗條、喜愛打扮的少女。

說了這麼多你應該能區分了吧!但是你知道這些柱式名字的由來嗎?接著往下看吧!

等等!我知道你可能需要一張地圖!給!

地圖

多立克來自多利亞人,原是巴爾幹半島中南部和伯羅奔尼撒半島的一個少數民族。在公元前1200年至前800年居住在半島南部和克里特島一帶,隨著美錫尼文明的沒落而迅速崛起,成為希臘古典時期四大族系之一。

愛奧尼亞是地名,主要指愛琴海東部的小亞細亞西南。史稱愛奧尼亞地區,是古希臘哲學、政治、文學、藝術的發祥地。歷史之父希羅多德就是這塊地區的。

科林斯是古希臘地區的小邦國,約在今雅典以西。

相傳公元前5世紀,一個名為卡里馬庫斯的工匠到墳地祭拜仙人,在一個女性墳前看到一個盛有祭品的竹筐,上面蓋了石塊作保護,筐下長了植物,但受到石塊的限制,莖葉只能隨著框體向外蜿蜒,形態很美。工匠靈機一動,把這形態創造為柱頭裝飾,因此得名!

區別和來源是都看明白了!是不是還想看看實際的建築呢?直接上圖吧!

▲ 衛城山門丨Proylaea

衛城山門的柱廊就是多立克柱式,沒有什麼雕飾,這非常符合山門的身份。不過裡邊兒有三對愛奧尼亞式柱子,這是因為愛奧尼亞柱式要細一點,防止擁擠。

▲雅典娜勝利女神廟丨Temple of Athena Nike

這座神廟的前後門廊都是採用的愛奧尼柱式。據說內殿曾經供奉著沒有翅膀的勝利女神。勝利女神都是有翅膀的,雅典人偏偏塑造了一尊沒有翅膀的,應該是想讓她不要飛走一直停留在這裡吧!

▲宙斯神廟丨Temple of Zeus

這座神廟原本是愛奧尼亞式的,後來被改成了科林斯式。和眾多古希臘神廟一樣,宙斯神廟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據說原本有一百多根柱子,如今只剩下13根了。我們只能通過斷壁殘垣來回憶曾經的輝煌啊!

你以為就這樣結束了嗎?真的是太天真了!說完古希臘,還有古羅馬呢!

古羅馬人汲取了古希臘人的建築經驗,在希臘三柱式的基礎上增加了兩種,變成羅馬五柱式。

羅馬人覺得希臘多立克有點太高了,於是把他壓扁了一些,而且捎帶磨了個皮,於是形成了外形接近多立克但柱身沒有凹槽的塔斯乾式。塔斯乾式通常用於小型建築或在做疊層柱式時立在底層。一般監獄和堡壘都採用這種柱式。

來,看圖!

▲龐貝古城丨Scavi di Pompei

羅馬人覺得愛奧尼亞柱的渦卷和科林斯柱上的花花草草還不夠花哨,索性將它們疊加到了一起,於是形成了複合柱式。

複合柱式的代表建築???

呃!我還沒找到圖片呢!

可愛的你如果找到了記得發給我嘍!

等撩!

先簡單寫一下柱式,改天再更新拱券!


古代希臘,石造的大型廟宇形制是圍廊式。代表性柱式有兩種:一種是流行於小亞細亞經濟比較先進的共和制城邦里的愛奧尼式。另一種是義大利,西西里一帶寡頭制城邦里的多立克式。

愛奧尼式柱相對來說用的多一些,如雅典衛城。羅馬柱式。 基本上是幾種柱式的相疊加行成的。如 底層用塔思干柱式or新的羅馬式多立克柱式,二層用愛奧尼式柱式,三層柯林斯柱式。

至於券拱結構,對於以後歐洲建築的貢獻是很大的,陵墓,橋樑,城門,輸水道等都有廣泛應用。。。在之後西歐中世紀,券拱又得到發展。大量應用在教堂結構上。本人是建築史業務愛好者。。剛好學了一點歐洲古建築史,回答的可能不是很明確。但希望對你有幫助。


多利亞柱式 伊奧尼亞柱式 科林柱式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