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1165.jpg

1967年被發掘的『玉泉洞』(1972年正式開放旅遊參觀)是首次琉球行最期待的景點,溶洞全長達5000公尺,但目前僅開放參觀的區域約850公尺長(一般腳程約需時40分鐘),在近一公里的洞窟內,聚集著上百萬隻以上的鐘乳石,走在溶洞內步道上,周遭滿是30萬年以上的奇形怪狀藝術堆積(註),也因為玉泉洞窟的寬度與高度都屬東洋第一而有『東洋一洞』之稱,在溶洞內部分路段上部懸掛著上萬株縝密的鐘乳石『槍天井』、抑或是池如鱗狀的『龍神之池』都是不容錯過的景點。

DSC_1019.jpg

王國村內的玉泉洞入口標牌

DSC_1023.JPG

DSC_1026.JPG

先是一路潮濕的長梯而下

DSC_1029A.jpg

甫一進到洞窟內便是驚嘆連連

DSC_1033A.jpg

洞窟內針對造型特異的鐘乳石多賦予名稱與投射燈

DSC_1035A.jpg

內行看門道,外行湊熱鬧,都不錯!!

DSC_1038A.jpg

這岩壁上汨汨流的水紛紛留下來不及落至地面的痕跡

DSC_1039.jpg

也有落至地面之後不斷的累積往上增長的

DSC_1041A.jpg

步道上位置轉換間也可體會橫看成嶺側成峰的樂趣

DSC_1044.jpg

DSC_1045.jpg

成片的倒栽蔥式鐘乳石硬是給削去尖銳的末端

DSC_1053.jpg

人遇此景不HIGH才怪!?

DSC_1055A.jpg

密集的鐘乳石叢投以顏色光源煞是懾人,這要是全掉下來不萬箭穿心??

DSC_1058.jpg

DSC_1062.jpg

萬年鐘乳石生成ING

DSC_1065.jpg

整個岩壁大規模的生成運動

DSC_1069.jpg

就這麼的一整路的荊棘感

DSC_1072.jpg

令人目不暇給的東錯西落的藝術創作

DSC_1075.jpg

像垂葉拂扇又向佛手柔順

DSC_1076.jpg

或猙獰相爭

DSC_1080.jpg

或水火不容

DSC_1081.jpg

在燈光襯托下,探索一趟魔多之境?

DSC_1083.jpg

DSC_1085.jpg

DSC_1111.jpg

垂涎涓滴之間積累了光陰的印記,留下了水的痕跡

DSC_1091.jpg

DSC_1093.jpg

這 "戀愛廣場" 需要有慧根者的領悟

DSC_1099A.jpg

一窟接往一窟,總是予人驚喜的期盼

DSC_1106.jpg

或倒栽蔥,或錯落石壘,訴說著質地與水系的不同

DSC_1107.jpg

DSC_1108.jpg

看似多汁柔嫩的裡面是堅實的硬

漫步在萬年的石林間,各式鐘乳石薈萃羅列,或成屏,或砥柱,或縝密,或層次,放眼所及的一幕幕,總令人難忘的驚艷與不捨的移步,部分的步道上滿是倒掛的鐘乳石,像那蔓藤般的縝密石林間,硬是截斷通道空間的鐘乳石斷面,如同那被利刃切掉的金針菇般的參差又整齊,更神奇的是,每三年才能增生1毫米(1mm)的鐘乳石竟在橫切的斷面上,再次新鮮細緻的堆砌著,真是不可思議!

也許您可隨身帶上手電筒,或可從未設照明的區域發現更多驚喜也說不定….

DSC_1122.jpg

水溶解了石灰岩中的碳酸鈣,卻也在乾涸後又重塑原狀

DSC_1124.jpg

DSC_1127.jpg

水不斷沖刷融蝕,也不停堆積生成

DSC_1133.jpg

隨著沉積生成的快慢差異,鐘乳石也呈現著不同的樣貌

DSC_1138.jpg

一步步走過修剪過劉海的鐘乳石亂髮區

DSC_1146.jpg

DSC_1148.jpg

真是匪夷所思的規模,讚嘆大自然的偉大!

DSC_1152.jpg

溶洞中的伏流讓整體的景致更有意境

DSC_1156.jpg

類似大陸黃龍與土耳其棉堡的石灰岩區的魚鱗池地形

DSC_1162a.jpg

緊接著到訪令人醉心的 "青之泉"

DSC_1165.jpg

DSC_1172a.jpg

此景令我駐足良久...

DSC_1178.jpg

DSC_1179.jpg

這...   一根根鐘乳石的孕育之始!  感覺點像乳頭...

DSC_1180.jpg

蓄水池之後就是一個落水的段差 (黃金之杯)

DSC_1182.jpg

觀音像 (みがわり~ 替身的意思)

DSC_1184.jpg

這算漫天垂涎之勢嗎?

DSC_1185.jpg

空中砥柱...?

DSC_1186.jpg

天與地的協奏曲...

DSC_1194.jpg

上下倒置的翻山越嶺路...?

DSC_1197.jpg

這景象看了著實令人頭皮發麻...

DSC_1201.jpg

這是就千人僧侶 (ぼうず )

DSC_1200.jpg

DSC_1202.jpg

這湛藍的水多令人消魂啊...

DSC_1205.jpg

走在步道上專注拍照時要留意垂掛在路上的尖石

DSC_1208.jpg

銜接上下的白色峋嶙石柱就命名為 "銀瀑柱"

DSC_1211.jpg

一處白色的沉積岩體便被命名白銀オーロラ (極光)

DSC_1212AA.jpg

心裡想著, 這山體的漏水情況也太嚴重了吧!?

DSC_1215A.jpg

在這裡, 我又不想走了

DSC_1221a.jpg

這被削去甚多的鐘乳石屏到底要算幾簾幽夢....

DSC_0094AA.jpg

溶洞內發現的陶罐

DSC_0117A.jpg

也有人在罐子的周遭投幣祈福,其實這是不好的,金屬成分與電位差將會影響此地原本的環境條件

DSC_0118.JPG

接近步道出口處有一處藏酒窖,裡面真的有藏酒耶!

DSC_0119.JPG

DSC_1223A.jpg

全程的溶洞步道架構都是採用不銹鋼的

DSC_1226.jpg

接近出口處鐘乳石的規模變得平庸許多

DSC_1227.jpg

DSC_0121.JPG

DSC_1231.jpg

但這裡卻有了溶洞裡的魚...

DSC_1233.jpg

溶洞裡的螃蟹...

DSC_1234.jpg

滿身汗水的搭上扶手電梯,要留意外頭的溫差

玉泉洞窟的參觀步道概況,基本上是由入口連續陡下130階樓梯,然後是平緩潮濕路段,直到步道末端才是出洞窟的手扶梯直上地平面的出口﹔至於洞窟內的溫度聲稱常年21度,但實際上在洞內會有類似在羽球館的悶,走一段路身體發熱後反而會有熱的感覺。

 

另外,玉泉洞的周邊主題設施與活動,有仿傳統琉球村落的王國村,以及各種紡織、染布、造紙、陶藝、樂器製作、釀酒及玻璃吹製等工坊的主題公園,遊客亦可在這些工坊中參加親自動手的體驗,或在紀念品店裡購買當地特產。

在王國村的多種展示表演項目中,以EISA太鼓舞表演最受歡迎。太鼓舞原為沖繩的傳統民俗,以前只有在8月的于盆蘭節(類似中元節)及特殊祭典才能看到,在王國村內每天都有固定四個表演場次(分別是10:30/12:30/ 14:30/16:00),每場表演時間約25分鐘。

現場有告示牌著名謝絕錄影,但拍照或FB打卡是OK的!!

DSC_1260.JPG

DSC_1264.JPG

DSC_1263.JPG

除了一般遊覽設施之外在此地還有毒蛇博物館與蛇類表演(HABU/龜殼花 SHOW),既展出當地蛇類又從事表演,不畏懼蛇類的朋友可以參觀一下!!(註2)

註2:早年沖繩主要收入來源『白甘蔗』田飽受鼠患困擾,當地農民遂引進黃綠龜殼花(Protobothrops flavoviridis)以捕食田鼠,後來蛇類過度繁衍以致危害島民生命,於是在學者(渡瀨教授)的建議下引進蛇類天敵印度小貓鼬(Herpestes auropunctatus),冀望小貓鼬對於猖獗的蛇害能有所壓抑,沒料到在短短幾年內小貓鼬便自引進十的十幾隻,迅速繁衍至上萬隻,而且嚴重危害當地稀有原生物種,例:沖繩秧雞(Gallirallus okinawae)等,只得再花巨資對貓鼬進行撲殺。(目前已撲殺逾3萬餘隻)

那霸地圖.jpg

更多精彩照片在相簿: http://martinlin46.pixnet.net/album/set/16427477

Martin Li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