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盤點華為「鴻蒙」的發展路徑

- shenzhenware -

雖然華為自研操作系統的事情早有耳聞,但迫於形勢,華為鴻蒙系統的一切準備工作不得再被提上日程。

上月中旬,英國路透社發布消息稱,受中美貿易戰美國對華為禁令的影響,美國的一些公司陸續中斷與華為公司的合作,其中包括 Google。

Google 中止與華為的合作後,不僅 Android 軟體的系統授權、升級受到影響,一些海外用戶高頻使用的 Google Play 商店、Gmail、YouTube 在華為手機系統上也將被暫停。這將影響華為在歐洲等海外市場站穩腳跟。

一時間,有媒體和網友借著過去華為自研系統的跡象,熱心地製作了一張華為自研系統「鴻蒙」的發布會海報。不過官方很快出面闢謠,具體的系統並沒那麼快發布。

不過華為自己也下意識的加快了項目進程。

抓緊時間在海內外註冊商標

近日,據外媒 huaweicentral 消息稱,華為已經在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註冊了鴻蒙商標,並且該商標於 2019 年 5 月 14 日獲批,目前,華為並已經在全球多地的知識產權組織中提交了「HongMeng」商標申請,包括加拿大、墨西哥、紐西蘭、歐洲、韓國等地。此前,huaweicentral 曾爆料華為在歐洲已經註冊了「ARK OS」的商標,被認為是華為自研系統的海外版本。

△ 華為已經申請註冊「華為鴻蒙」商標,並標註該商品可用於操作系統程序。圖源: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網站

無論如何,這意味著,華為已經為自己在海外市場的後路開始做籌備工作。

同時,huaweicentral 表示,該操作系統還支持跨平台,包括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SmartWatches,可穿戴設備,物聯網等等。

最快今年秋天,最遲明年春天面市

儘管鴻蒙操作系統發布的時間還是未知數,對該操作系統的猜測和討論在知乎、開發者論壇中綿延不絕。

前段時間,有網友爆出,華為 CEO 余承東在自己組建互聯網好友群中已透露,系統「最快今年秋天,最遲明年春天面市」,發布也是被「逼上梁山」之舉,如果可以的話是願意繼續使用 Google 和微軟的。並且,該信息也進一步坐實該 OS 是一個各大操作系統的統一平台。

前兩天,外媒 huaweicentral 就接著曝光了鴻蒙操作系統的 UI 界面。

從曝光的僅有幾張圖片來看,或許是時間緊急沒能重新設計,鴻蒙操作系統的界面與華為目前基於 Android 深度定製的 EMUI 系統極為相似,具體展示了許可權管理、下載應用的界面。

△ 圖源:Huawei Central

其中,天氣應用上的一行信息顯示該 APP 支持「安卓綠色聯盟」,該聯盟由華為、阿里巴巴、騰訊、網易等五家企業共同創立,旨在打造安全可靠健康的應用生態,不斷給用戶帶來極致的應用體驗。

在遵循這一準則的體現上,如剛剛所提到的,鴻蒙是一個多平台的操作系統。另外,余承東曾表示,該系統能兼容全部安卓應用和所有 Web 應用,並且在對安卓應用重新編譯的情況下,安卓應用在之上運行的性能將大幅度得到提升,達到 60%。

有人士猜測,憑藉華為手機在全球銷量數一、數二的排名和市場份額,鴻蒙操作系統如能夠建立起強大的應用生態,在用戶規模上能夠與蘋果 iOS、Google 安卓有得一拼,甚至是與前兩者形成操作系統三足鼎力的情況。(雖然這話說得有點早,但這樣的聲音也給足了華為底氣)

自研操作系統的籌備:方舟編譯器

「系統操作流暢度提升 24%,系統響應速度提升 44%,第三方應用重新編譯後流暢度可提升 60%」。

熟悉的人應該知道,這是余承東在 P30 系列發布會上介紹的「方舟編譯器」。

過去任正非就承認過,軟體是華為的軟肋,並表示要下定決心去解決。「方舟編譯器」則是華為對這一承諾付諸實踐的結果。

2009 年,華為內部創建編譯組,在 2015 年,華為邀請了全球編譯器界大咖、來自開源 Open 64 編譯器的首席架構師 Fred Chow 的加入組織,擔任華為編譯器技術首席科學家。在他的帶領下,歷時五年研發,最終推出方舟編譯器,並首次用在了 EMUI 9.1 上。

據官方的描述,方舟編譯器之所以能讓系統速度實現跨越式的提升,主要是因為區別於 Android 的編碼方式:全程執行機器碼的方式讓 APP、系統的運行更加流暢,避免安卓系統「邊解釋邊執行」所導致的卡頓現象。

同時,在安卓應用的支持方面,只需將 APP 在方舟編譯器進行編譯,無需重新開發,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開發門檻。

除了為 EMUI 提供服務,方舟編譯器目前的任務重心估計要放在鴻蒙這個新的、亟需完善的底層系統上。

與此同時,在華為 5G 手機發布在即,華為鴻蒙操作系統、方舟編譯器也將配合華為雲計算、5G 晶元、通信等方面的能力,在華為構建 5G+IoT 生態的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除了鴻蒙系統,華為已於 2015 華為網路大會上發布一款輕量級的物聯網操作系統 LiteOS。目前,這一華為自研系統已經應用在華為的 GT 系列智能手錶上(傳送門:華為 Watch GT 手錶評測)。按照規劃,LiteOS 日後或許也會被整合到鴻蒙系統中。

除了 Android,還有 Google Fuchsia

而在 5G+IoT 的這個著眼點上,華為鴻蒙作為一個通用性的操作系統,不僅是一個被迫拿出手來應付 Google 服務斷供的一個「備胎計劃」,還是一個能夠與 Google 正在孵化的新系統——Fuchsia 抗衡的武器。

Google 的 Fuchsia 最早是在 2016 年 8 月 Google 的 Git 的代碼庫中出現,直至 2017 年被曝光。與 Android 和 Chrome OS 不同,它並不基於 Linux,是一款開源的、實時操作系統,基於 Google 開發的內核 Magenta,由 Google 從零開始打造。

全新的底層系統、全新的 UI,Fuchsia 的定位跟如今的華為鴻蒙類似:能夠在智能手機、智能揚聲器、PC 等多個平台運行,包括 Pixel 手機、Google Home 以及目前依賴於 Android 和 Chrome OS 的第三方設備。

△Google Fuchsia 的 UI 界面

Google 打造 Fuchsia 這一系統的主要原因是,為了迎合未來越來越多設備聯網的趨勢。而反過來襯托出的是,技術陳舊,並在流暢度、系統更新方面捉襟見肘的 Android 就不太適合了。

有了 Fuchsia 這一全新的操作系統,Google 就在系統層上擁有一個穩定內核介面,在跨設備打通數據,語音交互更深層次的接入等操作上都會更得心應手。

據去年的消息,Google 開發 Fuchsia 操作系統的員工有 100 多名,預計最早載入 Fuchsia 系統的產品最早在 2020 年面世。Google 的目標是用 Fuchsia 最終替代 Android,並將實現這一目標的期限設定為 5 年內。

華為「鴻蒙」的發展路徑

從 Android 和 Chrome OS 一路來的發展歷程,我們基本能夠預見 Google 將試圖把 Android 的成功經驗複製在 Fuchsia 上,並將原本 Google 操作系統生態下的自家設備已經第三方設備納入到自己的陣營中。

至於華為,脫離了 Google Android 的框架後,將與已奠定穩定地位的兩大操作系統蘋果 iOS、Android 正面競爭。而關於華為鴻蒙操作的未來走向,更是引發業界熱議的話題,包括且不限於以下幾點:

  1. 關於華為鴻蒙建立應用生態的問題:國內外一些頭部、主流的應用,包括微信、支付寶等,是否會推出鴻蒙系統的軟體版本,關係到鴻蒙系統對用戶是否有足夠的吸引力,也讓人聯想思考到,華為鴻蒙是否會重蹈 Windows 的覆轍。
  2. 關於華為鴻蒙系統是否開放的問題:毋庸置疑,鴻蒙將率先應用在華為旗下的手機、智能手錶、PC 等硬體設備上,而華為鴻蒙系統是走向開放,還是像蘋果一樣打造一個封閉的系統?
  3. 而如果華為鴻蒙系統開放,國內的小米、OV 等廠商是否會將之應用到自家的設備上?其中有哪些點需要權衡?

關於這些問題,也歡迎各位在文末留言互動。

根據金融時報最新消息,Google 在做出斷供華為的決定後,現態度發生轉變,正在遊說特朗普政府對華為的出口禁止令,爭取進一步延遲實施,甚至完全豁免華為。

有媒體進一步分析原因,Google 擔心華為停止使用 Android 操作系統後,將失去 Android 在中國市場的主要份額,畢竟華為目前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廠商。

微信號:shenzhenware

主筆:Bigger / 深圳灣

審校:陳壹零 / 深圳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