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談到了昆騰硬碟,在2000年之前昆騰硬碟可謂是紅極一時,可靠性和耐用性都是相當NB的存在。古往今來盛極必衰,當躊躇滿志的昆騰公司想要繼續擴大份額,要問鼎霸主地位的時候,出事了。

1999年,昆騰公司引以為傲火球十代硬碟橫空出世,在當時來說擁有業界內最前言的技術(自適應存儲密度調節)讓生產良率提升到一個空前高度,也是第一個達成單碟容量10GB的硬碟。另外盤體做工堅固耐用,一如既往的穩定。這樣的產品無疑是消費者喜聞樂見的,雖然售價要比其他品牌貴那麼一丟丟,但是並不妨礙消費者對該產品的追捧。

爬的越高,摔的越慘。火球十代的盤體質量可以說是無懈可擊的,從容量到性能和耐用都是首屈一指,壞就壞在電路板上。

昆騰火球三代電路板外觀

這顆由飛利浦

代工的電機驅動晶元,不知道是因為設計的缺陷還是加工的原因,非常不穩定。通常開機使用沒任何問題,當電腦運行一段時間,尤其是硬碟進行大量讀寫操作溫度升高之後,就會變得非常不穩定,突發的磁頭敲盤和停轉讓用戶們怨聲載道。尤其是突然停轉讓磁頭來不及歸位停泊區便墜落在碟盤上,造成卡磁頭。雖然後期昆騰改用松下代工的8428電機驅動晶元,試圖挽回敗局,可惜為時已晚,。正因為這一起嚴重質量問題,讓昆騰硬碟在用戶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談昆騰硬碟色變。導致大量的返修和售後,使昆騰公司背負沉重的售後負擔,不得已在2000年4月硬碟業務整體打包出售給邁拓(MAXTOR)。

回想往事,不勝唏噓。

昆騰硬碟從有口皆碑到臭名遠揚也就一年的時間,我不理解如此重大的質量問題,是如何通過了後期穩定性測試的。我翻來覆去的想只有一個原因,那個年代是IT市場集中爆發的年代,昆騰硬碟當時口碑太好銷量太大,為了趕出貨量而忽視了產品細節。誠然商人逐利無可厚非,為此付出這麼慘重的代價可謂得不償失。不過昆騰公司並沒有因此而破產倒閉,硬碟只是它其中一個子業務而已,時至今日昆騰公司仍然是存儲界的大牛,專營磁帶機一般用戶沒機會接觸到罷了。

昆騰磁帶機

邁拓收購了昆騰硬碟的全部資產,憑藉拿到昆騰硬碟的領先的固件開發技術,邁拓從默默無聞一躍成為當時號稱的「業界領袖」地位。昆騰硬碟的諸多技術在2000年之後的邁拓產品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不但繼承而且還發揚光大,在我看來很多技術均領先當時的希捷和西數。比如,進一步拓展自適應密度技術的應用,以及固件區的重大技術革新等。這個留到下一期再說。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