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出自於:巔峰潛能顧問團隊 亞洲品牌思想先鋒 陳國書

 

成就一個偉大的品牌,要重視更為重要的使用者體驗!

Gogoro最初的訂價為什麼不被市場接受?

本文僅就個人學術及實務觀點發表評論,旨在推廣品牌觀念之普及化,惟個案實例輔助理論較易被理解,對提及之品牌批判或宣傳非此文本意,若有不足、錯誤、未妥善之處,敬請批評指教,作者定當即時回應。

gogoro錯的不是定價策略,錯在國人普遍都會犯的毛病,只顧著閉門造車,不是技術沒有突破的問題,而是溝通的問題,當企業沒有想清楚要傳達什麼價值,只顧著關起門來發展漸進式的創新,當然最後的結果就是打造了一個功能集合體,訂了一個自我安慰的價格,使用者感受不到這個價值,當然不會付出相對的價格支持。

消費是一種綜合性的需求,真正令消費者買單的是自我認知的改變,讓我「感覺」我成為了什麼樣的人,或是我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感覺」這產品是為我打造,而不只是獲得了什麼新功能、新工具或問題的改善。

所以此種級距的交通工具,設計重點就是駕駛樂趣以及使用角色的轉換,而共同要表達的主題是「未來」,因為目前針對環保議題的報告或數據都支持這個假設,假設電動交通工具是未來的趨勢。

 

駕駛樂趣 是重點的品牌附加價值

gogoro油門與動力的回饋感沒有什麼問題,而駕駛人不是在車室內,本來就避免不了噪音,不如利用後照鏡設計專屬於騎乘者的風切聲,讓行進間「感覺」貼地飛行,優化馬達運轉電磁聲,「感覺」來自未來,因為電視、電影、電玩等媒體都不斷灌輸大眾「未來交通工具是漂浮的」這個概念,人們也接受這個概念還在可想像的範圍內。


有人會問,這樣人工製造出來的體驗又不真實,有意義嗎?這邊我舉一個同樣是交通工具的例子:


BMWM系列向來以性能與操控性而聞名,然而因為歐洲的環保法規逐步推動交通工具降低排氣量的要求,M3.M5從代號F80F10開始,引擎由原本的自然進氣變更為渦輪增壓,以更低的排氣量維持M系列所承諾的馬力,但引擎的聲浪表現便不如以往的澎湃;於是設計團隊利用車上配備的電腦管理引擎數據,透過車室內的音響,輔助性的播放數位模擬引擎聲浪。引擎造成的聽覺回饋也是體驗的一環,為了M系列完整的駕駛體驗,即便是假的,也要做出來回應支持者的期許,以支撐BMWUltimate Driving Machine」的品牌承諾。
BMW2016年排名全球最有價值品牌第11名,價值超過400億美金,做出如此決策,絕非倉促行事,體驗本來就是打造出來的,消費者需求遠遠超越真實性。

 

角色的轉換

現行的gogoro外型,要讓人投射未來的想像實在過於勉強,「未來」最大的敵人就是「現在」,「現在」指的就是目前最主流的速克達,gogoro外型應該要有對速克達取而代之的氣勢,好比LEXUS NX200一般像被量產的概念車,簡直是移動的雕塑品,宣示著一般的交通工具設計原則都與我無關,因為我來自未來,而騎乘者是捍衛環境的城市遊俠,每次按下發動紐都是出任務;還可以在APP統計所行駛里程數的碳排放量,相較於內燃機速克達,等於少砍了幾棵樹之類的,將貢獻量化呈現,用視覺化的成就解鎖肯定使用者的付出,進入gogoroAPP就像遊戲一般的有趣。

結論

當然,品質仍然是品牌的基礎,像手機做到會爆炸就是不被允許的,但品質與技術不會是行銷宣傳的重點,定價數十萬的機車比比皆是,別在把消費者不了解產品的價值當作藉口了,是業者自己不真正的去了解消費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