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以農業爲傳統優勢產業的鄉鎮,在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中怎樣積極作爲?一個蘇北鄉鎮,如何在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進程中發起衝刺?

淮安市洪澤區三河鎮黨委、政府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堅持用黨建促發展,從早從深聚焦主業,從優從快真抓實幹,奮力實現大項目突破,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將答案寫在創新實踐中。去年,全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體收入、現代服務業稅收等12項指標超額完成,新籤億元以上項目6個,新增規模重點服務企業4個。獲評國家衛生鎮、全國農村優秀學習型組織鄉鎮,省生態文明建設示範鄉鎮、省“味稻小鎮”,創成全國首個農村優秀學習型家庭農場、省電商示範村、省“一村一品一店”各一個。今年1—2月,全鎮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一般財政實體稅收收入、服務業入庫稅收、規上工業開票稅收等主要經濟指標全線飄紅。前不久,洪澤區3家入選2018國家農民合作社示範社的農民合作社,全部出自三河鎮。

立足產業,打造發展“主引擎”

紫山實用菌投資2.4億元,新上三次發酵車間,正辦理開工前準備手續,下半年有望開工建設。建成後,公司將造就全國最大、最先進、最完整的雙孢蘑菇綠色循環產業鏈,在洪澤地區形成產值10億元以上的產業羣;江蘇融源廢舊電路板回收與綜合利用項目完成簽約後迅速開工;融源科技投入技改資金1.2億元,加快產品技術升級步伐……

儘管宏觀經濟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但今年以來三河鎮產業發展形勢看好,新籤、落地開工、建成投產、技改升級等不同建設階段的產業項目喜訊連連。一季度,簽約項目5個,其中3個項目實現開工。作爲鎮黨委、政府統籌推動的重點扶貧帶動項目,金龍木業高檔環保多層板加工項目順利投產,一批重點技改項目佈局實施。

製造業勢頭強勁,服務業發展也風生水起。一季度,三河鎮在去年招引6家物流企業、12家商貿企業基礎上,又引來途牛旅遊、聖泰達保險、中鴻達設備租賃等7家現代服務業企業,全鎮產業結構優化發展提速。

鄉村振興,產業是抓手,是“主引擎”。產業興旺了,鄉村振興纔有希望。梳理三河鎮的這些實體項目,可以看出,不僅上規模、技術含量比較高、彰顯綠色環保特色,而且大多緊扣“農”字,立足農業,對鄉村振興有很好的支撐和促進作用。

新上三次發酵車間紫山生物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落戶三河,從專業種植雙孢蘑菇開始,發展成爲從種植到加工、銷售一體化的企業。該公司撐開三河鎮現代農業一方天,還爲其它項目配套集聚、相關產業發展起到很好的帶動作用。南京寧糧生物肥料有限公司投資新建的年產5萬噸生物有機肥項目,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採取先進、科學的生產工藝,生產技術水平和產品品質達到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與紫山生物對接,以紫山採菇後廢棄的基質爲原料年產5萬噸有機肥,項目建成後將把6萬噸食用菌渣變廢爲寶,同時還能消耗8000噸秸稈。

專家認爲,這個集經濟和社會效益於一體的項目,可新增就業崗位50人,帶動200人以上就業。在有效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控制稻麥秸稈、食用菌渣等農業廢棄物的面源污染同時,爲農業生產提供大量優質有機肥料,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帶動周邊農戶發展綠色、有機蔬菜,提升農產品品質,增加農戶收入。

江蘇嘉弘木業、金龍木業等木業深加工企業,將當地既有楊樹資源有序開發利用與引進珍貴樹木等樹種多樣化轉型相結合,既開闢本鎮農民增收渠道,又通過多樣樹種的綠化、彩色化給鄉村美化加分。當地林業逐漸形成綠化與珍貴化、彩色化、效益化相統一的經濟格局,打造出一批“三化示範片”“三化示範村”“三化示範單位”。

江蘇融源廢舊電路板回收與綜合利用項目,專業從事電子廢棄物的資源化和循環利用,擁有各種專利35項。按照“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3R原則,固定資產投資1.2億元,購置配備一批專業機械設備,並與東北大學建立長期產學研合作機制,採用東北大學博士後最新科研成果工藝技術,線路板元器件與基板分離回收裝量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證書》,每年可處理廢舊電路板1萬噸,提煉有色金屬2500噸,實現電子廢棄物變廢爲寶。

三產融合,開闢振興新路徑

一二三產融合,實施農業現代化,是實現“農村美”“農村富”的重要手段,是鄉村振興的根本路徑。

三河鎮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從傳統優勢農業出發,千方百計拉長產業鏈,以“三產融合”提高供給質量,提升農業發展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三河鎮祥發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從2017年起創新調整稻麥傳統種植模式,率先探索稻田養蝦、稻田養鴨等綜合種養模式,投資2300萬元,發展稻蝦綜合種養面積1000畝、稻田養鴨2100畝,水稻田裏長出優質稻米,兩個品牌有機米獲江蘇好大米特等獎和淮安市金獎,還收穫了龍蝦、鴨子。通過稻蝦綜合種養核心示範基地建設,實現畝均綜合效益3000元以上,帶動農民就業增收超過250萬元。在其影響帶動下,全鎮稻蝦蟹等綜合種養面積達3.5萬畝。該鎮稻田綜合種養項目被列爲淮安市現代農業產業重點項目,建設全區集中連片規模最大的省級稻蝦綜合種養示範基地。

以祥發農機合作社這樣多家農業合作社生產的優質水稻爲依託,三河鎮積極向糧食深加工等農業科技領域拓展。今年以來引進投資的淮安敏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流轉該鎮2.4萬畝糧田進行規模種植的省農墾集團銜接,固定資產投資1.2億元,主要從事糧食烘乾、收儲、加工,建成後將成爲周邊地區最大的糧食烘乾企業,可以年加工有機米3.6萬噸,既有效降低洪澤及周邊地區種植大戶因天氣不良所造成的糧食損失,又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收益。

與此同時,三河鎮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並積極創造條件,發展文化旅遊等現代服務產業。以建設中的方特項目爲機遇,釋放洪三公路、寧淮高速、205國道等“道路經濟”,新引進旅遊賓館、民宿酒店2家。繼去年成功舉辦首屆蘑菇養生美食文化節後,今年將舉辦規模更大的第二屆蘑菇節,叫響“蘑菇小鎮”品牌,拉動節慶旅遊經濟,發展以蘑菇爲主線的全域旅遊。前不久,途牛旅遊成功入駐該鎮,加大本地旅遊資源開發及推廣力度。

以人爲本,增進百姓獲得感

“發展經濟,實現鄉村振興,最終目的是爲了提升全鎮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三河鎮黨委書記朱沛軍說。

招引培育實體企業,帶動產業發展,增加百姓收入——沿着這一路徑,三河鎮收到了顯著成效。

憑藉逐步建立起的木材加工產業鏈,三河鎮農民的林木就地變成財富。統計顯示,木材加工企業每年消耗區域內原木材量達4.2萬立方米,收入2800萬元;木材加工成高檔環保多層板、貼面裝飾板等,年銷售收入達5000萬元;利用板材進行櫥櫃集裝箱地板深加工等,年銷售收入達2500萬元;以此帶動農民就業增收1200餘萬元。

江蘇嘉弘木業每個月生產出口100個左右標準集裝箱的傢俱,帶動近550位員工就業,人均月收入近4500元。

作爲精準扶貧項目,三河鎮黨委、政府還統籌利用洪澤區扶貧辦的440萬元專項資金,結合鎮主導產業和鎮屬農業企業的輻射帶動情況,在廣泛調研基礎上,決定用於購置金龍木業有限公司的標準化廠房,並由鎮政府牽頭與金龍木業簽訂不動產購置和返租協議,項目年收益26.5萬元,讓本鎮790戶建檔立卡一般貧困戶、比較困難的低保貧困戶分享,僅此一項有2388人受惠,年人均增收110.9元。同時,將周邊的長河、樑墩、永豐、趙集等村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農民協調安置到項目就業,爲穩定增收脫貧創造條件。

推進羣衆按照城鎮化規律集中居住,既有利於鄉村振興,也符合羣衆願望,順應“四化同步”要求。三河鎮立足高起點,對標高質量,務實推進這一民心工程。

2013年開工建設的錦宏嘉園,分四期建設,一期、二期已於2017年竣工併入住,三期今年交付使用,四期新建安置200套,今年6月開工建設,預計2020年6月竣工。3月,社區提升方案通過評審,4月底進場施工。小區項目投入3.5億元,總建築面積約19萬平方米,包括商業配套、社區配套用房等,住房1260套,惠及農民5600人,按照佈局統一、美觀實用的原則,以三期爲中心,輻射帶動長堤、長河小區,高標準規劃、整體性佈局,打造市級示範社區。

按照計劃,今年三河鎮將新建3個集中居住點,建設農房380套,貨幣安置480戶,讓本鎮農民住有所居,居有所安。(供稿:樊軍 王剛)

編輯:李冬梅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