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答。

攀登珠穆朗瑪峰的確是非常難的事情。不要說對於一般人,即使對於登山家都是非常艱難的事情。

而對於旅行者則有很多方法可以讓你領略珠峰風光。

我是2018年7月雖隨日本旅行團到尼泊爾,又參加了觀賞珠峰的活動。

尼泊爾有專機載乘遊客觀賞珠峰,往返一個小時。費用另付。但由於山峰風雲變化多端不能保確保遊客此次如願。看不到珠峰退款。

這樣我們連續兩天在機場等候數小時,最後一次得以登機並飛往珠峰,但終因雲不開霧不散沒有看到珠峰。

雖然珠峰沒有看到,專機內部格局、專機的視窗位置等也讓我長了見識,非常開心!

而且當我們回到日本時,旅行公司已經將費用退還到帳,做到了看不到珠峰不收費的契約之言。

感謝之餘又不免為航空公司的經濟核算擔心,畢竟他們人力物力已經付出了呀!

哈哈,這就是人類的善良循環!

不知各位朋友是否也曾有這樣的經歷,請留言!

並請關注我的「暢遊在東京」,在視頻中我將與大家分享旅行日誌,謝謝!


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無數人將登上峰頂視為人生夢想。然而,在通往夢想的路上,往往都是不平坦的。有許多優秀的登山家為此付出了生命,而他們前赴後繼的故事,也激勵了更多的人加入了這個陣營中。我們都知道,珠穆朗瑪峰的整體是呈現出一種巨型金字塔形狀的,並且地形非常險峻,環境也極其複雜。雖然說看上去十分的氣勢磅礴,但是卻也是非常危險的。這裡原來是一片海洋,在經過很長時間之後,從陸地沖刷而來的碎石和沙子便全部堆積在了這裡。而且峰頂的最低溫度也是常年保持在-30°--40°之間,7、8級的大風就更是常有的事了。

因此,這裡對於登山者也是有一定要求的,那就是一定要身體素質非常好才可以。但還是有很多人在登山的過程中都會出現體力不支的現象。當然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如果在這個時候有人摔倒的話,是絕對不能去扶他們的。

因為他們之所以會摔倒,絕大多數都是因為體力耗盡了,這個時候如果你去扶他的話,就很容易出現兩個人都起不來的情況。而且一旦動作幅度過大,還容易引發雪崩等一系列的危險。


看看每年登山的死亡人數就知道有多困難了。

首先,你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這個健康的身體不是說自己感覺,這個是要去醫院醫生說了算,你適合不適合才可以。

其次,你要有爬山的專業技能專業知識儲備,不是說我身體好就可以攀登珠峰了。這個專業知識是要通過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去訓練才可以的。

那是不是我有了健康的身體外加攀登知識就可以去珠峰了呢。我個人認為這些只是基本的,還達不到去攀登珠峰的條件。

攀登珠峰個人攀登和團隊協作,大家知道珠峰想一個人上去那是太難了,風險太大,目前來看團隊一起登頂還是最靠譜的,最安全的。

建議還是選擇團隊一起攀登比較好一些,如果沒有攀登山峰的,可以考慮海拔低一點的山峰去攀登,循序漸進,一邊增長信心,一遍儲備登山知識,這樣的對我們挑戰珠峰增加了實足的把握。

最後祝大家攀登珠峰成功,勇於挑戰自己,加油。


攀登珠峰有多困難?

先看看上表,全球到目前為止不完全統計成功登頂珠峰的人數應該不超過6000人次(2019),因此小編相信回答這個問題的朋友們應該可以斷定是沒有這個攀登經歷的包括小編本人。但小編朋友善瑜大師去年(18年)成功登頂珠峰的過程及後來的分享會本人卻歷歷在目。今天嘗試從這些素材中從小編的角度回答這個問題,盡量還原真實,如有漏誤,敬請善瑜大師及列位看官斧正。

廣州——成都——加德滿都

3月27日從廣州出發飛成都,經成都到尼泊爾加德滿都。

從盧卡拉開始徒步EBC大本營及各營地間拉練

30號到從加都乘坐小飛機到達盧卡拉機場。盧卡拉機場世界十大最危險機場之首,修建於懸崖邊上帶15度傾角,以方便飛機縮短起飛距離。

經過五天徒步到達羅布切(4930米)大本營。從4月6日至29日為反覆往返C1、C2、C3營地的拉練期。中間有約5-8天的休息日,這主要是為了逐級適應高海拔下的體能儲備及對沖頂前段各地形天氣的適應能力訓練。包括隊員協作,各類輔助設備的運用、攀冰練習等等。

上圖C1營地偶遇夏泊渝沖頂窗口期出現,沖頂全過程

5月11日終於迎來沖頂窗口期。從3月30日曆經近40多天的高海拔反覆拉練,能否一次過登頂珠峰在此一舉。

從5360米EBC大本營-6400米C2營地

以下內容來自善瑜親述:

昨晚大本營的風很大,帳篷一直噼里啪啦的響,奇怪的是鳥一直在帳篷外叫,睡眠也是質量不太好,迷迷糊糊睡著又醒來。好不容易做了個夢,夢境荒誕卻有鳴有姓,然而好夢卻被出發的叫早聲打斷了,迅速穿戴衣服與裝備,走出帳篷東邊飄著小雪花,西北確實銀河高掛在天際,3點25分我們與尼瑪工布揮手道別,正式踏上了沖頂的前路。此刻的雪又下大了一點,昆布冰川的積雪覆蓋也漸漸厚起來,前方的燈光閃爍,說明已經有更早出發的隊伍了,一路按照自己的節奏慢慢攀爬昆布冰川,走到一半的時候天空出現了彩霞,此刻雪也停歇,我的狀態也剛剛起來,超越前面幾個走得慢的其他隊伍的人,也走到了隊伍的前頭。快到C1營地大平台,貢布追了上來,然後與貢布一起走到C1營地,時間是7:50分,此刻的C1營地颳起了疾風,漫天飛舞的雪粉撲面吹來,陣風的速度讓人有站不穩的感覺。在C1吃了個蘋果與蛋糕後,手指有被凍僵的感覺。背上行囊繼續往C2走。過了兩個大冰凹槽後,就是30米落差的幾近垂直冰壁,上升器掛上繩子後輕鬆就爬上冰壁之上,這次動作要領與器械操作技巧得當,不像上次拉練時,氣喘吁吁了好一陣子。過了斷崖冰壁後,就兩道大裂縫,過第一道裂縫鋁梯時,在兩道梯子接縫處我的冰爪居然卡住了,我往後退一步,媽呀,下面10幾米的深淵,幸好腳沒抖,順利把冰爪拔了出來,順利通過第一道裂縫。第二道裂縫更寬,三把梯子鉸在一起,梯面還略微向左傾斜,反正有畏高的我,這時候頭皮一硬,每一一步都踏精準就過去了。然後就是無休止的絕望坡,今天狀態還好,沒有感覺特別的難受。此刻陽光很是強烈,我乾脆把圍脖直接套住鼻子,這樣就不會晒傷臉頰與鼻子。鼻子也不需要過多的氧氣交換。絕望坡確實會讓人崩潰,包括夏爾巴人也走走歇歇。看著帳篷好像就幾百米的距離,但翻過一個小坡還有下一個小坡在等著你,我追上一支老外隊伍,有些老外每走 十米就得彎腰曲背喘氣非常痛苦狀,終於走到C2營地了,最後那幾十米感覺腳都不停自己使喚了。時間是10:40分,從大本營到C2耗時7小時10分鐘。還是相當不錯的時間。可以有一個下午與晚上充分休息,明天繼續攀爬上C3。

6400米C2營地-7200C3營地

昨天晚上睡覺就不太踏實了,有點睡睡醒醒的狀態,總想著沖頂應該怎麼樣,天氣會否有影響,畢竟前幾背突然叫停,不然今天就能首先在小窗口沖頂了。 早上五點就醒來了,挪威隊友烏拉認為出發時間應該早些,於是他與他的夏爾巴協作五點半就出發了,我們吃過早餐在7:30分出發,出發之際還是偶有陽光,按照自己的節奏慢慢走,從營地到洛子壁下感覺非常漫長的路程,慢慢提升的海拔走起來非常遙遠,眼看珠峰之上又出現了日暈現象,這通常都是天氣轉壞的先兆。走到洛子壁跟前,我追上了早兩小時出發的烏拉,又超越了幾個老外隊員就開始推上升器攀登洛子冰壁了。果不其然天氣馬上變壞,風非常的大,捲起的積雪撲面而來,感覺就像進入了荒漠沙地一般。仰望攀爬上冰壁的人,感覺就如同登天般的視角,非常的震撼與險峻,才開始攀爬沒多久,突然上面砸下一支氧氣瓶,幸好沒有砸到人,否則後果不堪設想。過了不久一聲驚呼聲,一隻阿迪達斯高山眼睛又從冰壁落下,掉進了冰裂縫裡,可惜了。再往上攀爬。又是一聲驚呼聲,岩壁上滾下一隻背包,一隻直滾落下冰川底部。此刻風雪交加,雪花夾雜著疾風打在臉上真不好受,很快呼出的濕氣就凝結成冰。走到中間仰角處,只見一個夏爾巴協作襠部躺著一個人正在往下移動,及近看清楚了,原來是夏爾巴協作救援一個60歲左右的老人,正在沿著繩索滑下來,老人是東方人臉孔,不是韓國人就是中國人,可能不是嚴重高反就是體力透支了。 繼續往上走,海拔已經到達七千米左右了,感覺腳跟有點疼,每一步都開始吃力了,還好C3營地近在眼前,咬咬牙堅持一下就到了,12:30分到達帳篷,耗時五小時,比拉練時候還快一小時,也是全隊第一個到達的。但感覺有點累,還是得走慢點,控制下速度與節奏,畢竟明天得繼續攀爬至8000米的C4,吃罷晚飯稍事歇息,晚上八點就出發通宵沖頂,非常關鍵,一定得保存好體力,登頂後還得有體力繼續下撤到C2。 C3營地其實是建在洛子壁的陡峭冰川上,在稍微緩的陡坡上挖出平整的地方僅僅能容納搭建帳篷,帳篷邊緣就是一瀉而下的冰川,曾經有人不小心沒有做保護而滑下洛子壁,後果是很難生還!

7200C3營地-8000C4

其實昨天晚上睡覺非常不爽,一起帳篷的隊友磨磨蹭蹭,我睡著裡面動彈不得,等隊友收拾好出去後,我才急急忙忙收拾東西穿戴設備,輪到我弄好的時候,隊友們全都出發了。C3到C4需要在陡峭的冰壁環形上升800米海拔,今天戴著吸氧面具,但走起來非常吃力,好些人都不停超越我,甚至經常有想放棄的感覺,大概走到7600米,我才突然發現自己的氧氣面罩下面一直扣不緊,珍貴的氧氣白白浪費掉了。於是下面扣子扣在頭盔後面的突出部位,以加強緊固性。不到一分鐘就感到氣爽神清,前面馬上就是一個坡度很陡的大冰壁,感覺就是如神來之力,很快的速度就上去了。傻拉吧唧的體驗了一次7000米海拔的無氧攀登,差點沒把信心給磨滅掉。再往上走不遠,只見一組中國人模樣的隊伍反方向下來,打了個招呼,果然是中國人,其中一個擦肩帶過兩句話"我們登頂後可危險了,你要千萬小心",然後隔著不遠就是蹬著假肢冰爪,身穿紅衣連體羽絨服的人飛快下來,我興奮叫道"夏老師好",要不是臨時改變計劃,我們是要與夏老師一起沖頂的。結局也有可能不一樣,走得慢的隊友不是能不能登頂,而是能不能下來的問題。 最後一個40米岩壁攀爬上去再走20分鐘就到了8000米的C4營地了,C4營地是一個大平台似的山坳,在次看洛子峰已經是平視,洛子壁上漂亮褶皺花紋能夠以俯視視角欣賞,孥子峰就更是低於腳平面,普莫里峰與後面的卓奧友峰也只能排到後面去了,站在帳篷外清晰的看到C2營地的冰川裂縫擠壓的褶皺。仰望珠峰頂部旗雲招展,不再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 C4營地已經紮好了不少的帳篷,營地里堆滿了很多的氧氣瓶,由於前半段消耗了過多的體力,還是略感疲憊,趕緊補充水分進入帳篷睡覺,爭取短時間恢復體力。還有四小時就要出發,很快就進入睡眠狀態靜待晚上八點起床時間。

8000C4-8848頂峰——最高的衝刺

晚上九點左右出發,今年登珠峰的窗口期就那麼兩三天,所以今年總攀登人數三百多人,有一半以上都集中在今天沖頂,再一大家也不願意多呆一天在艱苦的大本營傻等了,特別是中國人隊伍也好多在今晚沖頂,九點冒著夜色出發,只見前後都是壯觀的頭燈閃耀著,也許頭燈太亮的緣故,只能看到天際有幾顆星星,其實幾乎都是掛在山邊,8000多米的海拔角度是平視的,跟飛機上觀星差不多。四周一團漆黑,只有前方早出發的隊伍頭燈,後面也是晚出發隊伍的頭燈,從山下往上看一定是蔚為壯觀的景象。作為親歷者,沒有太多的想法,就是推著上升器攀爬,由於大都時候只有一根路繩,也很難超越前者,但我知道肯定是能登頂的。在半山一個小平台,稍事歇息補充水分,再更換一瓶氧氣,聽聲音有好幾支中國人隊伍。繼續往上緩慢移動,此刻天穹的一面出現一道黑明交際線,日出前的暮光一般都是四點多左右,但此刻前方隊伍開始堵車了,原來到了希拉里台階。一直呆到日出一刻,卻輪到我攀登希拉里台階,因此第一抹陽光居然沒有拍照。正常希拉里台階到頂峰也就一個多小時,但是隊伍行走很緩慢,不過也好慢慢觀賞世界之巔視野下的風光。首先是最熟悉的洛子峰,8501的高度已經在我們腳下了,更不用提7801的孥子峰,後面是一大片的尼泊爾國界雪峰,ama blam峰還是兩翼展翅欲飛的造型,但早已經是矮太多了。我身後左側就是中國國界了,一條冰川只瀉下去延伸至嘎瑪溝,珠峰東坡這個地方我走過才印象深刻,可以看到馬卡魯峰、珠穆朗卓峰,對面的卓湘營地。卓湘營地是無法看到馬卡魯峰的,我卻清晰的看到它們之間的存在關係。 再往上爬二百米左右,就是珠峰廣義的的頂了,8:38分, 我終於登頂了8848米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站在世界之巔此刻的視野是非常的美好與寬廣,真正意義上的一覽眾山小,所有的群峰都在你之下,平時耳熟能詳的山峰,因為角度不同一下子也未能一一分辨出來,這是屬於少數人的風景,這是屬於勇敢者的高度。這是一次非常不容易的攀登經歷,也是我人生的一次重要經歷。以前從未有過攀登珠峰的想法,包括徒步東坡與EBC,還有看電影《絕命海拔》時也就是看看而已。攀登珠峰是一次漫長與煎熬的過程,這段日子將讓我終身難忘。珠峰頂上到底是什麼樣子?

在此順道回應一下@大董179442876 兄弟的問題。大家也許從很多以前的影視資料也見到過珠峰頂的大概樣子,今天以善瑜大師的所拍現場圖及登頂的感受再次重溫:珠峰頂實際非常狹長,也就三百米不到,登頂8848米時,往下看非常驚險,是僅容一人通過的懸崖小道,氣溫 -30℃的頂峰,善瑜呆了20多分鐘,他小心翼翼地感受著這世界之巔上的美景。珠峰頂上什麼樣?善瑜描述:「珠峰頂上很窄,就像一條長斷崖。峰頂上掛著經幡,讓人心情開始激動。」

結語

雖然珠峰是最多人次登頂的世界最高峰,但我們從大師的親述中,歷時50多天的高海拔生活訓練絕非一般輕鬆的事情,我們可否記得近七十歲的失去雙腿的數次嘗試登頂的夏伯渝老師去年同期登頂成功後,奪得2018年度勞倫斯體育大獎的那一刻的心情?

再次感謝善瑜大師獨家提供圖片及相關親述內容。


1、有意。有發自內心的意願,去挑戰大自然也好,自發挑戰極限也好,甚至為了炫耀和豐富經歷也好,都是動力。

2、有錢。不用細說,從設備,到支持,很耗銀子的。

3、有閑。從準備到實施,到休整,至少三個月,甚至更長。


困難不知道,只知道登珠穆朗瑪峰是要有錢才能登的,沒個幾十萬是上不去的,而且前往珠峰大本營,需要辦理邊防證。我在西藏呆過幾年,但是也沒有去過珠峰大本營


要克服高原反應山體陡峭冰雪覆蓋一不小心會掉落山崖還要克服惡劣天氣


高原反應是一大障礙,還有戰勝惡劣自然環境的體力與耐力,更重要的是要有登山的專業經驗與後勤保障,是保證攀登珠峰的幾大要素。


自己去6000米以上的山峰,攀登一下就知道。

攀登珠峰比攀登6000以上的山峰難10倍以上。有了這個概念,再來提這一類問題,要靠譜的多。


鑒於本人只到過珠峰大本營,所以具體爬上珠峰有多難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在五千二百米的大本營,夜裡真的是頭疼欲裂,如果不是自己帶了氧氣,我真不覺得自己能挺過那個晚上,所以,五千二我只在帳篷裡面不動就已經很難,珠峰登頂和爬雪山,我是真的不敢去想,那些人個人覺得是戰士,是勇士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