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月中開始,我讓我五歲的兒子沃沃和朋友家兩歲半的女兒敏兒一起用粵語學習中文,我們使用共有五冊、每冊五本的《基礎漢字500》為主要教材。我們不趕進度,期望小孩子在遊戲中學習,所以每週一次的自學小組只學四個新字,五星期時間就學完一本,共有二十個中文字。

 

由第一次只花十五分鐘,到後來通常需要二十至三十分鐘,我開始感覺越來越順暢,小孩也漸漸習慣我們的流程:齊集就馬上開始、唱歌暖身、複習之前學過的字、學習新字、故事時間、遊戲時間。現在每次的故事時間,我都會挑選兩到三本書,盡量選擇書中有我們近期學習的生字,又請敏兒媽媽製作字卡,講故事的時候可以特別抽出幾張字卡,請小孩注意看書中有沒有出現那些國字,讓他們在聽故事之餘也注意到書中的文字,他們也開始慢慢習慣在一段段的中文字中,尋找出他們懂得的字詞。這時候我也很慶幸我家有相當多的藏書,大多是從香港親自扛回美國,搬書的時候真是很辛苦,但是因為圖書數目多,才容易找到能夠配合我們學習目標的書本,方便練習。以前一些沃沃不太感興趣的書藉,也趁這個機會可以介紹給他,不用怕那些圖書只是在書櫃上當裝飾品。

 

每週最傷腦筋的應該就是遊戲。一開始我們會利用經典廣東歌謠來配合遊戲,例如「有隻雀仔跌落水」,請小孩當小鳥,大人兩手拖著做成山洞,小孩邊唱歌邊過山洞。第二次我們唱「打開蚊帳」,敏兒媽媽替我預備了手工做的蚊子和小扇,小孩一邊唱一邊把蚊字撥開。第三次配合復活節主題,我們播放了「十二隻恐龍去野餐」,然後到家門外的草地玩撿蛋活動。第四次是「河邊有隻羊」,大人小孩輪流做有趣動作。第五次是一起唱「我是個茶壼」。第六次我們玩了「排排坐食果果」的搶椅子遊戲。最近兩次就是呼應母親節主題來玩麻鷹抓小雞。我們發現幾次下來,耳熟能詳又能配合遊戲來玩的經典歌曲歌謠,其實大概就是這幾首了。有些太長、太難、沒什麼意思的,似乎不太適合我們,我們有可能會再重覆上面的遊戲,偶爾再加入一些新活動。

 

無論如何,我們秉持著要讓小孩享受粵語學習樂趣的目標來教導他們。在完成第一本書,共二十個國字以後,我們家長各自安排小小的獎賞給小孩。愛玩車字的沃沃就得到媽媽在Target買的盒裝小車,這玩具裡面有小車也有小小的路軌可以組裝,價錢不過$1.99,非常划算,沃沃得到小獎品,就更有動力學習下去了。

 

雖然有很多小孩在五歲的時候已經懂得遠超過二十個字,但是我們並沒有什麼進度要趕,讓小孩帶著成功感來學習,我們相信這條路才容易走得遠。以後還有漫漫長路呢。

 

IMG_7044.JPG

山、高、的、人、個、大、上、下、在、有、手、很、隻、小、孩、家、也、我、指、五,共二十個字,對於一向欠缺耐性和興趣學認字的沃沃來說,現在能夠全部認得這二十個字,真的很不簡單,不跟別人比較,只要自己好好學習就好。我們學完了這二十個字,沃沃得到貼紙和小禮物,生字圖表繼續貼在房子裡,可以不時溫習。

 

IMG_7045.JPG

我們開始了第一冊的第二本書,一切順利,相信很快可以完成整個第一冊的!

 

IMG_7043.JPG

我家有好多中文書,大部分時間都是我準備故事,盡量挑選書中有我們當天學習的新字,一邊看的時候就可以特別強調一下教過的國字,小孩可以在完整的句子和故事中看到這些字詞怎麼應用,也會更容易了解字的意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