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好的演員,和好的編劇,當然更重要的是有好的導演。如果說演員是菜,編劇是調料,那麼能把這盤菜炒得色香味俱全的掌勺——導演,就一定要具備非常高的姿勢水平了。

今天我們來說說早期香港黑幫片和監獄片拍的很好的一個導演,林嶺東。

林嶺東的名字,在現在的年輕人中可能不像徐克、杜琪峰那樣響亮。在港片影迷心目中中,他卻是和徐克、杜琪峰齊名的「鐵三角」。

電影《監獄風雲》

他是香港電影黃金年代不可忽略的重要導演。當年一部《龍虎風雲》助他奪得了香港第七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此後,他又拍攝了《監獄風雲》、《學校風雲》等系列「風雲片,叱吒香港影壇。隨後,他遭遇了上世紀90年代香港動作電影的低谷。審查制度與影片尺度的衝突、商業化與個人風格的抗衡,使很多人選擇了改變,而他選擇了暫時退出。2007年,與老友杜琪峰、徐克導演合作的《鐵三角》曾被認為是林嶺東低調復出的標誌,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又迅速地歸隱了。

七年後,他再度復出,復出之作選擇了他最擅長的動作片。《謎城》,由古天樂、余文樂、張孝全、佟麗婭聯袂主演。

「我要從電影里去了解這座城市,了解我自己」。

林嶺東的鏡頭裡,總是離不開香港這座城。他對於這座城市的記錄,有著近乎偏執的堅持。

早在1996年拍攝《高度戒備》時,他便已經有了這樣的意識:記錄香港。回看那部影片,許多在片中出現過的街景如今已經不復存在———「所以我希望《謎城》能記錄下現在的香港,香港的2014。」

在《謎城》中,中環、尖沙咀、離島、新界.......香港的地標,幾乎都被他拍遍了。電影原名叫《暴走迷城》,現在改為《謎城》。他試圖通過鏡頭梳理香港這座城市的脈絡。「這麼多年,我大概已經把整個香港都記錄過一遍了。今天我再做一個記錄。」他坦言,雖然《謎城》是動作片,但這只是一個包裝,「如果只是單純拍一部動作片,那我就不拍啦。很多年沒拍戲,我也要從影片裡面去了解這座城市,了解我自己。」

物是人非。對於香港大環境的變化,林嶺東還有一個最直接的感受:拍攝自由度更大了。

回憶起當年的經歷,「那時所有街道上的景全都是偷拍,不可能拿個攝像機去拍。」原來,當年香港警匪片街景的拍攝幾乎都是這樣「偷偷摸摸」拍下來的。林嶺東說,以前每次拍攝街景,警察都會出現,之後警車又會在拍攝機器面前停下來,結局千篇一律,總是免不了和警察大吵一架。而現在,香港電影的拍攝則更加規範。「這次很好,製片組可以申請拍攝很多地方,包括中環———我真的可以光明正大坐在馬路上拍香港了。」林嶺東說。


丁琳丁懂,我來了!喜歡就請關注哦。

香港早年盛行黑社會題材和監獄題材的影片跟它當時的社會背景是有關係的。

在早期香港娛樂圈很多的製片人本身就與黑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七八十年代香港影視圈成了江湖人士洗錢的重要陣地,大量來路不明的資金的湧入帶了香港電影的大發展。

在帶來大量資金的同時,江湖人士本身經歷也成了電影拍攝的題材,像《黑社會》、《濠江風雲》、《監獄風雲》、《古惑仔》等等其實很多故事都是由一些真實的經歷改編的,有些甚至是由當事人參與指導,所以拍攝出來的電影水準都很高。

杜琪峰就是這類電影的一個代表,黑色、暴力、動靜、宿命是他電影最顯著的特點,用暴力詮釋社會現象,被稱為香港影壇的教父。

所以香港早年的黑幫片和監獄片拍攝水平之所以高是由當時的社會背景所決定的,也是當時香港社會的一個真實寫照。


OK,筆者接下「賞令」。

提問者所提出的這個問題非常好。《監獄風雲》系列、《古惑仔》系列和《無間道》系列都是香港黑幫警匪電影中的佔有重要地位的「殿堂級」作品,它們分別代表了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紀香港同類題材電影的最高水準。三個電影系列的成功原因都不盡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都有著紮實的劇本,極強的觀賞性,有情懷有靈魂,同時也離不開演員們所貢獻出的精彩表演。

三個系列電影,其實是在通過監獄、黑幫和卧底,在寫人性,寫整個社會。

先來說說《監獄風雲》。電影雖誕生於1987年,但它絲毫沒有隨著光陰的流逝而有褪色的痕迹。

本片對劇情感染力的過度渲染,直白刺激的暴力情節,再加上選材角度之獨特,故事張力之強,演員表演之賣力,使本片至今仍有著極高的評價。

故事以梁家輝飾演的阿耀誤殺入獄開始講述,描寫他進入監獄之後一系列的所見所聞。本片用事實證明了一點,即使故事題材扁平狹窄,但也能寫出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情節。《監獄風雲》出場角色雖然很多,但每個角色都被塑造的個性鮮明,有血有肉,堪稱拍攝群像電影的「教科書」。除了有文質彬彬的阿耀之外,還有古道熱腸的阿正,心直口快的傻標,兩面三刀的大咪和陰險狠毒的殺手雄等等,這些角色都為電影增色不少,而他們也代表著這個社會的眾生相,通過監獄這個小小的地方進行著權利的鬥爭和利益的博弈,而「監獄」也因此成為了整個社會的縮影。

《古惑仔》則代表了整個90年代香港黑幫電影的文化。

雖然曾有家長指責《古惑仔》中的打打殺殺、污言穢語教壞了許多的青少年,但以理性的眼光來看,《古惑仔》其實要講述的是一段段關於叛逆少年們殘酷的成長史——他們在長大成人的過程中,所面臨了什麼樣的痛苦,又究竟失去了些什麼。

儘管影片中的主人公陳浩南、山雞、大天二、包皮等等均是「不學無術」的幫派成員,但實際上,他們每個人都有情有義、愛憎分明。系列六部曲其實都貫穿了一個道德意識,那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尊師重道、循規蹈矩和論資排輩的思想,這一點,在陳浩南、山雞等正派角色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而像靚坤、烏鴉和耀揚等這樣的僭越規矩者,便成為了十惡不赦的反派人物。而陳浩南在與他們進行殊死抗衡的背後,實際也是一個找回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的過程。

而《無間道》則誕生於香港電影逐漸走向式微之時,當年,它更被稱為是「香港電影救市之作」。因此,影片主創劉偉強、麥兆輝和庄文強也有意憑藉此片打破傳統香港警匪電影的創作格局,這具體體現在影片里的構圖、鏡頭和配樂等等更加精緻,也將傳統警匪片中的暴力美學轉為複雜和情節和緊張的智斗。

本片的創新之處,在於將善與惡之間的二元對立設定為了敘事前提。敘事結構的焦點不再是警察和黑道之間的善惡衝突,而是雙方卧底對於警察身份的爭奪。無論是梁朝偉飾演的陳永仁還是劉德華飾演的劉建明,他們的目的都是為了揪出埋藏在對方身邊的卧底而進一步保住警察身份,便展開了緊張刺激、生死一線的智慧之爭,因此,「智斗」成為了構成戲劇張力的主要元素。

隨著《無間道》的成功,影片原班人馬又在2年內接連推出了《無間道2》和《終極無間》。難得的是,兩部續集不僅沒有爛尾,論劇情複雜程度與第一部相比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尤其是《終極無間》的結尾,還與第一部開頭形成了一個巧妙的環形輪迴。影片中的陳永仁和劉建明一樣,都期望通過努力從而洗白自己的黑社會歷史,從而獲得主流社會秩序的接納。但他們的結局都註定以失敗而告終,而他們二人的所作所為,也似乎對應著香港人在新世紀之初的微妙心態。

PS:相信與以上作品有關的黑幫警匪電影,提問者已經看過不少。今天筆者為答題者推薦一部拍攝於70年代的邵氏電影《八萬罪人》,本片可以說是《監獄風雲》的鼻祖。拿走不用謝~


我覺得香港黑幫片和監獄片水準高有兩個基本原因

第一:有文化認同感,很多東西在我們邏輯理解範圍之內。歐美同樣不乏優秀的黑幫片和教育片,但是因為文化的不同,有些東西我們不一定能很順暢的理解,那樣就會造成隔閡,影響觀感。

第二:制度的問題,內陸與香港電影的審核制度不同。太多香港能拍的電影我們拍不了,但有些東西至少說曾經存在過,那麼我們又想看又能看又能很好理解的貌似就是港台地區了。


除去基本原因之外,香港電影產業比較發達也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

在那個相對來說大陸還比較閉塞的時代,香港因為體制的靈活和經濟的活躍吸引了很多的人才,再加上香港政府對文化產業的支持,電影產業空前繁榮。

那個時期,香港電影的水準都很高,並不局限於黑幫片監獄片。


而黑幫片和監獄片中的佼佼者非《古惑仔》和《監獄風雲》莫屬。

《古惑仔》的影響一度非常大,威風的打架場面吸引了很多無知青少年影響,一度遭到封殺。其實電影到後來已經算比較委婉了,每一部最壞的人都沒好下場,也有一點告誡我們不要混黑社會的意思。

其實我想說的是,其實禍害青少年的並不是古惑仔……

而《監獄風雲》雖然有些暴力血腥,不過也表現了各式各樣的人生百態,講義氣,敢愛敢恨,把很多我們不敢說的情感都在電影很好的表達出來了。

當年的發哥,如今依舊這樣瀟洒。當年的梁家輝還有點羞澀。


不管怎麼說,這些優秀的電影已經成為了一代人抹不去的記憶。


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很多電影公司就是社團出資經營的,


首先香港是個法制的地區,警察只要抓不到證據,黑幫就是合法的,只要有錢就能請到名律師,名審計師,專業管理團隊。

警察只能派卧底打入黑幫內部獲取證據,而黑幫為了防止泄密,設計了重重機關,只有少數核心知道,專業人員設計的洗錢方式,不是平常人能懂,黑幫老大都是單線聯繫,不是誰都信任,專業犯罪手法,不是平常人能知道,僱傭殺人,不是核心不會知道渠道。

香港黑幫組織類似特工組織,警察的卧底需要具備專業知識,智商,情商,反應能力必須強,類似007人物才能勝任。

藝術來源於生活,又要高於生活,正因為如此,香港黑幫電影有血有肉,編導演都有體會,才能把人性的善惡,有血有肉表現出來,電影只要真實就會受歡迎,觀眾才會買帳!


謝邀,那時候有歷史遺留問題,香港有很多社團,有的都是國軍殘餘老兵組建的保護組織。從而形成了社團性質的地下勢力。所以說,那時候還是很亂的。有這種基礎,拍出來的黑社會電影等比較真實。至於好看的電影,你可以百度搜搜。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