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教給我的東西有很多。從各個方面都有。我感覺受益很大。但是總有人說遊戲是電子鴉片。事物都有兩面性。他們為什麼只考慮遊戲帶來的壞處。而不是好處呢?


我覺得遊戲是有潛力為第九藝術的,但現在還不夠資格,因為還沒有一個真正的藝術品級別的遊戲出現。

從藝術的角度來看,目前大多遊戲還是缺乏一點感覺。就個人看來,最近這一批遊戲里,能說的上有靈氣的只有曠野之息,但如果要說藝術品級別,曠野之息還算不上。

遊戲其實和電影很像,都是新型技術產生的新的表現形式,但和電影一樣有著很大的缺點就是,太吃市場了。所以很多電影是商業片,很多遊戲是商品。造成的結果就是整個行業新鮮的東西不夠,大廠知道開放世界能賺錢,一股腦都去做開放世界了。歸根結底,遊戲公司他還是公司,他頭上有股東,而畫家,音樂人則是個體,能夠隨心所欲的創作。也就註定了遊戲從業者目前很難實現個人的藝術追求,但有人在做了,雖然基數不大,但也漸漸有了起色。

遊戲如果想要被稱為第九藝術,得有個先驅做出足夠顛覆這個世界的作品,用足夠精妙絕倫的品質打動世人,遊戲才能踏足藝術之路,電影早就做到了,遊戲呢,我猜也不會遠了。


如果能把遊戲當做藝術來對待,那繪畫和音樂還算不算藝術呢?

按表現方法來說,繪畫是單純空間上行進的,音樂是單純時間上行進,遊戲是空間和時間上同步行進的。

維度增多,混亂增加的可能性就大了。

我們可以欣賞「極簡主義」畫作:用一條「線」(當然,這裡邊有藝術家的創作和思考)來表現憤怒和決絕,比如最近某部合集的封面用「線條」來表現刀鋒。

音樂里表現「憤怒」,我們可以找到很多樂器,比如缽,猛烈敲擊,用一段旋律,如常見的「將軍令」。

遊戲里要表現憤怒,可能就是「砰砰砰」「突突突」了吧。畫面加上音樂,構建了可以引發憤怒的環境,玩遊戲的人用操作表現自己的憤怒。玩家和遊戲是有互動的,所有的情感是因遊戲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回到剛開始的提問,如果遊戲是「藝術」,繪畫和音樂這種一經固定,(除非專業人士)不能參與而只能「欣賞」的形式,算不算「藝術」呢?

當然,「藝術」這個名詞剛出現時,好像自帶了一個「能給人帶來快樂或歡愉」假設,遊戲不一定能。

回到答主的問題,遊戲應該不能被稱為「藝術」吧。


和國內的氛圍有關。

國內的學習壓力重,思想文化也不像一些發達國家那麼開放,老師家長們又比較固執,總覺得自己是對的,balabalabalabala然後很多學習不好的都是玩遊戲的(學習好的也玩),然後那些學習不好的玩的都很有可能是那種氪金的毒奶玩意。那種遊戲的畫面和ui一看上去都覺得噁心,農藥一類還好些,像傳奇啊什麼的那種辣雞,看上去都不舒服。

反過來,要是你玩的是那種畫面一看上去就很好的3A大作或者美工都很好的遊戲(比如塞爾達),ui又好看,npc又不弱智,又不會有莫名其妙的音效,裡面的人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超喜歡在裡面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爸媽之前一直覺得玩遊戲是很幼稚的,不覺得多爛但也沒覺得有用,然後當他們第一次看到我玩3A遊戲就不那麼想了。

當然,這只是正常看待遊戲的前提,真正把遊戲當做有用的東西甚至是藝術品一般還要親自玩過才行。就像文學、繪畫、音樂、舞蹈、雕塑、戲劇、建築、電影這八大藝術一樣,並不是所有的文學、繪畫、音樂、舞蹈、雕塑、戲劇、建築、電影都算藝術,遊戲亦如此。


同樣也有很多人把音樂、美術當作遊戲

玩物喪志而不是藝術。


我覺得,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尤其是青少年),在遊戲中並非能得到人生感悟,反而荒廢了學習,所以家長們還是比較反對青少年玩遊戲。在中國,學習是75%學生有更好人生的道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