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 信息化 醫藥 營銷


首先,是管理信息系統從以機構為中心向以人為中心的轉變。這裡重點強調醫療和醫藥機構的服務意識的進步引起的信息系統建設本質的變化,包括以EMR為中心的各種醫院業務系統的升級改造,臨床信息系統向更加人工智慧的轉變等。其次,是健康信息從政府主導向個人需求的轉變。這裡重點體現的是電子健康檔案的價值。在政府主導的電子健康檔案建設過程中,健康檔案對個人健康的趨勢價值逐漸浮現,個體對於健康檔案的需求從被動接受到主動索取的過程,將促進個人健康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各種個人健康相關的信息化產品會快速浮現,以雲+端的形式為每一個健康需求者提供服務。第三,技術的發展,會帶來更多疾病診斷和疾病防治上的重量級應用。隨著電子工程、生物技術等前沿技術的發展,疾病預防、診斷和治療都會達到一個全新的領域,原有的很多傳統受限思路會出現重大突破,對於傳染病防治、臨床手術、未病診治等提供全新的技術手段。

我覺得醫療行業的劃分主要可以分成3部分:

1、院內的醫療信息化系統,包括HIS、CIS、RIS、LIS等等。

面向對象主要是公立醫院、民營醫院、第三方檢測中心等等;主要是傳統的醫療ISV包括東軟、東華、北大醫信、嘉和美康等在做,目前也正在有越來越多的新型公司比如在移動PACS領域的海納醫信、醫眾影像等。

2、區委和基層,包括基層HIS、區域醫療GMIS等

面向對象主要是政府、衛計委,也包括一些基層的醫院等; 傳統廠商包括萬達信息、廈門智業、杭州創業等,也有一些新的公司比如北航冠新、晶頤等等。

3、互聯網醫療健康,包括輕問診、互聯網醫院、挂號、智能健康等

面向對象主要C端用戶,患者或者普通老百姓;聚焦在醫療的包括 微醫、好大夫等,聚焦在健康的包括小米手環、九安醫療等等。

醫療行業的發展肯定還會包括保險、基因、生物製藥等等很多的方面,但是但從醫療信息化角度來看,私以為主要是上面的3個方面,希望大家互相討論、輕噴。


正好在做這方面論文,不請自答了(? ??_??)?

一.客戶方面1. 用智能服裝對人體進行實時監測,在不影響人體正常活動的前提下,穿戴式生物醫學感測器,其方法是將帶有集成感測器的檢測處理電路集成到具有特定功能的衣服中。用於健康監護。

2.無線藥丸式內窺鏡

使用吞服式智能藥丸,它是一個帶有攝像頭的在醫療上起著內窺鏡檢查作用的感測器,其形狀類似一個藥物膠囊。當患者把感測器膠囊像服藥一樣吞下後,它將會對患者消化道自動進行成像,自動探測消化道內的壓力、pH值等。有時智能藥丸內也裝有藥物,可以遙控或定時釋放藥物,對疾病進行治療。二.醫院方面1.使用人體區域網(BAN)技術,用戶隨身攜帶的BAN通過無線感測技術獲取醫療數據,然後通過無線通信技術將信息傳遞給醫院的醫療信息處理中心,供醫生查看。這種系統首先通過無線感測技術與人體相連接,然後通過無線寬頻技術與網路相連接,可以實時將病人的有關信息傳輸到網路上供醫生查看.2.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智能救護車把移動過程當中車輛外、駕駛室內或急救艙中的實時視頻信息錄製,通過車載中央電腦對圖像進行存儲、處理。並利用3G無線通信技術傳送給120指揮中心,指揮中心不僅可以監測各類情況變化,通過視頻會議的方式進行後方聯動,尋求支持。還可以為醫療事故糾紛處理提供舉證的依據。

今天橘子60秒語音中的觀點來自一本書,小編才疏學淺,沒能力總結如此前沿的知識,只好為大家摘錄一些書中的精彩內容供您閱讀了,望您諒解!

【帶著問題讀文章】

請各位看官帶著問題看文章:

問題1:根據此書觀點,未來醫院的重要性被弱化,必然產生新興職業,那麼新興職業是什麼呢?

問題2:既然這是未來發展趨勢,我們應該做什麼呢?

《顛覆醫療:大數據時代的個人健康革命》

作者: 埃里克·托普

【作者簡介】

埃里克·托普(Eric J.Topol)是美國心臟病學家,基因組學家、學者。他畢業於美國約翰霍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他曾是克利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Clinic)的心血管科主任,現任加州斯克里普斯轉化科學研究所(Scripps Translational Science Institute)的創新藥物研究教授兼主任。他在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家基因銀行。他還是 Medscape 與 http://theheart.org 的主編。

【主要內容】

本書被認為繼《大數據時代》、《數據之巔》後國內大數據應用在個人健康領域的指導書,講述互聯網對傳統醫療革命的推進,指出未來醫療的發展方向。"看病難「問題在未來將得以解決!

這本《顛覆醫療:大數據時代的個人健康革命》所談的,就是一個即將被「創造性破壞」的產業,一個即將被顛覆的產業。iPhone、雲計算、3D列印、基因測序、無線感測器、超級計算機,這些改變了我們生活的事物,將再一次地融合在一起,對醫學進行一次「創造性破壞」。在這超級融合之下,權力第一次交回到我們自己手中,而只有我們自己,才能真正將這場醫學革命進行下去,顛覆醫療。

【精彩書摘】

20世紀中期,著名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JosephSchumpeter)提出了「創造性破壞」的理論,以此表示伴隨根本性創新而發生的轉型。近些年來,我們的世界已經「熊彼特化」了。數字化設備大規模高強度的滲透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也因此根本性、一次性的改變了彼此之間,以及與我們整個社交網路的溝通方式。我們可以在任何時間輕鬆的訴諸我們的假體大腦——搜索引擎,以尋找信息或彌補大腦短時間的失憶。無論我們走到哪裡,都會用手機拍攝照片和視頻,而手機這部寶貴的物件,一直都與我們形影不離。我們還能想起以前洗照片的日子嗎?我們不再去購買整盤的音樂專輯,而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去選擇我們喜歡的歌曲進行下載。我們不用再體會跑去實體店租借影片,卻發現光碟已被別人借走時的失落;完全可以在家下載影片,在電視、電腦屏幕、平板電腦或手機上欣賞。如果我們不希望每天都有報紙送到家門口,之後積攢一大摞報紙送去賣廢品,不希望手指染上油墨,我們完全可以上網點擊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來瀏覽。甚至,連點擊都變得有些過時了,我們可以直接用手指靜靜地觸摸平板電腦或手機屏幕。網路允許我們在不購買的情況下試讀幾乎所有的印刷書籍;一旦決定購買,一瞬間就能將整本圖書下載下來。我們擁有一個數字化的虛擬身份,還有一個真實身份。這樣的雙重身份,令我們的生活在數字化創新的影響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根本性變革。富有創造力的毀滅。

  有人會認為,前數字時代更美好,更簡單。我們不會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包括開車時都隨時連線,被動分心。我們彼此之間為對方用紙筆寫信,雖然交流的頻率無法與現在相比,但交流的方式和內容都更加深入有效。我們彼此用電話進行語言溝通,並不像現在這樣依靠簡訊和即時消息。我們擁有更多的私密性,別人無法隨便點擊幾下,就能找到關於我們生活的數字化存檔。我們用地圖指路,而不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但那些日子早已成為過去,我們的世界也發生了不可逆轉的變化。與數字化信息有關的超凡創新累積在一起的效應,已經徹底將我們的世界顛倒了過來。我們已經無路可回了。

  但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健康,卻至今未受到多大的影響,似乎是被從數字化革命的大潮之中孤立和分隔了出來。怎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醫學是一門極端保守的學問,即使用僵化來形容也不為過。醫生對改變心存抵觸情緒,而生命科學產業(進行藥品、醫療設備或診斷測試開發和商業化的公司)以及政府監管機構都處於一種近乎癱瘓的狀態,無法從問題重重的產品開發和商業批准模式中掙脫出來。我們需要越獄。我們的生活,由於醫療保健那殘酷的呈指數級上漲的成本,而處於經濟危機的狀態之中。但我們卻並沒有接納或利用數字時代的進步,來為醫療服務。這種現象即將發生變化。醫學,就要經歷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顛覆。

  本書的主題,是醫學的創造性破壞,介紹了醫學將如何在未來幾年中不可避免的被「熊彼特化」,為什麼讓消費者充分參與進來是十分必要的。這場革命中,如果沒有消費者的積极參与,其進展必將放緩。其他所有相關群體,包括醫生、生命科學產業、政府和健康保險公司,都無法成為這場變革的催化劑。與此同時,醫學的民主化大發展正在起步。我們需要消費者來推動這一理念從夢想變為現實。

  之所以這場創造性破壞準備就緒,是因為史上頭一次,我們擁有了數字化人體的能力。我們已經了解,可以將照片或書籍、報紙和雜誌等信息進行數字化處理。似乎如今的萬是萬物都可以生成數字化版本,廣泛傳播。幾秒鐘之內,就能下載一部長達兩小時的電影。但這種數字化,與數字化人體的概念有著巨大差別。

  數字化人體,是確定個體基因組中的所有字母(生命代碼)。全基因組測序中,存在60億個字母。數字化人體,是擁有遠程持續監控每次心跳、每時每刻的血壓讀數、呼吸頻率與深度、體溫、血氧濃度、血糖、腦電波、活動、心情等所有生命與生活指征的能力。數字化人體,是對身體任何部位進行成像處理,進行三維重建,並最終實現列印器官的能力。或是利用小型手持高解析度成像設備,在任何地方快速獲取關鍵信息,比如在摩托車事故現場或撥打緊急求救電話的某人家中。數字化人體,是將從無線生物感測器、基因組測序或成像設備中收集的個體信息,與傳統醫學數據相結合,並不斷更新的過程。現在,我們已經擁有了對人體進行高解析度、高精細度數字化處理的技術,很多人都覺得,我們所擁有的技術是在未來幾十年中都無法實現、不敢想像的。

  這是關於一場前所未有的超級大融合的故事。如果數字世界的技術沒有成熟,就不可能實現。這些技術包括智能手機、寬頻、無處不在的網路連接以及社交網路的普及。除此之外,數字化風暴還包括通過雲伺服器集群實現的無限大的計算能力,超強的生物感測器、基因組測序、成像能力,以及強大的健康信息系統。

  以手機為例。手機是電信融合的樞紐,也是多種設備集成於一體的工具,包括照相機、攝像機、GPS、計算器、手錶、鬧鐘、音樂播放器、錄音機、相冊和圖書館。手機就如同一個多能幹細胞。裝上應用之後,手機就擁有了從手電筒到放大鏡等多種多樣的功能。再將手機與無線網路相連,這部精巧的設備就成為了一個網路瀏覽器、文字處理器、視頻播放器、翻譯機、字典、百科全書,也是接入全世界知識寶庫的大門。另外,手機還可以發送簡訊、電子郵件、打電話。現在,讓我們聯想一下,將這部設備裝配上醫學能力會怎樣——可以實時顯示個體所有的生命體征,進行實驗室分析,對個體基因組進行測序,甚至獲取個體心臟、腹部或尚未出世的胎兒的超聲圖像。這需要進行技術融合,將彼此不同的各類功能合併為一體,將最基本的通信形式和最複雜的醫學技術囊括在一部設備之中。

  上述設備,是打好數字化人體基礎的工具。在醫學新時代中,每個人都能充分的在個體層面進行定義,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在群體層面進行醫療診斷。群體醫學會對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疾病進行大規模篩查,同一種診斷會開出同樣的藥物和劑量,而不會針對個體患者的特殊情況進行處理。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但直到現在,都沒有辦法去建立生物或生理特徵的個體性。沒有辦法去確定諸如一天24小時的血壓持續監測指標,在個體睡眠、工作,或情緒波動時進行監測。這代表著數字革命的下一個前沿,最終能應對我們最為重要、也是至今與數字革命相隔離的領域——醫療健康。

微信公眾號:「講經佈道」智慧互動:【圖書館搬家是怎樣省下幾百萬搬運費的?】-著名問題

一個國外的故事。英國大英圖書館,是世界上著名的圖書館,裡面的藏書非常豐富。有一次,圖書館要搬家,從舊館搬到新館,結果一算運費好幾百萬,圖書館根本承擔不起這麼多錢。有一位高人向館長出了一個點子,結果只花了幾萬塊錢就解決了問題!你知道這位高人用什麼辦法做到的嗎?

【友情提示,此微信已經設置關注後顯示答案功能】回復文字「答案」獲取答案。


這個問題太大了,我總結過一個簡報。先寫幾條:

1. 個性化醫療和保健2. 醫療資源的分散化3. 攜帶型個人/家庭醫療和保健設備4. 社會化醫療網路5. 。。。
醫療衛生信息化發展主要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HIS醫院信息管理系統,第二階段CIS臨床信息系統,第三階段GMIS區域醫療衛生服務系統。目前,醫院應用主要處於第一階段以財務核算為主;隨著電子病歷系統的普及,臨床信息系統正逐漸成為下一個熱點,大約有20%左右的醫院正向這一階段轉變;而涉及公共衛生信息共享的區域醫療信息化的發展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近幾年,我國醫療IT市場的增速都在25%以上。2011年,醫療行業IT花費是146億元,約佔到醫療總費用的0.8%。我們認為,在政府不斷加大對醫藥衛生事業及醫療信息化產業的支持力度的背景下,醫療信息化熱潮將加速升溫,預計2015年投資將達290億元,「十二五」期間醫療信息化市場規模約為800億元,未來幾年醫療信息化市場增速仍將高達20%左右。

來源:2013-2017年中國醫療行業信息化行業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評估報告
圍繞個人監測的一些穿戴式設備及配套平台會前景會好些。

老闆說三個方向:

  1. 平台化
  2. 互聯網化
  3. 基層


報告看點梳理:

①醫療信息化行業發展現狀概覽②醫院信息化、區域衛生信息化、遠程醫療、醫保信息化四大關鍵產業鏈解讀③投資動向及企業資本市場狀態分析④153家關聯企業介紹及融資信息詳情

閱讀原文:醫療信息化行業研究報告(附153家關聯企業介紹)

【活動通知】:100篇參照系原創報告即日起免費派送(詳情請戳活動鏈接)

近年來,隨著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突飛猛進,應用人工智慧技術的場景越來越多,「AI+行業」正成為一種全新的發展趨勢。而醫療信息化正是在「AI+醫療」形勢下催生的一種智能化的信息管理模式。醫療行業始終是解決民生問題的一大重點,國家也在持續加大對醫療衛生事業投入。未來,通過智慧醫療信息化改造,有助於大幅度提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體驗感和滿意度。同時,智慧醫療也正成為資本追逐的重點,像BAT等也紛紛加入醫療領域的布局。

信息化初見成效,構建醫療大數據意義重大

醫療信息化的落地有助於有效簡化看病流程,進一步提升醫療服務質量,為醫患帶來諸多便利。不僅有助於推動醫療向數字化轉型,也是推動醫療行業前行不可小覷的驅動力。此外,醫療大數據對於醫療健康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現實意義。

通過採集、存儲、組織、整合等方式,在科學研究、醫療服務和管理實踐中逐步建立起醫療大數據。運用 多種新技術,如基於多感知器和智能終端的醫療數據採集、基於雲平台的分散式存儲與並行計算、動態大數據的實時處理、多元異構數據的整合,以及海量動態數據的學習、推理、預測與發現等,這些新技術將為醫療信息化的創新應用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醫療信息化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以提升醫院管理效率為目的的醫院信息化、以提高醫療過程質量和效率為目的的臨床管理信息化和以實現醫療資源共享為目標的區域信息化。目前國內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初見成效,硬體和軟體設施都有所進步。如信息化設備的配備、信息化人才的培養、信息化項目的宣傳等。但由於我國醫療信息化建設起步晚,資金支持不足,缺少整體規劃等缺點,相對於世界平均水平來說仍有較大差距。

健康管理注重「三化」,個性化服務成熱點趨勢

實現醫療信息化,要以HIS系統和電子病歷(CIS系統)為核心。通過信息技術實現醫院管理信息和醫院臨床信息的數據採集、處理、存儲和共享,實現管理流程高效化、病人信息數字化、醫療過程數字化、醫療服務數字化等。

移動互聯網和人工智慧的發展和應用將催生出更多的健康服務新業態,使居家養老、居家護理、醫養結合等健康服務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醫療機構可以更多地藉助網路社交平台與患者進行溝通,根據患者需求推送個人化的健康管理服務,實現「三化」——精細化、一體化、便捷化。比如,通過可穿戴醫療設備收集個人的健康數據,分析個體體征數據、診治數據、行為數據等。

同時,匯聚個人健康信息、覆蓋全體居民的電子健康檔案雲平台,能讓每個人都擁有一份標準化的電子健康檔案,並能及時獲取個人健康數據。電子健康檔案雲平台的建設有助於推動慢性病、傳染病、疑難複雜疾病等在線病情跟蹤與諮詢,減少重複檢查帶來的時間和經濟負擔。也有助於通過大數據等處理技術預測個體的疾病易感性、藥物敏感性等,實現對個體疾病的早發現、早治療以及個性化用藥和護理。

市場規模逐年遞增,信息化建設投入缺口仍大

據《2018-2023年中國醫療信息化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東軟集團、衛寧健康、萬達信息、銀江股份與易聯眾等上市公司在醫療信息化行業中表現亮眼。2017年,東軟集團營收規模超過71億,衛寧健康毛利率高達52%以上,萬達信息ROE高於13%。

根據統計分析,2010-2017年,我國醫療信息化行業市場規模逐年遞增,且年均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的較高水平。其中,HIS系統年複合增長率維持在9.4%,醫院核心管理系統、電子病歷、集成平台臨床數據倉庫、分級診療系統增長較為迅速,實現20%以上的增長。2017年我國醫療信息化市場規模約為457億元,在相關政策的推動下,預計到2020年,我國醫療信息化的市場規模將達到790億元左右。

儘管我國醫療信息化投入增長較快,但與歐美等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也是不容忽視。2008-2015年,我國醫療信息化投入規模占衛生機構衛生總費用的比例由0.49%提升至0.79%,但是與發達國家3%-5%的佔比差距仍然很大。截至目前,參照系優質企業資料庫共收錄醫療信息化行業相關企業153家,涵蓋醫院信息化、區域衛生信息化、遠程醫療、醫保信息化四大關鍵產業鏈。

查看完整版報告及153家相關企業介紹詳見官方微信公眾號(參照系):醫療信息化行業研究報告(附153家關聯企業介紹)

報告數據來源:

參照系 - 關注投資事件,用產品對標最優秀的中國企業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