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的機載電子戰吊艙(干擾吊艙)系統已經在西方軍事強國得到了廣泛應用,尤其是美國在吸收了越南戰爭的經驗教訓之後,更是重視各種類型機載電子戰吊艙的研製、裝備,將大量的機載電子戰吊艙用於實戰和電子對抗演習等軍事活動,以美國空軍的F-16、F-15戰機為例,配套了ALQ-131、ALQ-184等機載電子戰吊艙,提高其在高威脅對抗場景中的生存力和電子戰能力。英國、法國、義大利、瑞典、德國、俄羅斯、以色列和南非等國的空軍也普遍裝備和使用了各具特色的機載電子戰吊艙。

從目前來看,機載電子戰吊艙已經成為現代化軍用飛機的重要的輔助任務系統,一般是安裝或者弔掛在機身或者機翼下,由於其是在飛機外部使用的,工作環境較為惡劣,還要承受飛機在高速飛行中產生的振動、氣動載荷以及溫度、溫度變化等,同時還要確保吊艙內的精密任務裝備能夠正常工作。

因此,機載電子戰吊艙通常被設計為具有一定剛強度和氣動外形,還能兼顧載機飛行安全和艙內精密任務裝備工作需求,可以支持模塊化、擴展化和系列化使用的特種航空電子裝備。一般來說,典型的機載電子戰吊艙,從結構上主要包括收發天線與控制系統、電源系統、環境控制系統、艙體和前後天線罩等;從功能上主要包括電子偵察/電子支援測量模塊、干擾信號生成模塊和信號發射模塊,其中的電子偵察/電子支援測量採用瞬時測頻+超外差體制,可以對敵方的各種雷達、通信台、數據鏈輻射源等進行較為精密的截獲、測向、定位、威脅排序等;干擾信號生成模塊可以根據對抗需求生成雜訊壓制干擾信號或者欺騙干擾信號(距離拖引、速度拖引、距離-速度拖引、角度欺騙、假目標欺騙等),並且通過相應的信號發射模塊,從吊艙的天線系統發射出去。此外,尤其機載電子戰吊艙有別於普通的電子干擾機,其體積和空間較小,並且以吊艙形式攜帶在高速飛行的軍用飛機上,其電磁兼容問題較難解決,「自收自發」形象會嚴重影響到機載電子戰吊艙的正常工作,因此需要採取較為特殊的收發隔離設計和金屬材料屏蔽,在這方面,美國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工程經驗,在技術上佔據領先地位。

未來,機載電子戰吊艙會在信息化戰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各種輻射源信號的截獲和頻譜分析能力更加強大,並且朝著干擾決策智能化和干擾功率管理智能化方向發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