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開始,Vlog就已經在網上被各界熱炒,在今年初漸漸冷卻。

然而,抖音這個流量大佬開測5分鐘長視頻的舉動,又將這個話題推向了另一波高峰。

慣於創造小而精短的視頻、善於塞滿用戶碎片時間的抖音,為何要染指Vlog這類長視頻?Vlog這個內容新類別,又將會有怎樣的發展?

以下,enjoy。

什麼是Vlog?

Vlog是舶來品,由blog演變而來。其全稱為「Video Blog」,意為以視頻取代圖文的視頻博客形式,從2012年開始風靡於YouTube。

YouTube對其的定義為個人創作的視頻類型,最大特徵是短片中的人物對著鏡頭說話,像對著觀眾講故事。

Casey Neistat是YouTube其中一個著名的網紅Vlogger,被大家譽為「Vlog之父」。他認為對Vlog來說,故事是最重要的。

Vlog之父Casey Neistat。

某種程度上這也解釋了Vlog與如今大火短視頻的最大區別是什麼——故事性和真實性。

換句話來說,短視頻像一段精心策劃的戲,而Vlog則更像一部寫實的生活紀錄片。

因此Vlog粉絲的粘性相對會更高。

如今中國涉足於Vlog的明星也越來越多。像歐陽娜娜應該算是入駐最早的一批人,也是其中最紅的一個。

原本滿身黑料的「螞蟻競走十年」,如今也靠著Vlog中表現出來的直率個性贏得了不少粉絲。

歐陽娜娜的Vlog。

除了明星,自大概2016年開始,Vlog圈裡也形成了幾個元老級的頭部大咖:邵競竹、王曉光、井越等,收穫了近百萬甚至近千萬的粉絲。

Vlog的發展如何?

Vlog主題

走上發展道路的Vlog主題可以有很多種,可以是博主去到某品牌發布會、產品展覽現場錄製視頻,向觀眾分享當時的體驗;

也可以是博主與品牌之間的合作視頻,比如像運動品牌Nike的一則廣告《Make it count》,就是以Vlog的形式製作的。

此視頻的創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Vlog之父」——Casey Neistat。

廣告的內容只是兩三人在某旅遊地點奔跑,幾乎無產品露臉,卻在YouTube上收穫了2700萬播放量,成為Nike歷史上最受歡迎的廣告之一。

Nike廣告《Make it count》。

國內OPPO R17的手機夜拍測評Vlog也是另一個例子。OPPO邀請了三個國內頭部Vlogger穿梭於日本東京、美國紐約、中國香港三座城市,以最近人的方式、以個性獨特的Vlogger視角表現出產品的夜拍效果。

OPPO R17夜拍測評Vlog。

另一類主題就是博主的個人親身沉浸式體驗測評。

Vlogger親自去到酒店、景點、飯館等地方試睡試玩試吃,記錄和分享自己的體驗和感受。

如酒店會邀請一些Vlogger來進行深度體驗,製作Vlog並發布,利用親民的Vlogger視角向大眾展示自己的品牌,進行人性化的軟植入。

平台助推Vlog

從大概去年Vlog這股妖風吹起來開始,各大平台也紛紛推出了相應的措施來更進一步鼓吹這種新型的創作方式。

新浪微博在去年九月發起了「微博Vlog博主召集令」,只要在30天里發布Vlog數量大於等於四條,即可以申請「微博Vlog博主」的身份認證。

微博Vlogger召集令。

騰訊在去年11月推出了Yoo視頻,以人格化賬號作為主體,通過Vlog+Vstory的形式來展示有故事的人和有態度的價值觀,引導各大Vlogger入駐。

今日頭條則是攜手歐陽娜娜展開了「明星Vlog計劃」。

B站也推出了30天Vlog挑戰。在B站,Vlog類別的帖子日更千條,單條的點擊量甚至過百萬。

B站短視頻點擊量幾乎都破百萬。

而抖音這個短視頻行業的一方霸主,也在近期開測了5分鐘視頻長度。今年4月25日,抖音宣布全面開放用戶1分鐘視頻許可權,並推出「Vlog十億流量扶持計劃」,正式鼓勵更多故事性更豐滿的視頻創作。

同一時期,百度旗下的好看視頻也被曝出Vlog將成為百度今年的發展重點。

Vlog的意義在何處?

從短視頻到Vlog,體現的是一種從外向的快餐流行文化轉而向內尋求內涵的深化路徑。

抖音、快手等平台上的短視頻,一般控制在10s、15s、最長到60s也就是一分鐘,而Vlog最短也是以分鐘計算,甚至達十多二十分鐘之長。

在短視頻的十幾秒里,是很難做到具有故事性、邏輯性、以及達到觸動人心的層次的。

群眾沉迷於短視頻,往往是因為短時間內轟炸式的走馬觀花、眼花繚亂的視覺效果刺激。正因為如此,這些短視頻平台上最受歡迎的永遠都是養眼的美女帥哥、狂拽酷炫屌炸天特效的小短片。這些片子並沒有什麼內涵,帥、爽就完事了。

抖音短視頻。

但是Vlog相比短視頻,完全是兩種層面上的東西。Vlog很好拍,但是真正好的、吸引人的Vlog,是能夠引起群眾共鳴的。

因為Vlog有情節,有故事,有切身的體驗,能夠讓大家看到芸芸眾生里的一員,在這個世界某一隅正在經歷各種稀奇古怪的事。

我們透過Vlog能夠看到完整的世界,填補我們缺乏的認知,看到我們不知道的眾生百態,看到每個人內心經歷的磨鍊與升華。

這種內涵境界,是短視頻無法比擬的。

Vlog的價值

微博過於商業化,B站受眾過窄,廣告植入得太硬,如今都是品牌方的痛點。

過於商業化,會導致用戶反感廣告,使得營銷效果弱化;B站受眾過窄,對口的品牌不多,對口的人群太窄,效果流通性過低;有一些網路紅人的背景太硬氣,鏡頭裡一出現產品就會讓人感覺到生硬的廣告痕迹,從而對廣告免疫。

Vlogger你好_竹子。

Vlog的價值就是,用最親民、最自然、最生活化的方式,利用Vlogger本身的性格魅力來將產品融入進他們的作品中。

就像Nike的《Make it count》,三個人在視頻里跑步幾乎感覺不到Nike跑鞋的存在;OPPO的測評,就算Vlogger大剌剌拿著手機在鏡頭裡晃,也不會有太大的廣告植入的感覺。

Vlog的未來

關於Vlog的未來,其實很難說。雖然現在已經逐漸步入5G的時代,流量也越來越便宜,但Vlog卻未必能真正火起來。

根據數據顯示,在號稱Vlog之年的2018一整年裡,沒有任何一條Vlog成為刷屏爆款。

相反,短視頻熱度卻在一直往上漲。

這跟時代、社會的特性有關。現在這個時代是快節奏的,Vlog時間太長,節奏太慢,太磨嘰了。

在結束了一天的勞累以後,能夠讓麻木的自己感覺到活著的刺激感才是大眾最需要的精神食糧。

圖片來自網路。

其次,拍Vlog要求的技術更高,門檻也更高。

Vlog要求劇情、剪輯技術和BGM(background music,背景音樂)的搭配要恰到好處,如果同時還要兼顧深度的話,不是每個人都做得來。

即使雲台攝影機到處都能買到,但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大疆靈眸,拍出來的東西也是五花八門,水平上天入地。

再者,越優秀的Vlogger,對其人格魅力的要求也更大。

如果是一個沒什麼深度思考,或其作品無法激起觀眾思考的Vlogger,其價值會遠遠低於優秀的Vlogger,因為這類Vlogger的粉絲黏性不夠強。而且,有穩定的創意和內容輸出才能持續吸粉和保持粉絲粘性。

而這樣導致的未來就是,Vlog圈裡頂尖的、有價值的Vlogger會少之又少。Vlog也許只能成為小眾的玩意。

圖片來自網路。

最後,還是歸咎於國情問題。中國社會尚處於一個較為浮躁的階段,缺乏能夠讓Vlog成長的文化土壤。

Vlog作為YouTube上的舶來品,在國外能夠有很好的發展,有大部分原因是因為國外的人文以及物質層面的發展普遍已經穩定,大部分人逐漸走向更深的精神探索。

Vlog提供的是在一個看世界的新視角,是生活更多的可能性。

在中國,房價居高不下,物價水漲船高,遍地月光族的情況下,房租都沒解決,誰會閑到看你的生活怎麼樣,看你跟我講十分鐘什麼風花雪月、人生夢想?

當然這只是大部分人,還是有小部分人嚮往著Vlogger的生活狀態,將這些Vlogger作為自己的榜樣,充滿正能量地生活下去。

對於Vlog的未來,只能說B站目前最貼近YouTube平台的形式,最有可能讓Vlog得到發展。而且B站的多樣性,也許還可能助於發展出具有中國特色的Vlog文化。

Vlog與品牌

對於品牌主來說,根據自己的品牌調性謹慎選擇不同的風格的Vlogger是第一指標。若能夠選擇與品牌調性高度相符的Vlogger合作,其助益是很大的。

觀眾對Vlogger生活的窺視欲,對Vlogger人格魅力的傾倒,這樣的粉絲粘性比平面的網紅要高出許多。

如此一來,營銷的效果也會更好。

畢竟廣告已經不是廣告了,而是真正的植入,與視頻中的主角融為一體,彷彿本就是生活中稀鬆平常的一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