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當補習班助教的時候和現在經營考用書網路商店的時候,常常被考生和消費者問到,他要考某某類科,要找哪些書好?除了買書之外還需不需要買考古題?也常被問看書就可以了還是需要去補習或是買函授課程來看?某某老師或作者好嗎?也會被問說是要考研究所好還是國家考試?

 

先說研究所以及國家考試

其實無論是升學考、國營事業考試或者是國家考試,「準備方式」的基本原則大致上差不多的。尤其是研究所和國考,我都會跟學生半開玩笑的說,研究所跟高普特考(三四等)差不多,只要是相同科目的考試範圍幾乎一樣,唯一差別研究所可能是原文出題,國考幾乎都是中文出題(一些特殊科目除外:如專利英文等...)。而且,公務員法也載明[新法],公務人員相關考試正額錄取後如無法立即接受分發,得因服兵役、進修碩博士、懷孕、父母病危等原因申請保留,新法中碩士僅能保留2年(舊制3年)。所以,有想要穩定的工作,通常我都會鼓勵。像是高普特技術類的環境、電類等。幾乎專業科目都一樣,僅差共同科目不一樣。(因為有點離題了,所以不再寫下去)

 

報考自己學的類科還是錄取人數多的好?

曾經接到一通電話,是要幫她友人訂書的,聊天的過程中,無意間提到她自己的狀況。她本身是環工背景的考生,有意從事公務員,所以去了補習班問課程。補習班遊說她考一般行政類(沒記錯的話),其原因我沒細問。最後我給她的建議是,如果妳對環工不陌生,應該報環工比較好。並非錄取人數多的就比較容易上。但是,若妳對環工沒興趣那就另當別論了。

 

很多時候,櫃台會想要說服你補他們有的課程。所以會用許多方式,像是妳那類科錄取的人很少、不好考取等。想辦法讓妳回心轉意,報名他們有的類科而且是妳可以考的。通常我會依據個人的狀況建議。如果是只要能比較容易考上,不在乎類科的考生,且對於那類科的科目不會排斥,才會建議比較容易考取的類科。不然我都會建議,只要錄取率不要太離譜,像是1,000人錄取1人,錄取率算0.X%的,考試還是要考自己的強項科目[自己的經驗]。因為,自己的強項,唸起來才不會陌生,容易快速上手。而且比較容易清楚範圍,以及那些書籍是必讀的,練習的時間也才會比較多。

 

是自己買書念?補習?還是買函授來看?

每一種方式都可以,各有優缺點。

1、只念書:最經濟的方式,如果是拿手的科目,因為以前就已經學過了,這個方式還不錯,經濟又實惠的。再加上現在很多大學都有線上的開放課程,其實,不想花錢的話可以去看看大學的線上開放課程(比較推薦中字輩以上的大學)

2、函授課程:函授課程算是替上班族設想的產品,畢竟上班族的時間被限制了,特別是服務業,還需要安排假日班、晚上班。函授的課程就可以利用閒餘的時間,在家聽課程。

3、補習:去補習班補習和函授課程的差別在於補習班的上課時間的固定的。其優點是當下一有問題就可以立刻問老師、問鄰近的夥伴。

 

所以要採用哪種方式,可以自己評估狀況,不見得全部都要函授、全部都只看書或補習。通常我都會建議,如果是拿手科目或者曾經已經補過的科目,不見得要再補。因為,最基本的內容都知道了,其餘的就是自己努力背、努力整理、努力練習。

 

一定要上或買名師的課程嗎?

其實並沒有所謂的名師,受大家歡迎的老師,最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教材和上課方式,很容易就讓你懂,很快就進入狀況。可以利用最短的時間得到最大的效益。即便如此,有時候還是要看彼此間的磁場的,如果需要買函授或者上補習班,可以去試聽看看(函授課程的老師,絕大部分都有在補習班開班),覺得適合才決定老師。要記得,上課或看函授最主要是要快速的懂內容。畢竟口語的講解和書的寫作相較之下,口語會比較好懂。書的寫作常常會因為要考慮到文詞所以會文謅謅。

 

考古題需要看嗎?

考古題是一定要看的,甚至要拿來練習。能夠蒐集多少就蒐集多少,甚至國考如果有研究所相關科目的,也是可以拿來練習。熟能生巧最重要。

考古題除了拿來練習,它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用就是,可以大致上整理出常出的範圍。雖然說國考有規定,試題不得重複、近似。但是經過整理,還是可以看出重點範圍,假設A章出題率有80%,B章節出題率40%。如果時間有限,你會怎麼分配時間?A章節念的多還是B章節念的多?

再者就是,可以透過寫考古題,法科文科來練習申論題的寫作。讓自己很習慣申論的寫作方式和邏輯推演。術科則可以熟悉公式計算。

 

申論題怎麼寫?

申論題注重的是邏輯推演,根據題目陳述的事實,對照目前的時空環境,選擇適合的法條或理論。並加以解釋,為何選擇、運用方式及法則,最後結論論述。

關於要怎麼起筆到下結論,我看過不少的考上心得,都有提到。可以多看報章雜誌的專欄,看看專家的論述,想想他們是怎麼引用法條、理論來去解釋「現象」以及建議如何處理。

 

讀書會需要嗎?

答案是非常需要,集合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們組成讀書會,除了可以互相勉勵。最最最重要的是,資料收集和整理可以省下很多工夫。至於讀書會要多少人呢?都可以,但是不建議超過6位。讀書會還有一個好處,畢竟每個人的強弱科目不同,可以透過讀書會互補指導。申論題可以透過大家討論,規範出最適合的寫作範本。定期寫作業,然後大家一起檢討,可以透過夥伴了解需要補足的地方。

 

如果是在補習班補習的人,組讀書會相對容易,可以直接找上課的考生一起組讀書會。那自己在家念書或者函授的考生們怎麼辦呢?現在網路很發達,很多人都很有心得再FACEBOOK上開立相關考試的社團,可以請求加入社團。我看過一些不錯的社團,社員也不少。而且很樂意的在社團上分享時事。也有不少在上面留言想要組讀書會,大家一同奮鬥。所已編仔很建議可以上去,找找屬於自己的夥伴。說不定還有意外的插曲(=...=)

 

除了坊間的考試書外,還有什麼書是需要念的?如果報考的類科沒有出版社出考試用書怎麼辦?

有些類科只要以考試書為主,在加上整理的時事專題資料就可以了,但是有些類科則沒那麼簡單。像文化行政類科,很多知名的文藝相關、文化資產相關的著作,都需要閱讀。我看過有上榜生的建議,文化行政的參考書籍很多。多到他很乾脆的建議考生直接去圖書館借。

 

也有很多類科因為報考人數十分稀少,少到出版社都覺得出書會賠錢。這些書就不用想,一定找不太到考試書來念。其實,也不用太擔心,所謂的考試書是作者利用經驗,把大部分會考的那些書籍重點進行整理,讓考生省去很多時間去念那些書籍。所以,沒有考試書,但是一定還是有大學上課用書或坊間的著作,只是念起來需要自己親自整理重點就是了。

但是,通常我都會建議不熟悉的該科目或上課或看函授還是不太懂的學生們,去找一本大學教科書(大專用書)來唸,畢竟大學教科書敘述的會比較仔細。如果上課上到不懂的或者看書看到不懂的地方,也可以翻翻教科書,看看詳細的解釋。也可以上網用google查詢關鍵字,看看解釋。我曾經為了一題學生問的問題,特地翻了教科書,恩~~解釋的也不是很清楚,後來上網查關鍵字,挖賽,搜尋出來的結果內容點進去看,解釋的有夠清楚,還圖文並茂。

 

寫到這,或許還有很多沒提到。但是希望可以看完之後,不再茫然,然後就任由市場宰割。檢討自己最適合的準備方式。再決定要自修或者去補習,再決定要買的函授或哪家補習班補習,而且切記,多多試聽。當然,自我的約束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無法自我約束努力念書,補再多看再多都沒有用。所有考上的學生告訴我的、部落格分享的、新聞報導的考取心得。有一項規則一定不變,就是努力唸、努力背、努力寫。不一樣的是,上榜的榜生們,在唸書、寫作、計算上都是很有規劃和效率。書讀再多沒用,不知道如何運用就是白讀,法條背再多也沒用,題目一來不知道如何下手也是枉然。

 

如果有任何考試準備相關的疑問,歡迎問我,我會盡我的經驗幫你解答(ㄜ~關於題目的解答,我就沒辦法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