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計算機專業新生的五點建議

71 人贊了文章

時光荏苒,轉眼我都已經畢業五年了。如果從現在的認知角度來分析自己在大學的四年,會覺得自己當時很蠢,沒有充分利用在學校近四年的黃金時間。

現在恰好臨近入學季,所以你如果打算畢業後從事與互聯網技術相關的行業,那麼我建議你詳細看看我對大學四年的「復盤」。

1.儘早確定目標

如果能回到大一,我一定會先讓自己想好畢業後要做什麼工作。

儘早確定畢業後要從事的行業,這很重要,只有確定了一個大目標,你才能保持在這個車道上不偏移。如果你對自己的專業沒有興趣,那麼請一定要儘快轉專業,千萬別浪費了四年的時間。

很可惜的是我到大二才逐漸想明白自己畢業後想做什麼,但同時也很慶幸當時自己選擇了計算機這個專業,因為我對編程是感興趣的。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感興趣,你才能學進去。而對於工作來說,只有感興趣,你才能保持熱情。

其次計算機專業就業方面也是很靈活的,可以硬體,可以軟體,可以網路,可以運營,甚至只要你有興趣,非計算機專業也無妨,你總能在互聯網行業找到一席之地。所以只要你定下了目標,就可以朝著這個目標不斷地修正方向。

2.學好基礎課程

雖然大學學的課程在畢業後很少用到,但我還是建議你一定要學好。比如現在大火的人工智慧,如果你在大學沒有學好線性代數,概率論,高等數學等課程的話,現在入門門檻就比較高,首先就得惡補數學基礎。

喬布斯在大學時代偶然間上了書法課,學到了襯線和無襯線兩種字體,以及如何改變字母間的間距使其好看。在當時,喬布斯自己也認為學的這些東西,在將來的人生中也許並沒有什麼實際用途。然而,過了十年他就將學到的字體引入到了 Macintosh 中。如果沒有當時的偶然,也許也就沒有後來在計算機中看到的字體。

其他一切知識也是同樣的道理,也許短期內感覺沒有用處,但長期來看,總有一個「奇點」會把這些知識都串聯起來。

3.精通一門語言

如果能回到大一,我一定會讓自己精通一門語言,不出意外我應該會選擇 Java。

因為 Java 是一門不錯的語言,也因為從 09 年開始,Android 市場進入指數級增長。Android 開發對於當時來說,是極其稀缺的。當然,這只是針對 09 年來說的,現在已經不適用了,畢竟已經過了這麼多年。

現在你也應該精通一門語言,但不是非得 Java 不可。只要你精通了一門語言之後,你在學習新的語言時,雖然做不到無縫銜接,但至少會讓你遊刃有餘,學起來更快。從現在的技術發展情況來看,未來 AI 應該更熱門,可以考慮 C++ 、Python。

程序員圈子經常流傳著各種鄙視鏈,當然包括語言的鄙視鏈。這個我覺得當笑話看看就好了,不必在意,每一門語言都有大神級的人物存在。只要能完成需求,它就是一門好的語言。

4.善用搜索引擎

學習過程中,肯定會遇到許多問題。**但通常你遇到的問題,90% 以上都能通過搜索找到答案。這時候應該先通過搜索去尋找解決方案,只有搜索不到相關的解決方案時,再考慮諮詢比你厲害的大牛。** 盡量避免自己不先去搜索找答案,就直接丟個問題去問大牛怎麼解決。因為很多大牛都很反感這種情況,這麼簡單的問題自己都懶得去搜索。

所以務必要多搜索,會搜索。

這裡介紹三個常用的搜索技巧:

1.從指定網站搜索關鍵詞

如從 stackoverflow 網站搜索關於jvm相關的問題,輸入 「site:stackoverflow.com jvm」 即可。

2.搜索指定文件類型

假如你要搜索一本《三體》的 PDF 類型的書籍,則搜索 「filetype:pdf 三體」。

3.從指定位置搜索

- intitle: 從網頁標題中搜索。例如:「intitle: jvm」

- intext: 從網頁正文中搜索。例如:「intext: jvm」

- inurl: 從網頁鏈接中搜索。例如:「inurl: jvm」

5.Side Project

動手實踐是檢驗你是否真正掌握一門技術的唯一途徑,理論再好,等你真正開始動手實踐的時候就會發現還有很多意料之外的問題。

所以我極力推薦你在學習的同時,動手創造一個屬於你自己的 Side Project。由項目驅動學習,你不僅能將學習的知識轉化成作品,畢業時,你的 Side Project 更可以成為你求職的敲門磚。

比如你喜歡寫博客,那麼你可以開發一個 CMS,在自己開發的系統里寫,你就會自然而然地不斷優化這個項目,最終變成一個不錯的 Side Project。當然最好的 Side Project 還是你自己想做的,並且能實際解決一些問題。重複造輪子也不是不行,輪子造的多了,你就會產生自己的想法了。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總是日新月異,不斷推陳出新,所以每個準備從事技術崗的人都應當對新技術保持一定的敏感,不斷提升自己。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在當下無法做出最好的選擇時,就只能將來投入雙倍的時間來彌補。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