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娛樂頂尖自媒體 只說真話和笑話

犀牛娛樂原創

文|叩敏編輯|樸芳

近期刷屏的劇,除了收官的《都挺好》,還有一部由Netflix製作的《愛、死亡和機器人》。

這部劇集由18個風格迥異的故事組成,每部分時長5-15分鐘,涵蓋了科幻、奇幻、驚悚、動作、喜劇等多種類型,以傳統2D和3D CGI動畫形式展現。

雖然時長簡短、篇幅有限,但內容質量和信息密度卻出人意料的高,賽博朋克、暴力美學、波普藝術、哲學命題、社會寓言等濃縮成精華,想象豐富、腦洞大開、創意十足,一口氣刷完簡直過癮!

Netflix的此番嘗試也讓短劇集的魅力得到觀衆認可,超10萬人在豆瓣上爲該劇打下了9.3分的高分,IMDb的評分也高達9.0分。

從《愛、死亡和機器人》的

中國元素看Netflix的全球視野

《愛、死亡和機器人》每一集獨立成章,有各自的主題和風格,帶給觀衆的觀看體驗也有很大的區別。如第2集《三個機器人》氛圍歡樂,自帶萌點;第4集《機動裝甲》大戰怪物,緊張刺激;第7集《裂縫之外》真相暗黑,細思極恐;第12集《古魚復甦》美輪美奐,充滿詩意;第14集《齊馬的作品》富含哲理,內涵深遠。

對於國內觀衆來說,第3集《證人》和第8集《祝有好收穫》會更親切,因爲這兩集都是以中國元素爲主講述故事。前者在光怪陸離的香港街頭追逐,有一種王家衛的《重慶森林》既視感;後者將中國民間神話與近代蒸汽朋克結合,宛如《聊齋》與《阿麗塔》的合體。

《證人》以香港城市爲背景,上演了一場由目擊謀殺展開的香港街頭追殺,結局來了一波反轉,最終完成反殺的同時是新的輪迴的開啓,《恐怖遊輪》式的無限循環結構讓這個故事耐人尋味。

《證人》的視覺風格很容易讓人想到《蜘蛛俠:平行宇宙》,同樣是漫畫感十足的美術設計、街頭噴繪的色彩搭配、粗線條勾畫的人物造型。事實上,這集的導演Alberto Mielgo曾是《蜘蛛俠:平行宇宙》的前藝術總監,在畫風上很有個人特色。

《祝你有好收穫》將東西方文化巧妙融合,打造了蒸汽與妖怪共存的世界。狐狸精作爲東方神祕主義的妖怪符號,進入到近代都市之後被西方科技改造成了機械狐,設定刷新世界觀,不斷打破常規思維的束縛。

這個故事是完完全全的中國藍本,作者劉宇昆是《三體》第一部和《北京摺疊》的譯者,可以說是中國科幻的海外宣傳者。他自己的作品《手中紙,心中愛》也曾獲2012年雨果獎最佳短片。

從《愛、死亡和機器人》的中國元素,可以看到Netflix的全球視野,成爲流媒體巨頭的Netflix正在吸收不同國家、種族、文化的內容,以提供給用戶更加廣泛的選擇空間,滿足不同用戶的觀看需求。如有好幾集都能看到Netflix在迎合用戶喜好,《桑尼的優勢》、《幸運13》強調女權主義,《三個機器人》、《吸魂者》裏喵星人成爲最大贏家。

另一方面,從Netflix的用戶增長來看,國內用戶的增速已然放緩,據Netflix 2018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付費用戶美國新增153萬人,海外新增731萬人,海外新增用戶是本土新增用戶的近5倍,因此如何吸引海外增量用戶成了Netflix的關鍵,也就決定了Netflix必須用全球化的眼光佈局內容生態。

Netflix用短劇集打臉國產注水劇

Netflix的收入模式主要是由會員付費構成,而驅使會員付費的必然是獨家的優質內容,Netflix在自制內容的投入上是下血本了,2017年Netflix的總內容支出爲89億美元,2018年內容成本高達120.4億美元,預計2019年只增不減。

拿《愛、死亡和機器人》來說,Netflix就請來了《死侍》導演提姆·米勒和大名鼎鼎的大衛·芬奇擔任製作人,18個故事分由獨立製作團隊完成,Netflix給創作者提供了充裕的資金和自由的環境,纔有了萬花筒般的想象力綻放。

事實上,早在合作《紙牌屋》和《心靈獵人》時,大衛·芬奇就曾與Netflix討論過想要打破劇集半小時或一小時每集的形式限制。大衛·芬奇說:“我們必須擺脫22分鐘(半小時節目的長度)和48分鐘(一小時節目的長度)。這種分割劇集的時限套路給觀衆帶來的敘事上的類似巴甫洛夫反應讓我感覺很厭煩。我希望每個故事都有它應有的長度,讓故事的呈現達到最大的衝擊力或最棒的娛樂效果。”

短劇集高度凝練的特點,給用戶帶來不同於長劇的觀看體驗,而以付費會員爲主的Netflix尤其注重用戶體驗。比如去年Netflix推出的《黑鏡:潘達斯奈基》就嘗試了交互模式,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選擇改變故事走向。在《愛、死亡和機器人》的推薦上,針對不同用戶Netflix提供了4種播放模式,用戶可以隨意選擇播放順序。

從觀衆對《愛、死亡和機器人》的反饋來看,Netflix在短劇集的嘗試上是成功的。反觀國產劇,卻因集數多、節奏拖沓、注水嚴重等問題被觀衆吐槽不已。

如今的國產劇動輒50、60集,更有甚者多至80、90集,光是集數就嚇退不少人。有些原本質量不錯的良心劇,因爲“注水”留下污點,比如52集的《人民的名義》就因添加了不必要的情節遭人詬病。

國產注水劇氾濫,利益使然。電視臺和視頻平臺採購電視劇大都是按集數來算,拉長劇集無非是想要利益最大化,而對於依靠貼片廣告營收的電視臺來說,劇集越長植入廣告的空間越多。最終受害者無疑是觀衆,面對冗長的劇集,觀衆要麼直接棄劇,要麼二倍速觀看。

Netflix用《愛、死亡和機器人》打臉了國產注水劇,短劇集在給觀衆帶來優質內容的同時,也對Netflix的品牌美譽度和知名度帶來利好。隨着國內視頻網站付費模式的成熟,用戶爲優質內容付費習慣逐漸養成,注水劇的出路越來越狹窄,相反,短小精悍的短劇集將會是新的內容盈利點。

檸萌影業創始人蘇曉不久前曾表示:“短劇集的商業模式不能靠廣告,而是要靠會員收費。如今視頻網站已經積累了近2億的會員基礎,用戶付費是希望看更優質的內容。再往後平臺會嘗試用戶爲單劇額外付費,爲某一類型劇的頻道付費,爲一次性看完付費,這是短劇集的商業模式出路。就看內容夠不夠好。”

近幾年成爆款的網劇大多是20集左右的長度,《白夜追兇》、《河神》、《怒晴湘西》等都以快節奏、強情節備受好評,而短劇集的製作也朝着精品化趨勢發展,張藝謀、王家衛、甯浩等知名導演都有相關的項目計劃,如王家衛將首次監製和聯合導演12集網劇《天堂旅館》。

Netflix啓動《愛、死亡和機器人》這樣的短劇集項目本身就是一次嘗試,如果觀衆反響好,Netflix應該不會放棄繼續開發類似項目,而短劇集的價值或許會吸引更多國內影視公司參與進來。

END

【合作 | 投稿 | 應聘 | 讀者社羣】

犀牛娛樂誠招記者、實習生、兼職若干名,要求對泛娛樂領域產業報道有態度、有熱情、有文筆,善於觀察和思考。有媒體經驗者優先,財經和新聞相關專業優先,對影視、網生內容有較深入瞭解者優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