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德偉的新歌《再見路易》,源自一個悲傷的故事,卻被化為一首好聽的歌曲。儘管音樂並非世間的良藥,無法解救生命的疾苦,但在必然的無奈和唏噓中,它卻又能夠多少化解一些痛苦,甚至會因此產生一些讓人溫暖的化學反應。

《再見路易》里的路易,是一個人,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名字。這樣的名字,讓人想到了汪峰的《李建國》,李春波的《小芳》,Beyond的《阿博》,王傑的《安妮》,陳粒的《祝星》等等作品的那些人。他們看上去是寫某一個人,甚至還是一個某個具體的人,但這些歌手演唱出的,卻又都是高於個人的情感,甚至起到了為集體塑像的意義。

在這些歌曲里,你們可以聽到平凡人的庸庸碌碌、生老病死、愛恨情仇,以及無法與時代對抗的命運。他們是歌手的私生活,卻因為共性的情感,成了彼此的共鳴與感同身受。

而《再見路易》這首歌曲,就是杜德偉獻給他已故友人路易的一首作品。一位前香港單車代表隊的成員,一個對大多數人來講默默無聞的名字,但對於杜德偉來講,卻是一段幾十年的友誼,一段小半輩子的知心陪伴。

路易,或許會讓你想起某個在你生命中,對你來講非常重要的人。路易的故事,也讓人想起那首經典的歌曲《See You Again》。而這次,杜德偉則用自己的方式,全新詮釋出了屬於他自己的「See You Again」。

你以為杜德偉會如泣如訴,甚至情緒失控,但是他沒有。這不是因為杜德偉克制和節制,而是到了一定的年齡,對於這樣的生離死別,往往會有別樣的表達。

《再見路易》當然是首傷感的歌,杜德偉對於友誼的款款深情,也表露無遺。只是對於他來講,他沒有選擇形式的悲哀,而是以一種剝洋蔥的方式,慢慢走入回憶的深處,將記憶里那些溫暖、感人的友情片斷,既殘忍又必須的一一呈現。

過程非常痛苦,但這種痛苦的真實,一方面可以讓整首歌曲顯得入心入肺,另一方面也是用這樣一種徹底的方式,讓杜德偉的情緒可以盡情釋然,從而走出悲傷的泥沼,體驗到生命的另一重意義。

也可以說,《再見路易》和同類型歌曲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並沒有糾結在具體的哀傷和感懷中,由感傷開始、到感傷結束。《再見路易》甚至可以說是一首通過歌曲本身,達到另一重對生死理解層面的作品。杜德偉除了給好友「在世間騎游」這幅最妥帖的音樂畫面,更用「回憶就是宇宙」,來表現生命的遼闊。而這裡的生命,不僅僅只是人活在世的生,更是一種永恆意義的生。

那就高級了。

作為一年之後再度發行的作品,《再見路易》這首作品無論在演唱和製作上,都有屬於杜德偉的鮮明Flow。

要知道出道至今,杜德偉一直是華語樂壇鮮明的存在。最初的他,洋氣、國際化,現在的他,依然走在時代的前列。雖然這幾年作品比起早年有所減產,但杜德偉對音樂的品質,卻一直都不將就,像這兩年推出的《抱緊處理》和《你在我的愛情里》等作品,就都是領先於這個時代的優質作品。

在製作上,作為一首送別友人的歌曲,《再見路易》並沒有選擇那種縱情憂傷的方式,它甚至選擇了中快板的編曲,用節奏的律動,將記憶的畫面帶動,並因此呈現出生命的生動,更讓整首作品,充滿了那種不斷向前、永不停止的流動。

這種向前,正是杜德偉想要通過音樂,表達的更高層次對生命的理解。而以這樣一種方式來處理這種類型的歌曲,此前的你聽過多少,或者說聽過嗎?

而R&B加HipHop這樣的音樂風格,對於杜德偉來講,更是駕輕就熟,一定程度上,甚至保持了他音樂風格的完整性,讓最適合他的風格,體現出他最應該有的味道,那種聲音裡帶著金屬顆粒和磁性,並能和電流產生化學反應的味道。

就這首歌曲來講,杜德偉的聲音一開嗓,就是一個熟悉的老朋友,重新回到我們的面前開唱。就這首歌曲的意義來講,這個階段的杜德偉,則又用一種新的生命境界,賦予了作品以更豁達、遼闊的音樂外延,讓一首聽覺上現代前衛的編曲,同樣可以充滿生命最純粹的律動和永恆的光彩。

但雖然是聽一個老朋友唱歌,雖然杜德偉這個名字,對於華語樂壇的歌迷來講,就代表著一種情懷。但和很多同時代的老歌手相比,杜德偉和他的情懷,都不是過去時而是現在時。

情懷可以有,品質不能丟,像在《再見路易》這首作品裡,除了由杜德偉親自擔任監製之外,還由格萊美金牌音響師Chris Godbey負責混音,並在美國著名的Mastering Palace NYC進行後期縮混,也保證了整首作品國際化的質感,讓情懷以一種更專業的角度呈現,才是一個職業歌手應該有的態度。

作為新專輯《起來》的首支主打,《再見路易》的推出,也讓人對杜德偉的新專輯,多了更多的期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