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藥。

個人首推《三體》和魯迅的書。

《三體》,剝去科幻的外衣,可以當做一部人類骯髒史來看,每個人物的每個決定,太符合人類自己做出的選擇了。整部書用宏觀的角度來審視了人類自己,利己主義,虛偽的道德觀,過河拆橋,自大傲慢....整部書讀完都感覺人類為什麼如此醜陋,我就是這宇宙中最不堪的生物。

偉大的作品。

魯迅的作品不用多數,年少不知魯迅,讀懂已是中年啦。

最後一句話,有門類的書,寫得好叫做好作品;在這之上,偉大的作品沒有門類。因為他就是我們自己,生活,和世界。


我雖然十分認可韓愈的《馬說》,深信這個世界上真的有日行一千夜走八百的寶馬良駒,也深深欽服文學界許多大師級作家,其筆下的文章一如咆哮賓士的千里馬。但我真的敢斷言:迄今為止,還沒發現一部可以媲美四大名著的文學作品。

不是不缺千里馬,而是萬千伯樂卻看不到奔跑的千里馬。或許千里馬正在疾馳的路上吧。

四大名著,都是在漫長的歷史年代中,經過了時間的洗禮和風雨的剝蝕,在淘瀝了諸多文學大家的筆觸後,才漸漸露出真容的。也成為了跑贏很多文學耆宿的真正的千里馬。

文學名著之所以能夠成為名著,歸根結底一句話:經得起時間的檢驗,經得起歷史的考驗。

而我們現在的文學環境,推陳出新綽綽有餘,嚴整厚重顯著缺乏。這不僅是大環境的作用和影響,還是因為作者的內心起了變化泛了波瀾,經不住眼前的利益誘惑,完全可以出賣文學利益和文學觀念,卻不知道吐故納新,將若干文學營養全盤吸收,那就只有憑藉一點老底子在拼家底吃老本,只是迎合了這個時代的片面追求,反而令文學蒙羞。

這樣的年代,能出得了好的經濟形勢和就業狀態,卻很難培育好的作家。雖然屢有新銳作家獲頒茅盾文學獎等文學獎項,也有老作家老蚌生珠再發新枝,卻依舊擋不住塵俗的腳步和泛起的嵐霧。

在迄今為止的九屆茅盾文學獎評選中,有很多作品榜上有名,也不過是明日黃花,新鮮一時,過後即遭貶低,其文學價值和文化觀點也難以和四大名著分庭抗禮,也就只能甘願臣服於四大名著的凜凜聲威了。

在我個人的認知里,已故陝西作家陳忠實的《白鹿原》,應該是茅獎中精品之中的精品,但還是感覺差了些火候,味道不足,勁力不夠,達不到滋養惡補的功效。不知道在未知的時間裡,能否有匹敵四大名著的著作橫空出世,一鳴驚人。

但願這個願望能夠儘早變成事實,也給我們的文學作品百花園再添新枝,再綻怒蕊——

讓我們拭目以待。

圖片來自網路


我認為,有,獲諾貝爾獎文學獎莫言的書,別人看不上去,我很喜歡。等等。


巴金的家春秋。魯迅的小說雜文。就其文學性來說並不比四大名著低。四大名著只是迎合了大眾。人們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看了西遊記到老不成器。其實各有利撇。


目前沒有,也許我沒有看到過。著書是先天性的人才,學而後生寫不出好書,這是我個人觀念。年青人喜歡言情小說,就好像當年我年青時看樣板戲一樣。隨社會而行。和四大名著齊名的書很難出世。現在的學者有幾人黃金在書中求,度今生。


四大名著均以小說為題材!而文學則囊括這些,有自然有,你可以多看點書,就不用問這種問題了。


相比之下沒有,廢都,白鹿原都欠那麼一點。


我覺得沒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