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投機,先學取「巧」!

一個新事物能夠受到公眾認可和追捧,肯定是存在一定價值的,就目前火熱的IEO來說,不管是於項目方而言的商業價值,還是於投資者而言的投機價值,都是推動其走紅的根源。有人說它是新瓶裝老酒也好,說它是冒險者遊戲也罷,但不可否認的是,凡事都具有兩面性,就和我們昨天說的喜憂參半,各有利弊是同一種描述。只不過最近相關的文章,大家似乎都在刻意突出風險和投機性的一面,當然其初衷並不是混淆視聽,而是提醒參與者多觀察、多辨別、多理性,謹防重蹈覆轍再次入坑。既然前幾天的文章都在強調風險,那今天我們便一起來探討IEO存在的閃光之處。

眾所周知,經過跑路泡沫風波之後,ICO早已涼涼,但目前的熊市悲觀情緒似乎也有所緩解,但說歸說,炒歸炒,整個行業缺乏熱點、市場資金匱乏的現狀並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當務之急是發掘出新的項目發行模式以吸引更多資金入場,或者加強技術優化和加速應用落地,但技術方面心急是吃不了熱豆腐的,所以只有更具說服力和誘惑力的新玩法,才能在短期內激活市場氛圍。正如我們昨天在文中提到的,交易平台是最熟悉用戶習慣和資金狀況的,他們在用戶吸引和習慣引導上是占足先天優勢的,尤其是在經過熊市洗牌和整頓之後,市場內部籌碼分布及資金狀態如何,各大平台更是了如指掌。因此可以看出,各大平台爭先恐後搞公鏈,目的就是想刺激幣圈交易熱情,盤活熊市中裝死冬眠的部分存量資金,並吸引更多的資金入場,使整個幣圈在回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當然,資本都是逐利的,抱著賺錢的目的就當不成慈善家,所以IEO的構思是好的,但各大交易所藉此機會為自己平台鎖定客戶,吸納資金拉昇平台幣,其目的純不純,就不得而知了。

其次,從發行成本角度來看,IEO其實是可以解決之前ICO存在的一些弊端的。我們之前的文章中說過,在ICO熱火朝天,所有幣種雞犬升天的時候,發行一個代幣比我們想像的要簡單得多,但如果想要實實在在搞發展,其花費的成本也是極其高昂的,尤其是想要打入二級市場前的花費,上平台自然需要成本,尤其是想要上大型或知名度高的交易平台,要麼花費巨資,要麼錢與幣參半,要麼給平台送幣(價值空間不錯的前提下)。而IEO的模式下,新項目發行的同時直接完成了上所交易,項目發行環節被大大簡化,同時也大幅降低了項目方的發行成本,如此便可以繞過發幣環節中的各種盤剝了,項目方也不至於將自己置於後期沒有資金搞開發的尷尬處境,也就可以將更多精力和成本花在真正有意義的地方形成良性發展,不用負資產運營甚至被迫關門跑路了。

再者,從信用背書角度來看,在IEO模式下,一旦被大型或知名度高的交易所選中,就會自然而然的被公眾認為是優質項目,因為其是以平台的信用作為背書的。為什麼ICO的模式下,很多項目擠破頭顱花費巨資要上主流交易所,道理是一樣的,平台自然也不會拿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群眾信任基礎開玩笑,所以會對項目進行嚴格審核和帥選,這也間接的降低了投資者的風險。畢竟有了去年的悲慘教訓引以為戒,在幣圈這個魚龍混雜的世界裡,誰也不想再經歷一次有關跑路、詐騙、空氣項目的維權了。除此之外,交易所是自帶流量和影響力的,如果平台看好項目並參與募資環節,就等於直接將代幣一級、二級市場打通,為後續工作埋下了點睛之筆了。換句話說,IEO賦予交易平台最大的意義便是用其自身的審核制度代替了目前缺乏的監管環境,使其具備了多重身份參與其中。所謂權利越大責任越大,這比起單純的平台身份,更讓人心裡踏實些。

但是呢,雖然優勢盡顯,但也不排除其投機的本質,更不能忽略其潛在的風險,如果你對自己的市場嗅覺、辨析能力和風控意識都很滿意的話,可以參與其中,但一定要有明確的方向和詳細的計劃,一定要是定安全邊際,不可貿然行動,因為看到別人賺錢自己沒賺肯定會急紅眼不甘心,不嘗試一次總感覺自己錯過幾個億,但是千萬記住:沒有規劃的投資就是耍流氓,切忌切忌。但安全起見,不要選擇小型交易所,不要盲目跟風,如果不是非參與不可,還是隔岸觀火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