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對於我國來說,《氣象法》已經給出了明確的定義。第一章 總則,中的第五條:

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負責全國的氣象工作。地方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在上級氣象主管機構和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氣象工作。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所屬的氣象台站,應當接受同級氣象主管機構對其氣象工作的指導、監督和行業管理。

所以,各地的天氣預報,由當地氣象台發布,並保持跟進,中央氣象台負責匯總、搜集,統一製作,供公眾在互聯網端查詢。我們查到的中央氣象台中某個城市天氣預報,一般指的是氣象局(觀測場)所在地的天氣預報,城區為主,比較籠統。現在多地都可以查詢更加詳細的預報信息,結合地圖、位置,一目了然,更加準確。

這也就提到了現代氣象預報能力的話題了,我們知道,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在氣象事業上的投入在不斷加大。說實際些,也就是更願意在氣象監測(海陸空天基)、數據搜集傳輸、數值預報能力(演算法研究、設備使用)和發布渠道上面做些投入。比如我們現在很多大中型城市,每5公里就有一個自動氣象站,而一個縣內都能遍布10多個自動氣象站,這都大大提升了預報的能力,也就會讓天氣預報更加精細化,算出一個城市中不同景區的結論差異了。

所以,現在中國氣象局的層面,力推大家使用手機天氣APP,並打開定位,就是利用精確的位置,提供更準確的天氣實況和預報,服務於公眾。


垃圾窮慶,哪裡來的自信跟別的大城市比交通?路又窄,彎又多,一會上坡一會下坎的,出門除了坐輕軌公交,就只有打的了,大街上公交私家車摩托車在一條道,連共享單車都嫌棄,窮山惡水之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