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謝悟空問答的邀請!

對於小時候的小零食,現在想想都回味無窮啊!我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一想到想到小時候的零食,都會流口水,畢竟現在很多小時候的零食都沒有了,現在還會想著那裡可以找到小時候的味道,哈哈!下面我細數下有哪些零食讓我印象深刻的吧!

首先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辣條,應該說是辣片,而且還是一毛錢一大片,比手掌還大片那種辣條,豎條的黃色的,乾的,透明袋裝好多片,上面都是辣椒,但沒有什麼辣椒油,可以撕的著吃,什麼名字就不記得了。輕輕的撕開,吃起來軟軟的,辣辣的;就記得小時候太貪吃,一吃肚子立馬就疼,要躺在地上打滾那種,也不知道是辣片問題還是體質問題,哈哈,反正有零花錢就買來吃,再疼也不怕,可任性了。

第二個就是豬油糖,一毛錢兩顆,一張薄薄的油紙包著,一進嘴軟軟的就化開滿滿的都是炒香的豬油的味道,現在想想都流口水,現在過年回去想再以前小賣部找發現找不到了。

第三個就是五毛錢一包的六丁目泡麵,說是泡麵,但是我從來沒有泡著吃過,都是上手就一掌鐵砂掌拍碎,然後加點裡面的調料包,把袋子用手封著晃幾下就吃,調料包不能加太多,不然會咸,想想一爵就碎,超級的脆的感覺又爽有香,吃著一邊跟小夥伴說話還噴幾顆到他臉上。哈哈!

第四個就是大白兔糖,一毛錢一顆,俏皮的躺在大白兔紙扭好的紙里,進口甜到爆,還粘牙,哈哈!

第五個就是散裝的瓜子,一毛錢小杯子一杯,有時候自己拿杯子裝,有時候小賣部老闆裝,他裝的都是平平杯子裝出來的,沒吃過癮呢就沒了,超小氣,自己裝的話用杯裝手整上還儲得滿滿的,一次差不多有兩杯,超賺的感覺,每顆瓜子都是真正的用鍋炒得香香的,脆脆的,顆顆進嘴都咵咵響。

第六個就是星星杯,那時候是不是叫這個名字就不知道了,一毛錢一個小小的,每個都配有小小的勺子,入口濃濃的巧克力和奶味,還有小小顆脆脆的餅乾,吃完還要舔下杯子和勺子。

第七個就是貓兒朵,一毛錢一小包,一圈金褐黃一圈金白,凹進去的橢圓形,超像貓的耳朵,這個真的脆得不得了,小時候因為太熱氣不敢多吃。

第七個就是牛筋,是辣條的一種,五毛錢一包,跟現在的差不多吧!油油辣辣的。

第八個就是跳跳糖,一毛錢小一包,放進嘴裡,小顆粒噼里啪啦的在你嘴裡跳來跳去,不閉著嘴馬上跳出來幾顆。記得小時候還用這個區逗女生,可好玩了。

第九個就是泡泡糖了,印象中一毛錢兩顆,有個圓圓的跟小西瓜一樣,好像叫西瓜泡泡糖吧!還有的就是用紙包著的跟現在口香糖差不多。軟軟甜甜的,還可以吹泡泡,小時候就是跟小夥伴比賽吹泡泡誰吹得大誰贏,然後請吃冰棍。

第十種就是小冰棍了,一毛錢一條,單純的就是糖水冰成冰棒,那時口味比較單一一點就白砂糖味居多,有的裡面又紅豆或者綠豆的要兩毛錢一根。

第十一個就是五毛錢一包跟小雞腿差不多的,就是用麵粉炸的,香脆香脆的,這個也比較熱氣,也不敢多吃。

第十一個就是椰子糖了,一毛錢兩顆,有六塊一包也有十一二塊一包的,又甜又粘牙,我的牙就是吃椰子糖吃壞的。

好了,在我的印象中小時候好吃又磨人的零食就這些了,有沒有跟我差不多都是這些零食的小夥伴呢,那估計我們是老鄉哦!

最後再次謝謝悟空問答的邀請,讓我重新回味了小時候這些零食的味道。

圖片來自網路。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菜梗了。

上小學的時候,學校門口都有小賣部,賣各種各樣的零食。我記得那個時候菜梗不是一包一包的賣,而是一盆一盆的,放在一個大盤裡面賣,你要買的話就是拿裁好的報紙給你裝,1毛錢差不多就是用一個成年男性巴掌那麼大的報紙裝,用筷子給你夾,夾的差不多就是了。那時候我比較內向,有錢都不敢過去買,每次去都要默默地在心裡鼓起好大的勇氣才敢去買,有一次放學之後去買了,也不敢在路上邊走邊吃,想著放兜里,回去躲在家裡吃。回去之後半道被別的小朋友拉去跳繩,就忘了這茬了,哈哈,後面用報紙包著的菜梗就把我的褲子兜都浸濕了,褲子外面都是菜梗油,還是被別的小朋友看到後告訴我的,尷尬了。

我現在都還會偶爾去買來吃,挺好吃的。那個時候班上有人買,就會分給別人,我記得我們當時是這種吃法的:先把一根菜梗放在嘴裡面慢慢吸,吸了很久等差不多沒味道了,就拿出來用牙齒一點一點撕下來吃,哈哈,一根菜梗要吃好久。

還有別的一些零食,比如冰袋,一毛錢一袋的,經常吃,後面就吃七個小矮人了,有七個,可以分給別人,買一袋夠吃好一會。還有別的,比如,跳跳糖、大大泡泡糖、QQ糖、口哨糖、山楂等等都吃過。


回不去的童年,但是在我們80後這一代還是非常幸福的,雖然零售當然不如現在的多,但是那個時候就是小小的一個大大泡泡糖也能讓我們吃上半天,並且玩出新花樣,吹個泡泡就可以玩。對於我來說,小時候可以吃的零食還是非常的多,現在大部分已經沒有了,還是有小部分還存在,但是已經吃不出小時候的味道,讓我們一起回味一下。

大大泡泡糖

小時候饞了就想嚼東西,一個一毛錢的大大泡泡糖就非常滿足,剛開始嚼味道是香甜,後面沒味道了,也能玩上半天,最開心就是和夥伴一起比誰的泡泡更大,一個不夠大就兩個一起吹。

果凍啫喱

果凍,說是果凍,其實那時候根本不是,只是一種稍微有濃度的汽水,做成各種造型。不過現在已經徹底消失了,如果說非要找一個相似的,那就是現在的棒棒冰,還有點感覺。

酸梅粉

可能是天生怕酸,尤其是酸梅這種東西,想想牙就發軟,所以吃得不多。不多入口即溶,酸酸的涼涼的,感覺還真是蠻好的。當初同院的一好友劇喜歡吃,一口氣能吃2、3袋,至今佩服不已。提到酸梅粉就不能不提到他附贈的小勺,這應該是收藏界的鼻祖了吧,茫茫多的種類,有哪位收集齊了?簡直是曠世奇才啊。

棉花糖

棉花糖,現在也有棉花糖,不過不常見了。當時我小時候棉花糖是一件很稀罕的美食,稀罕不是說少見,而是比較「奢侈」,經常都是表現好了,或者考試成績好了才能吃一個,入口即化,甜甜的太好吃了。

冰糖葫蘆

現在冰糖葫蘆很普遍,而且很多都開成連鎖店了,而且口味有很多種,有水果,有山藥等到,我說的只是那種傳統的老式冰糖葫蘆,只有山楂外面裹一層糖稀,扎在一個草垛子上,沿街叫賣,那時候做法很簡單,但是感覺特別好吃。

糖人

糖人是我國傳統的一道特色小吃,幾乎每個地區都有賣糖人的,小時候最喜歡圍在賣糖人的攤位邊,看著老爺爺用糖漿畫著各種各樣的動物,那時就覺得老爺爺的手藝非常精湛,畫出來的糖人都非常好看,當時買了都不捨得吃,總是等到它快化了時候才吃。


小時候零用錢比較少,但是呢又很喜歡吃小吃,似乎每個小朋友都喜歡吃零食吧!

可以記得起名字的小吃其實還相當的多,吃的最貴的,要是一塊錢的乾脆面吧,那個時候小浣熊乾脆面裡面有那種卡,每次都會想辦法湊齊了,去買上一包來吃,面都是其次的,最主要就是想要那個卡,如果能湊齊完整的一套的話,在班裡,可是相當的有名氣了,不過直到上初中那套卡好像都沒有集齊,這應該就是個噱頭吧??

記憶最深的再就是那個畫糖人, 每次路過畫糖人的那個攤位時都要駐足停留好久,因為覺得畫糖人的那個阿姨手就那麼一抖,畫出來的東西活靈活現,不管動物水果。一塊錢可以轉一次,最想要的就是那條大龍,因為真的很大,但幾乎每一次賺到的,要不桃子,桃子子,小雞都是很小的那種後來才知道,其實是他朋友的那個阿姨在下面放了塊磁鐵她想讓你賺到什麼,就把磁鐵放在那裡,唉,都是套路啊!

當然還有很多的糖果,比如大白兔奶糖,花生糖不過大白兔的奶糖吃的比較少,因為那個時候從上海出來的少花生糖,卻是經常能吃以前花生糖都是按個買的,最近得家旁邊的小賣部好像是一毛錢一個,但是花生真的是很像現在根本吃不到那種花生糖了!除了花生糖,糖果里記憶最深的就是酒,心糖濃厚的劣質白酒包裹著糖,最外面是巧克力,就是覺得好吃,每次吃多了,就感覺會醉,但一般就只有別人的婚禮上,我們才能吃到。

還有還有就是每一個小朋友都喜歡的辣條,以前的辣條色素真的是很重很重,吃完以後,滿手都是紅的油油的,但是每次吃辣條,吃完以後還會雲址,總覺得吃不夠。


回不去的童年,有哪些小零食讓你印象深刻呢?

說起童年,相信每個人都會把它作為記憶中最美好的時光,封存在自己的心底!童年是快樂的,是人的一生中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因為年代家境的不同,每個人的童年時光也是不一樣的,但有一點是一樣的,童年的回憶是我們最珍貴的財富!

作為一個八零後,說實話,那會家裡的條件並不富裕,基本沒有什麼零花錢去買零食吃,那個時候所能吃到的零食基本上都是逢年過節或者家裡來親戚的時候,爸媽可能會買一些!或者都是一些應季的瓜果類的東西,那會如果誰有個毛把錢的,那絕對是大款了!但印象里最深刻的零食:

1、冰棍

現在來講,就是一塊有點甜味的冰塊,那會5分錢一個,沒錢用酒瓶也可以換,一個瓶兩個冰棍!

2、爆米花

現在在農村也能見到!

3、大大泡泡糖

能吃這個也算是土豪級別了!

4、大白兔奶糖

5、棒子卷

6、罐頭

吃過的次數一隻手都能數過來!

7、山楂片

8、烤紅薯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但回家後絕對少不了一頓暴揍,因為基本上都是挖別人家的!

9、毛翼草

(我們那裡的叫法,不知道學名叫什麼)

10、一種草根

想不起來叫什麼了

11、黑蛋蛋

不知道學名叫什麼,我們那裡叫黑蛋蛋

12、棗

13、烤玉米

14、大米花

好多都叫不出來名字了,不過這些都是兒時的記憶,也是到現在感覺曾經最好吃的,印象特別深刻!

你們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交流!

更多精彩,請關註:家是我的信仰

(圖片來源網路,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謝謝悟空邀請

愛美食的小星星來了!

看到這個問題真的是回憶滿滿的,不知不覺的現在我們都已經長大成人了。我們也不可能在回到小時候的那個童真年代了!回不到那個每天上學身上帶著5毛錢就能胡吃海喝一天的日子,回不到那個上學的時候身上帶著2塊錢就是土豪的日子了。那個時候真的很快樂真的很爽。最讓我有回憶的零食就是這個了。

我是從小在農村長大的土孩子,那個時候小所以對於很多零食都是超級嚮往的,不像大城市裡的孩子條件那麼好。最讓我嚮往的就是辣條了,那個時候真的是每天都要吃上幾片辣條才算完美的額度過一天。什麼口味都有什麼造型都有,也不貴一片辣條1毛錢再好一點的2毛錢一個。說完辣條就絕對少不了辣條的最佳搭檔了,袋裝的汽水,小時候真的沒有喝過那些可樂雪碧啊之類的。那時候最好喝的也就是袋裝的汽水了,與其說是汽水不如說是加了糖精的甜水,每次吃完辣條就會辣的最哧啦哧啦的,這時候就要趕緊咬開一袋汽水來緩解了

除了上面的辣條和汽水,還有一個陪伴我童年的零食,速食麵。沒錯就是速食麵,哪個年代的速食麵還不像現在口味和調料都應有盡有的條件,只有很簡單的一包味精調料,要不就是加一些辣椒粉。最愛吃速食麵的時間就是每天放學回到家打開電視後找到每天準時播放的貓和老鼠,然後就是用一個茶缸把速食麵弄碎倒進去加入調料後就可以加熱水了,也正因為小時候的這些零食身體一直特別的瘦,就沒怎麼長過肉,有也是過年的時候。

零食還有很多,我要說的話可能要說大半天了,上面的幾個就是我在童年時期印象最深刻的回憶了!

大家有什麼童年的美好回憶可以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討論分享一下呀!


今年是2019年,最大的90後已經虛歲30了,開始向著人生的中年時期邁進,不管你是事業有成,還是碌碌無為,我們都不得不面對這個現實,而對過去,我們只能偶爾懷念一下。30年來,我們的國家、社會、生活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很多小時候的東西如今已經看不見了,畢竟時代在進步,有些東西已經跟不上發展的步伐,只能面對被淘汰的結局,活在我們的記憶當中。

今天,小編我懷念過去,盤點一下90後小時候印象最深刻的5種零食,不知道你們是否還記得,看著這些滿滿都是回憶的零食,不知道你們會是什麼感受?

大大泡泡糖

小時候最喜歡的零食,泡泡糖一定是其中之一。

小朋友們聚在一起吹泡泡,看誰吹得大,破了之後糊一嘴,互相嘲笑著,也許這就是童年的樂趣吧!

而在眾多的泡泡糖品牌中,大大是最出名的,畢竟電視上很長時間都在播它的廣告,而我們願意買大大泡泡糖也許就是因為它的名字吧,認為能吹的更大。

真知棒

在小時候,棒棒糖還算是比較奢侈的零食,畢竟以當時的物價來說,5毛都是筆「巨款」。

雖然比別的糖要貴一些,但是含在嘴裡,只留塑料棒在外面,說話的時候用手拿著指著別人,這感覺是非常酷的,所以很多小朋友都會買。

而棒棒糖中人們最熟悉的就要數真知棒了,其知名度和大大泡泡糖有的一拼。可愛的造型,圓圓的糖球,甜甜的味道,讓很多小朋友都對它戀戀不捨。

辣片

像辣條這種食品,最初就是以辣片的形式出現的,別看現在衛龍辣條很厲害,那是因為辣片已經消失的緣故。

所以辣片絕對是90後們記憶中深刻的存在,即使現在超市裡還有賣老式大辣片的,但是早已沒有了曾經的感覺。

小時候的我們,買一張辣片,撕下來一點給這個小朋友,再撕下來一點給那個小朋友,友誼就這樣的建立了起來,這種「辣片友誼」比之後的「宿舍友誼」都深厚,辣片就是有這種魔力。

跳跳糖

小時候人們喜歡零食除了好吃,還要好玩,和泡泡糖一樣,跳跳糖也是因為好玩而被眾人喜歡的。

和泡泡糖的樂趣在外面不一樣,跳跳糖的樂趣是在嘴裡,糖中所含的二氧化碳在嘴裡遇熱汽化後產生了推力才使跳跳糖顆粒在嘴裡蹦跳,那種神奇的感覺現在還記得。

雖然現在來看,跳跳糖的樂趣沒什麼,但是當時確實很有意思,所以對它的印象非常深刻。

大白兔奶糖

很多人小時候都愛吃糖,尤其是那種軟糖是最受小孩子喜歡的,而作為軟糖中的「王者」,大白兔奶糖是最受歡迎的,到現在都依然很暢銷。

大白兔奶糖很好吃,很有嚼的感覺,而且奶香味巨濃,這就是小朋友會喜歡它的原因。

雖然現在也還有大白兔奶糖,但是我們已經很少去吃了,除了長大的原因,還有就是沒有小時候的味道了。

看了這些零食,是不是已經勾起了你們的回憶了呢?

當然,小時候的零食可不止這些,還有很多,這裡就不一一列列舉了,你可以在下方留言,說一下你印象最深刻的零食,看看有沒有和你一樣的。


我是70後,在我八歲的時候,偷了爸爸的兩塊錢,吃的冰棍,看的小人書。一下午花了三毛錢,回去被爸爸打了一頓,現在回憶起來很甜美。可惜父親不在了,所有的事情都的自己扛。童年的零食,小袋包裝的海帶絲,一毛錢一袋,沖水吃,干吃都很好吃的,還有拿牙膏皮換糖稀,麻糖等!


糖瓜,酸梅粉,梨糕(這個脆香甜),冰排(一種特好吃的長條冰棍,奶油和巧克力的兩個口味,現在沒有了),豆梗糖,橘子瓣糖,大大泡泡糖(最早的口香糖,能吹泡泡),酒心巧克力,小棗切糕,玉米爆米花(那時候都是那個類似於炮彈式樣的爆米花機,熟了的時候用腳踩一下,砰的一聲像放炮),大白兔奶糖,綠色的涼糖等等吧……


有很多啊,想想都流口水

酸梅粉,唐僧肉,娃娃頭雪糕,七個小矮人雪糕,果丹皮,速食麵干吃,咪咪,華華丹,用破東西換的麥芽糖,糖餅子,媽媽做的凍米糖,。。。

突然覺得好餓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