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內是越南的首都和第二大城市。河內有1000多年的歷史。這裏四季如春、氣候宜人、雨水充沛、花木繁茂,素有“百花春城”之稱。這裏文化積澱深厚、文化遺產密集、名勝古蹟遍佈,享有“千年文物之地”的美稱。河內歷史上十分繁榮,儘管城市屢遭毀滅,但許多街名還留存着歷史的印跡,比如,皮行街是過去專售皮貨的街區,銅行街是過去專售銅器的街區。此外,還有棉行街、糖行街、麻行街、桃行街等等。

河內有幾處很有特點的文化設施。

一是文廟。河內文廟是河內的一個標誌性建築。文廟建造於公元1070年左右,當時越南李朝皇帝李聖宗決定在升龍城(即現在河內)的南面建文廟,供奉周公和孔子,以及四配(顏回、孔伋、曾參、孟軻四人)和七十二賢人。同時,文廟設立之初,就爲皇親國戚的子孫開闢了上學讀書場所。公元1076年,李仁宗在文廟旁邊專門建立了國子監,這是越南教育史上第一個正式的國學堂。公元1259年,陳朝的第二個皇帝陳聖宗改國子監爲國學院,作爲培養王公貴族的後代和全國優秀學子的教育場所。到了黎朝,又改稱太學堂,成爲越南的最高學府。越南直到1918年阮氏王朝才廢除科舉制。經過滄桑演變,國子監現在已不復存在,但仍有國子監這個街名,而文廟則保存下來,成爲一處著名的歷史建築。

河內文廟(攝於越南)

現文廟建築大部分是17世紀的。文廟坐北朝南,佔地26000多平方米,據說完全按照中國曲阜文廟的格局建造而成。門前有一個文湖,門外立有下馬碑。大門正中上方,有“文廟門”三個漢字。整個建築羣由五組院落組成,代表中國文化中“水木火金土”五行和“仁義禮智信”五德。在大成殿正中供奉着孔子及其弟子的塑像,在孔子像上方高懸着一塊寫有“萬世師表”四個大字的漢字匾額,匾上註明是“康熙御書”。河內文廟唯一與中國孔廟不同的是,在大成殿的後面還多了個殿,專門供奉越南的儒學大師朱文安,他對越南儒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地位等同於中國的朱子。

文廟內尤以存有“進士碑”而聞名。在文廟內整齊地排列着82塊進士碑。一隻只活靈活現的石龜昂着頭,馱着一塊塊雕工精細的進士碑。公元1484年,以重視文學著稱的黎聖宗下令在文廟內樹碑,記載了截至當時考中的進士。之後,每一次進士考試,便樹起一塊石碑,年復一年、一批接一批的進士之名被刻在石碑上。現在,只保留了82塊進士碑。每塊石碑上都標有科舉考試的時間,碑文的撰寫者、書寫者、雕刻者以及考取的進士名單。

現在,河內許多的中小學生在中考或高考前,都要到文廟參拜,畢業時也到這裏舉行紀念活動。每年春節期間,河內都要在文廟舉行隆重的祭孔活動,包括祭孔典禮、漢字書法展、繪畫展、吟詩等。這期間,這裏成爲河內最爲熱鬧之地。

二是鎮國寺。這是河內西湖邊上一座中式建築風格的廟宇。鎮國寺建於541年,最初名爲開國寺,1440年改爲安國寺,17世紀改爲鎮國寺,是越南歷史悠久的寺廟之一。取名鎮國寺,也是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在約1500年的歷史中,鎮國寺曾是歷代皇帝在河內的行宮,也是歷代高僧講經、主持之處。在鎮國寺中有一座11層六角蓮臺寶塔,寶塔外觀是六角形,高15米,塔身紅色,塔的每一層都有6個拱形佛龕,每個佛龕內供奉着一個白色佛像,一共有66個形態各異的佛像。“白佛紅塔”,使這座塔非常著名,是鎮國寺的標誌性建築。鎮國寺內,佛道皆奉,以佛爲主。正殿內供奉着釋迦牟尼臥像,寺內還供奉有臥佛、千手觀音、彌勒佛等。在“正氣英威”匾下,供奉着紅臉綠袍的關公。

鎮國寺(攝於越南)

這是一座中式廟宇。據說,該寺爲中國傳至河內最早的寺院。寺內藏有清乾隆時期的《大藏經》,以及無處不在的用中文題寫的佛教禪語、經文等。在鎮國寺,中文匾額十分耀眼。除“鎮國古寺”漢字匾額外,還有“佛日增輝”、“神功莫測”、“極大高玄”、“慈仁廣大”、“依正莊嚴”、“靈明寂靜”、“蓬壺紫閣”等匾額。還有許多用中文書寫的對聯,如一副對聯,上聯爲“路入菩提求妙道”,下聯爲“門開方便利羣生”;還有一副對聯,上聯爲“入禪宜起慈悲念”,下聯爲“到景當生歡喜心”。從這些可以看出,這裏處處流露着濃郁的中國古寺韻味。

鎮國寺位於西湖的一個小島上,一座橋與岸上連接。這裏水色淼淼、綠樹婆娑;這裏建築華美、古樸恬靜;這裏香火繚繞、香客衆多;這裏古剎威嚴、禪意十足。寺內有一棵高大的菩提樹,爲1959年印度總統普拉薩德到訪時所贈,源自2500年前佛祖釋迦牟尼悟道時坐於其下的菩提樹,因此備受尊崇,也被人們視爲鎮寺之寶。

三是水上木偶。越南水上木偶戲,是越南的著名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最具特色的傳統民間舞臺戲,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木偶戲,至今已有1000多年曆史。在河內市中心還劍湖邊,有一座升龍劇院,升龍水上木偶劇團每天在這裏駐場演出。表演場地是個深及腰部的水池,水池上搭一個紅瓦斜頂的小水榭,稱爲“水上神亭”,一張竹簾從水榭垂到水面。藝術家躲在竹簾後面,操控細竹竿一端,竹竿另一端固定着木偶。隨着藝術家嫺熟地操控,木偶進行着精彩的表演。木偶造型逼真、神態各異、動感十足。木偶戲都是有情節的故事,如描述農耕、描述生活、描述捕魚、描述戰爭、描述神話等等。木偶的表演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划船、走路、跳躍、翻跟頭、格鬥、追逐、爬樹、射擊,撒網捕魚、持劍殺敵、水中擒拿,水上芭蕾、舞獅舞龍、捉鴨抓雞等,表現了越南人民的生活百態、辛勤勞作,表現了越南的民間故事、歷史傳說。水上木偶動作自如,毫不遜色於人的表演,而且別有一番情趣。尤其是,絲毫看不出有人操縱的痕跡。水池的兩側上方有小樂隊,演奏家們手持越南民族樂器,隨着情節的變化,配以不同的民樂以及歌唱。每當一個劇目開始,各種造型的木偶自己掀開竹簾出來,表演結束後,又退回竹簾後面。

水上木偶表演對操控木偶的藝術家來說,是一門難度很高的藝術。首先,操控木偶時,要長時間浸泡在水中,這對身體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同時,操控的竹竿很長,有的達到十多米,這需要強勁的臂力。所以,表演水上木偶對身體條件要求很高。其次,操控很長的竹竿需要很高的技巧,動作要十分精細,而且同時要操控幾根、十幾根竹竿和繩子。沒有高超的技藝不可能將水上木偶表演得惟妙惟肖。

這種水與木偶的巧妙結合、水上木偶與民族音樂的完美融合,引人入勝,樂趣無窮,往往把觀衆從一個驚愕帶入另一個驚愕、使觀衆一個歡笑接着一個歡笑。劇場有約300個座位,每天晚上演兩場,場場爆滿,經常要加演。

據說,1000多年前,水上木偶是一種向皇帝祝壽的禮儀,只在宮廷中表演。後來,一代一代傳承下來,演化爲一種成熟的表演藝術。同時,這種表演藝術也走向大衆,廣爲流傳,有了專門的水上木偶藝術團體,有了專門從事這項藝術的藝人。水上木偶逐漸地傳遍越北地區、傳遍全國,在18世紀達到全盛。當時,表演都在自然湖泊、池塘中進行。現在,在越南的河西省的師傅廟內的龍池湖上,還保留着一座古代傳下來的水上木偶表演舞臺,湖邊還保存着原來的觀衆席位。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