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5464公里的長河。

攜破風的巨浪自青海高原而下,一路長風高浪飛灑,蜿蜒過山脈和盆地,奔涌在平原和丘陵。

這條河,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中華大地古老的文明,擁抱著華夏千年燦爛的歷史。同樣也是這條河,被叫作「華夏之憂患」,在過去兩千多年間,大規模改道5次,決口上千次,洪水泛濫地區民不聊生。

但無比狂暴的黃河,在寧夏卻溫順而豐腴,可謂是「天下黃河富寧夏」,讓「塞北江南」傳享千載。

可以說,如果沒有黃河,就沒有今天的寧夏。那黃河,到底是如何改變了寧夏呢?

寧夏西南橫卧以六盤山為屏障的黃土高原,北倚背靠賀蘭山的寧夏平原,洶湧奔騰的母親河介於二山之間,自黑山峽跳出後,一改往日的湍急,溫柔地流淌在中寧平原,再經青銅峽進入銀川平原,灌溉著周邊麥香四溢的良田,造就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

作為黃河流域主要的農業區,寧夏平原基本由南部黃土高原的黃土被侵蝕後重新沉積而成。季風卷過廣闊的平原、攀越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到了寧夏,早已後繼無力,所能帶來的降水寥寥。

雖氣候乾旱,但黃河水的灌溉與滋潤給寧夏帶來了無盡的機遇。寧夏引黃河水灌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寧夏灌區由此成為我國最古老的大型灌區之一,距今已經有2200多年的歷史。隨著朝代的興衰更替,灌區的發展盛進衰退,由小變大。

兩千多年來修建的古渠,不僅是重要的農業輔助設施,更是中央王朝屯守西北的重點設施。一條條走勢雄奇、蜿蜒百里的引黃古渠至今仍在流淌,為駐守北方的歷代軍隊提供了充足的後勤保障,發揮了重要屯邊作用。

如今,寧夏引黃古灌區範圍8600平方公里,引黃乾渠25條,總灌溉面積達到828萬畝。為北方之最,排在全國前列。對於整體乾旱的北方來說,寧夏的水資源利用水平是值得借鑒的先進經驗。

與此同時,漢代的激河浚渠、北魏的灌溉制度、西夏的卷埽技術、元代的控水閘堰、明代的石閘水則、清代的封表輪灌等技術也一直沿用至今。

歷代引黃灌溉的發展,造就了寧夏平原豐富而獨特的農田生態系統,成為我國西部重要的生態屏障。

正是黃河的存在,造就了寧夏平原的黃河文明,形成並孕育了聞名遐邇的「塞上江南」。

位於西北的寧夏,被狹長的甘肅半攬入懷,與「端坐」的陝西擊掌相慶,往廣袤的內蒙古自治區「伸頭探腦」。

就是這塊狹小的土地,將高山大河,濕地荒漠齊納懷中,譜寫出「一半江南,一半荒漠」的傳奇。

不了解「寧夏究竟有多袖珍」,便無法領略到囊括「高山、盆地、平原、台地、峽谷、濕地、黃土丘陵、沙漠、高原……」的寧夏有多麼不可思議。

面積約佔直轄市重慶四分之三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從南到北約450公里,從東到西約250公里,東西向不過跨3個經度,南北延伸4個多緯度。「如果開車的話,一天功夫可以把寧夏繞一圈」。除了海南和台灣兩個海島,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北京、天津、上海外,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里,數寧夏最小。

但就是這樣「袖珍」的一個地方,有重巒迭起、連綿萬里的群山,有奔騰不息、簇擁環繞的大河湖泊,有長城綿延、落日孤煙的大漠,有拔地高樓、川流不息的城市……

寧夏不大,但景色萬千。

>>>賀蘭山岩畫

山口景色幽雅,奇峰疊障,潺潺泉水從溝內流出,約有千餘幅個體圖形的岩畫分布在溝谷兩側綿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

畫面藝術造型粗獷渾厚,構圖樸實,姿態自然,寫實性較強,記錄了遠古人類在3000年前至10000年前狩獵、祭祀、爭戰、娛舞等生活場景。

置身其間,不僅能領略到賀蘭山的雄偉秀美,而且會陶醉於古村落、古遺址原始厚重的文化氛圍中。

>>>西部影視城

鎮北堡西部影城,在這個以古樸、粗獷、荒涼為特色的影城中,拍攝了《牧馬人》、《紅高粱》、《大話西遊》、《刺陵》、《錦衣衛》等經典影片以及具有影響力的影視片100餘部。

漫步於建築古樸的街道,遊走於酒肆店鋪之中,不知不覺夢幻般穿越了時空。

龍門客棧里刀光劍影,黑風嶺上殺氣騰騰,喬家大院古樸凝重,月亮門內愛恨共生……所有故事,一一在這裡上演。

>>>騰格里沙漠

騰格里雖然不是最大的沙漠,但其沙峰壯闊宏大,沙粒細微軟滑,顏色金黃閃亮,別具特色。

行至大漠深處,除了金色的沙海,騰格里會給遊客帶來一連串的塞上奇景。

在騰格里深處有許多湖泊,遠遠望去,湖邊堆堆鹽囪恰似冰雪,湖面泛著銀光,猶如沙海冰川。

>>>沙坡頭

沙坡頭集大漠、黃河、高山、綠洲為一處,具西北風光之雄奇,兼江南景色之秀美,尤以大漠黃河、治沙奇蹟、「沙坡鳴鐘」而著稱於世。

有中國最大的天然滑沙場,有橫跨黃河的「天下黃河第一索」,有黃河文化代表古老水車,有黃河上最古老的運輸工具羊皮筏子,有沙漠中難得一見的海市蜃樓。

>>>通湖草原

通湖草原由形形色色的湖泊和拔起於大漠於草原間的駱駝山等各具特色的自然資源組成,在大自然的造化下,他們既各自獨立又和諧組合,魅力多姿,美奐美倫。

作為古絲綢北路的要塞,還保留著古代商道、鹽道、大盛魁古駝道,可見當年留下的沙山岩畫,古舊的買賣城遺址。

這裡與沙坡頭相鄰,被稱為「沙坡頭的後花園」,卻比沙坡頭蒼茫,草原、沙漠、湖水形成天然美景,空氣清新,牛羊成群,與潔白的蒙古包融合成一幅迷人的畫卷。

>>>中衛高廟

始建於明清時期的中衛高廟,是依山勢而建的古建築群落,建築精緻、優美、巧妙。

與其他大部分寺廟不一樣,它是建在一個高台上的寺廟。

因此,寺廟中的主要建築也就由低到高的沿著中軸線排列,層層疊疊,逐步增高,在不大的面積內,集中了260多間重樓疊閣。

>>>西夏王陵

沒有任何地方比西夏王陵更適合讓人發懷古之幽情了,在這樣的荒野之中,在這樣遼遠的蒼穹之下,似乎耳邊呼嘯的風都在述說著西夏故事……

每個陵園都是一個完整的建築群體,四周有神牆環繞。殘存的陵台彷彿一個個巨大蜂窩扣在地上,沒有一點雜色的賀蘭山襯托這些黃土見證頗為壯觀。

在這裡可以探尋西夏王朝的歷史蹤跡,了解和感受神秘的西夏。

>>>沙湖

沙湖旅遊區湖泊、沙丘、遠山、蘆葦、飛鳥、游魚六大要素有機結合,融江南水鄉與大漠風光為一體。

湖中蘆葦如茂林修竹,鬱鬱蔥蔥,微風襲來,婆娑作響。

這一處江南水鄉和西北大漠的奇妙結合,湖潤金沙,沙抱翠湖。

>>>水洞溝

水洞溝不僅是中國唯一從長城通向三萬年文明的時空隧道,也是中國唯一保存最為完整的長城立體軍事防禦體系。

從史前文化到邊塞文化,從土林景觀到高峽平湖,從大漠邊關到江南秀色,實景體驗山崩地裂,彷彿置身於萬年的時光隧道之中。

這也記錄了遠古人類繁衍生息,同大自然搏鬥的歷史見證,蘊藏著豐富而珍貴的史前資料。

它向人們展示了距今三萬年前古人類的生存畫卷,是迄今為止我國在黃河地區唯一經過正式發掘的舊石器時代遺址。

>>>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

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是六盤山最南端的深處,也是六盤山中景點最集中的地方,園內主要景點有小南川、涼殿峽、二龍河等景點。

涼殿峽是條長達10公里的峽谷,自古就是避暑勝地,這裡三面環山,谷底有清澈的溪水。

走出涼殿峽峽谷,穿過這裡的天然森林,再步行約1小時後,就可以到達小南山瀑布,瀑布就是森林公園的最深處。

除了美景色,在寧夏這麼「袖珍」的地方,還存在著讓人垂涎的美食。可以說,去寧夏,不僅看遍美景,還要將美味全部收入胃中,才不負此行,人生才能稱得上完整!

寧夏美食,垂涎三尺

NO.1辣糊糊

提起辣糊糊,百分之九十的外地人都不知道,這種獨存於寧夏的神奇小吃,堪稱寧夏人飯桌上的寵兒。

NO.2 羊雜碎

寧夏羊雜碎因為製作獨特,歷史悠久而聞名全國,吳忠的羊雜碎還上過《舌尖上的中國》。

NO.3 蒸艾葉

說起艾葉,寧夏本地人肯定知道,艾葉是什麼呢?每年五月,必吃的一道寧夏特色美食:拌上白麵粉蒸熟加蔥油、辣椒、蒜瓣,口感香嫩綿軟,可口極了。

NO.4 大武口涼皮

紅油綠菜白麵皮,還未品嘗,就垂涎欲滴了,薄麵皮晶瑩剔透,厚麵皮筋道爽口。

NO.5 羊肉搓面

羊肉搓面就是羊肉臊子面的升級版本,手工麵條非常有嚼勁,面精肉鮮,風味獨特。

NO.6 燴小吃

燴小吃做為寧夏著名傳統小吃之一,質地軟嫩,滋味鮮香,夾板(夾沙)和丸子是這道名小吃最主要的兩種主料,故又稱燴夾板丸子。

NO.7 賀蘭山野生蘑菇面

賀蘭山紫蘑菇生長在賀蘭山的原始森林當中,它的營養成分也是相當高的,而且它的美名竟然比靈芝還要高,被稱為「紫丁香山菇」。

NO.8 生汆面

生汆面的這個「汆」字非常的形象。闡述了這個面的精華,湯味濃厚,丸子鮮香。

NO.9 中衛扁豆子面

「不到長城你非好漢吶,沒吃扁豆子面你真遺憾」,扁豆子面是中衛地區特有的傳統佳肴,屬於湯飯的一種。

NO.10 寧夏鍋盔

寧夏鍋盔饃,指的是用鋁或生鐵鑄的鍋烙烤的饃,因烙烤時緊貼鍋底,待熟取出,外形像鍋的頭盔而得名。

NO.11 炒糊餑

糊餑其實就是死面烙餅,香味濃郁、配菜豐富,嚼起來很有口感。

NO.12 中衛鹵豆腐

鹵豆腐是佐酒下飯的最佳食品之一,也便於旅途攜帶和食用,增加人們的食慾。

NO.13 靈武長棗

靈武長棗是寧夏的一種當地水果,酸中帶甜,一定要在它脆的時候吃哦!

NO.14 沙蔥

沙蔥生長在砂壤戈壁中,在中衛,除了夏秋兩季能品嘗到涼拌沙蔥外,冬日還可吃到腌制的沙蔥。

NO.15 糖醋黃河鯉魚

白白的盤底,琥珀色的魚,魚肉外焦里嫩、甜中有酸、酸甜適度、醇而不膩,確實有特色。

NO.16 莜麵魚魚

莜麵土豆魚魚是寧夏本地特色家常菜之一,麵條筋道,食材豐富,色澤亮麗。

NO.17 寧夏烤全羊

寧夏,就是生產最好吃的羊肉的地方,嫩,香,鮮,美的烤全羊……難以掩飾激動的心情。

NO.18 金岸全家福

金岸全家福又稱九碗三行,是回族人家婚宴接待客人的飲食之一,主要以牛、羊、雞、魚肉為主,多數菜肴以蒸、燉、燒等手法烹制。

NO.19 羊肉粉湯餃子

在寧夏有個習俗,冬至這一天,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還給羊肉粉湯起了個古怪的名字「頭腦」。

NO.20 固原暖鍋

固原暖鍋的做法是很講究的:首先要選好鍋,最傳統的暖鍋是砂鍋。現在很多改用銅鍋,這樣製作出的味道別有一番風味。

NO.21 中衛雜拌

中衛雜拌很具特色,來過中衛並品嘗過中衛雜拌的人無不稱讚,「物美價廉,特色鮮明,別有風味」。

NO.22 燕面揉揉

燕面揉揉是一道民間小吃,吃時口感柔韌有筋度,色澤白亮,條細不斷,配料講究。

NO.23 攪團

在民俗中,攪團象徵團圓、祥和之意,農村有這樣的說法:「年三十吃攪團,一年夠攪纏」。

NO.24 羊肉調和

寧夏經典美食,多數搭配羊肉,米面混食營養全,香氣撲鼻別有一番滋味。

NO.25 羊羔頭

濃郁的地方風味,鄉野的農家氣息,軟嫩醇香、不膻不膩、古香古色、帶骨上席……讓人食慾大開!

如此寧夏,有什麼理由不去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