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非專業男主角成就“眼淚收割機”

新快報訊

記者樑曉雯報道 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獎佳作《何以爲家》(音譯《迦百農》)4月15日晚在京舉行見面會,黎巴嫩女導演娜丁·拉巴基亮相宣佈定檔4月29日。本片展現了12歲男孩狀告父母的“尋家之路”,導演透露男主角贊恩有着與角色相似的經歷,片中所有非專業的演員都貢獻了非常真實的表演。

《何以爲家》被媒體稱作“眼淚收割機”,獲得豆瓣8.8高分好評,連續三週問鼎“一週電影口碑榜”,之前更是席捲了全球各大影展。影片圍繞一位12歲黎巴嫩男孩的艱難成長曆程展開,以小男孩贊恩將父母告上法庭的故事開始,揭開了黎巴嫩底層人民的生存現狀。本片歷時5年創作完成,起用全新的非專業演員陣容,被評價爲最催淚的人性之作。

導演娜丁·拉巴基以獨特的細膩手法、近乎殘酷的視角,呈現了一個12歲男孩贊恩艱難坎坷的成長曆程,她本人也透露電影製作前期的實際調查長達三年,劇本形成之後進行了六個月的拍攝,後期剪輯又花費了整整兩年的時間。導演拍攝時選擇真實的生活場景和自然光線,希望可以藉由小主角贊恩爲所有沒有獲得保障、缺乏教育和健康的人們吶喊。

小演員贊恩·阿爾·拉菲亞雖年齡不大,但他的表演自然而具有感染力。贊恩於2004年出生於敘利亞,曾以難民身份與家人逃往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市並在那裏居住了八年,導演坦言:“他與角色有很多相似點,他本人也有堅強的性格,他知道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希望自己可以成爲周圍同類孩子的代表”。導演娜丁·拉巴基坦言全片大部分都是非專業演員,他們都不會背臺詞,所以花了很多時間引導演員帶來最自然的表演。不過因爲演員們與角色有相似經歷,所以他們的表演格外真實動人,導演與演員之間也形成了親密、互相信任的關係。

觀影會現場,《暴雪將至》導演董越、《如懿傳》青年演員李純、著名影評人史航等也受邀觀看展映,導演董越坦言“全程在哽咽中”看完了電影,影評人史航稱讚影片展現了“冷漠和拯救,痛苦和希望,相聚和離別”。電影將於4月29日全面登陸國內院線。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