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始社會時期

魚紋(代表了人們對來源豐富的食物和強繁殖能力生活的嚮往),魚紋分為三類:

  1. 單體魚紋(個體的一條魚)、
  2. 復體魚紋(兩條或兩條以上的魚組成)、
  3. 人面魚紋(魚與人面的結合)——最具有代表性
人面魚紋
單體和復體魚紋

人面魚紋——以人面作為圓形、眼睛以上作為空白的三角形或塗成黑色、耳部作為對稱的向上彎鉤,或者裝飾小魚,魚的周身以短線或者點進行裝飾。魚紋的發展和變化說明當時人們從日常的哺魚中產生了原始宗教觀念並進行了發展,使得魚紋成為了氏族的圖騰形象。

而魚紋也從早期的具象化的魚紋發展到後期帶有抽象化的魚紋造型。

廟底溝鳥紋

鳥紋的發展類似魚紋,同樣也從具象的形態慢慢演化為抽象的形態

馬家窯型螺旋紋、半山旋渦紋裝飾

此類紋樣視覺衝擊力強、形體進行了完全幾何化的處理和簡化

馬家窯型
半山型
馬家窯型

四聯旋渦紋(馬家窯型演變而來)

是半山型紋樣的代表,有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漩渦圈的,其中以四個的最為常見,形式更加規範並具有一定格律。

二、商代的紋樣

饕餮紋:以獸面作正面對稱描寫、突出眼睛,將鼻子以鼻樑中心將面分開,鼻翼是旋渦對稱,嘴部一般不做表現,耳部一般為葉片型。

鳳紋:鳳紋是在商代後期出現的,頭上有冠,有的為長冠,垂於頸後甚至背部;有的是花冠,甚至花朵狀,有的是多齒冠,呈現羽毛狀,捲曲的羽尾有的顯出孔雀翎眼,有的和軀幹已經分開。

象紋:中原地區在我國古代氣候較現代更為溫和,有大象存在。在商代象紋也是一種常見的紋樣。商代的象紋一般以長鼻作為特色。紋樣較為真實。

三、西周的紋樣

鳳紋:周代的鳳紋極為流行,根據《國語*周語》記載,周人的發源之地與鳳鳥有關,周人認為人與天的溝通是通過鳳鳥來作媒介的。所以周代又稱為「鳳紋時代」

鳳紋

竊曲紋:呈s形,兩端微曲,是動物紋的簡化和演變,紋樣多以構成反覆的帶狀形式出現

竊曲紋

環帶紋:是西周時期的特色紋樣,它呈波浪形上下起伏的帶狀連續,又稱為波浪紋。

環帶紋

四、春秋戰國時期的紋樣

蟠螭紋:「」是一種無角小龍,「」是蟠曲纏繞的意思。此時期的蟠曲纏繞一般可以看出其重疊的層次,具有非常強烈的層次感。打破了商代以來的單獨適合為主和周代以帶狀連續為主的紋樣結構,呈現出向四面伸展的四方連續圖案組織。

蟠螭紋

饕餮紋:戰國時期饕餮紋已經與蟠螭紋結合,失去了商周時期的猙獰威嚴的形象。

五、漢代的紋樣

雲氣紋:是從蟠螭紋或鳥紋的發展和演變而來,此時的雲紋仍然可以在雲紋中發現獸頭或鳥頭的遺留

漢代鳥頭雲氣紋

四神紋: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種神像組成的紋飾。漢代將死神視作與僻邪求福有關,它又表示季節和方位。龍的方位是東,代表春季;白虎的方位是西,代表秋季;朱雀的方位是南,代表夏季;玄武的方位是北,代表冬季。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紋

鋪首紋:是銜環的獸面紋,鋪首常做虎、牛頭的造型。

鋪首紋

飛天紋:飛天是佛教美術中在天空飛舞的神,因梵語稱神為「提婆」,有天的意思,故稱之為飛天。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中隨處可見。飛天的藝術風格,各時期有不同的特點。早期粗獷豪放,上身赤裸,有西域的特點。北魏時出現秀骨清像的影飛天,西魏時,有著寬袍大袖的漢裝飛天。

飛天紋

六、隋唐時期的紋樣

隋代處於承前啟後的歷史階段,其紋樣有漢魏時期的四神、忍冬紋,也有唐代早期的聯珠紋。

唐代的民俗活動中,賞花、買花十分熱鬧,每到牡丹盛開的季節,京城長安、東都洛陽城有錢人家車馬若狂,爭相觀賞牡丹。白居易詩:「一從深色花,十戶中人賦」。一叢花的價值,等於十戶人家的賦稅。

在裝飾紋樣上,花鳥紋已經成為唐代的主流紋樣,反映了人們的審美變化以及在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為本的主體地位的確立。

聯珠紋:在原始社會時期的半山型彩陶上,就發現有大圈中裝飾白色圓點的聯珠紋。還有一種說法是從西亞的古波斯傳來。是指由許多小圓相連接而組成一個大圓的一種紋樣,在唐代極為流行。聯珠紋的格式有散點排列,在四個散點的空間,常填飾忍冬紋,感覺向四周伸出,故城四齣忍冬。有的呈橫排或豎排相聯,有的四面相聯,相聯的交切處再裝飾小圓珠,形式多樣,千變萬化。聯珠紋的外形有的不是正圓而呈長圓形的,也有用雙重圓珠的,在內部有的飾以鳥類、走獸家畜或人物。在構圖方面,有對稱式、單獨式等。

寶相花:是薔薇花的一種,花大而色艷麗。以牡丹或蓮花為母體進行藝術加工後的一種花紋,它吸取眾花的形象特點,簡化提煉、使之程式化、樣式化,因而富於裝飾美。花瓣類似如意,外形工整嚴謹。

寶相花

卷草紋:是一種呈波狀形態向左右或上下延伸的一種花草紋,由漢代的動物紋及雲氣紋演變而來。枝條波狀捲曲,有較多弧線,活潑流暢形式優美。

卷草紋

七、宋代的紋樣

唐代與宋代相比,一個主情,一個主理;一個外溢,一個內向,唐代富麗堂皇,宋代恬淡高雅

嬰戲紋:又稱為兒嬉紋或童戲紋,有雙童攀枝紋的,三童攀枝的,有四童攀枝,有手持花葉卧躺在地的等等

鎖子紋:鎖子是由淺弧線組成三角連環的一種幾何紋,因為形如鏈鎖,故名鎖子,類似鎖子甲。

人物故事類紋樣—如仕女紋、蹴鞠紋

八、元代的紋樣

元代基本繼承宋金的傳統並吸取了部分阿拉伯地區的文化在裝飾紋樣中形成了三個不同的系統:一是中原文化的傳統,二是蒙族草原文化,三十中亞阿拉伯文化。色彩上面偏向白色,元人尚白,也有白色節互贈禮物傳統。

歲寒三友:是指松竹梅三種組合紋樣,通常是以松枝、竹枝、梅枝共組圖案,也有簡化以松針、竹葉、梅花作為表號圖案。歲寒三友往往表示在當時元蒙民族高壓政策下,人民繼續保持高潔,堅貞不屈的情操。

如意雲:如意是一種器物,柄略曲,其頭作雲形,故稱如意

九、明代的紋樣

纏枝花:是以花莖呈波狀捲曲,彼此穿插纏繞,又稱之為串枝花。因纏枝的花朵不同而有各自不同的名稱;以牡丹為花頭的稱之為纏枝牡丹、蓮花為花頭的稱之為纏枝蓮,以牡丹、蓮、菊等多種花頭的叫纏枝四季花。

鳳紋:明代的鳳多作飛翔狀,頭大,細頸,展翅,羽尾飄動,形式優美

十、清代的紋樣

清代紋樣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 小說故事類,如四大名著題材
  2. 吉祥圖案類,如福祿壽喜為題材的圖案
  3. 洛可可式裝飾風格,深受法國洛可可風格影響,在清代中期特別是乾隆時期的紋樣,洛可可的豪華繁瑣的裝飾特點被借鑒使用
  4. 生活吉祥故事類,如百子圖,麒麟送子等

十一、其他吉祥紋樣

蝙蝠紋:蝙蝠的形象被當做幸福的象徵,習俗運用「蝠」、「福」字的諧音,並將蝙蝠的飛臨,結合成「進福」的寓意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