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親眼見到白雪靄靄的山頭, 你絶對不會想到非洲也有會下雪的山區. 從梅克尼斯往南走, 景觀從良田無數, 來到
雪松遍佈的中亞特拉斯山(Middle Atlas), 雪松是一級棒的木材, 菲斯(Fes) 最古老的大學 - 卡洛英大學裏頭很多木門皆是來自這裡的雪松.  岩石山坡上低頭吃草的是品質優良的綿羊, 講究的摩洛哥人都會來這邊買宰牲節要用的羊, 獻給萬能的神. 

 Sheep in Middle Atlas  

晚上抵達高亞特拉斯山腳下的山城米德特(Midelt), 休息一夜後, 早上穿過法軍挖鑿的沙伯隧道, 眼前出現濟茲峽谷(Ziz Canyon), 車子右邊是發源於中亞特拉斯山的濟茲河, 河畔一整排的綠意是椰棗樹, 據說摩國人會將這裡的椰棗獻給他們敬愛的國王. 椰棗林的後方有一座又一座類似非洲南部常見的桌山, 黃澄澄又平坦的山頭彷彿宣告旅程即將進入沙漠.Aziz Canyon    

來到石頭好似快要蹦裂, 寸草不生的沙地, 居然有一隊自行車隊在這裡挑戰人類的極限, 不由得對他們豎起大姆指.  由於四十人座的大客車不便行走於沙漠中, 我們在厄夫德(Erfoud) 換了四輪傳動的吉普車, 每輛車除了司機, 還可坐三名乘客, 筆者被安排和一對夫妻共乘. 領隊早在出發前就告知, 吉普車不方便載大行李, 所以將昨晚準備好的小行李放上座車.

Biker  

 

很佩服吉普車的司機們,在看不見任何道路的荒漠上,居然可以憑著不起眼的小小石頭指標載我們到遊牧民族(Nomad)的帳篷邊,遊牧民族媽媽熱情地招呼我們到他們的帳篷坐下,帳篷內鋪著地毯,看樣子是他們的起居室兼臥房. 媽媽在旁邊燒開水準備煮薄荷茶給我們解渴,這時神似媽媽的小女孩手舞足蹈的跑進來,看到我們把鏡頭都對準她,頓時像是有人喊了123木頭人似的,一隻手在半空中停格不動,等到我們都笑出來,小女孩才放鬆坐下。媽媽殷勤地招待我們喝茶而且還不停地幫我們續杯,喝到"荒漠甘泉"的我們當然回報以小費表達感謝。

Nomad's Girl Nomad  

回到旅館得知下午的駱駝全被訂光,領隊和地陪於是決定步行去看落日。白天沙子吸收太陽的熱量, 温度可高達氣溫的二倍, 對我們這些亞熱帶來的嬌客, 赤腳走進沙漠很容易被燙傷, 儘管外頭熱烘烘的39度高温, 還是乖乖穿上襪子和運動鞋. 撒哈拉沙漠當然是一望無際的萬里黃沙,但耳畔歡樂的聲音此起彼落, 少了呆板想像中大漠蒼涼空曠,就和眾多來自歐美的觀光客一同享受這夕陽餘暉吧.

Caravan  

天未亮, 摸黑來到旅館後方, 駝夫及駱駝早早在此等候, 地陪再一次叮嚀大家上下駱駝的方法, 便各自選了座騎, 讓駱駝帶我們到"山腳下".還好此時相當涼爽, 爬上高處靜靜等待日出. 太陽剛冒出頭, 偏光將沙丘稜線刻劃得更清楚, 也看到遠方沙丘頂端的一小撮人群, 慶幸大多數旅客仍在甜蜜的夢鄉, 日出的撒哈拉只聽得到風聲. 不多久, 太陽射出萬丈光芒,  趁著溫度還沒飆高之前, 領隊提醒我們趕緊離開這個金色的沙漠, 前往下一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