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流彩專欄】

身爲父母,你怎忍心爲了利益讓孩子哭泣?

原創作者|詩意流彩

一個兩三歲的小女孩,漂亮乖巧,卻因爲一個放籃子的舉動就被媽媽踢。這個小女孩就是童模妞妞。

視頻流出後,網友們炸了,紛紛指責妞妞媽利慾薰心,把孩子當成了搖錢樹,一點兒都不心疼孩子。

接下來,又有知情人爆料,妞妞在拍攝現場被媽媽打不是第一次了,衣架是媽媽經常用的威脅責打工具。有視頻顯示,妞妞被媽媽用衣架打後,委屈地靠在牆上流眼淚。拍攝時,媽媽伸出的手讓妞妞下意識地低下頭躲避……

媽媽,本來是孩子最信任最親近的人啊,卻因爲利益成了孩子最怯的人。

工作一整天,沒有休息時間,除了吃飯上廁所,就是在拍攝,大人都未必吃得消,何況是小孩子呢?

妞妞媽承認,她被金錢矇蔽,迷失了自己,並表示對孩子感到虧欠。然而,虧欠了孩子的又豈止妞妞媽一人?有無數孩子,在童模的世界裏,一天要換上百套衣服,經常工作到凌晨。

而這一切,都源於父母對錢的渴望。

在本該無憂無慮地玩耍的年紀,孩子卻被父母當成了搖錢樹,每天穿好看的衣服,拍好看的照片,貌似光鮮,實則痛苦。

01

《逐夢童模鎮:媽媽,我們明天幾點拍照?》裏提到織裏鎮名氣最大的童模之一谷歌時,是這樣說的:“早上9點到凌晨2點,一件件衣服在她身上穿上、脫下、穿上、脫下……總共264件。”

這還不算,童裝往往需要反季拍攝,冬天穿夏裝,夏天穿冬裝,化着濃妝,擺出各種姿勢,年齡小的孩子甚至穿着紙尿褲在拍照,陪同的大人都覺得累,孩子的苦可想而知。

可是,童模的收入是相當可觀的,單是一天的收入就會超過很多工薪族的月工資。在錢的誘惑下,父母成了孩子的經紀人,而孩子,無形中成了父母賺錢的工具。

收入是按衣服件數算的,換得慢了,拍照不配合了,都會對收入造成影響。爲了順利地賺取更多的錢,父母像監工一樣監督着孩子的工作,稍有疏忽,孩子就會被父母施以暴力。

孩子的童年?在巨大的利益誘惑下,哪裏還顧得上考慮這個問題!伊阪幸太郎說過,一想到爲人父母不需要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的確如此!

影片《小鬼當家》的主角卡爾金,曾經迷倒了無數的影迷,然而,一夜成名的他一點兒都不幸福。在外,他是風光的童星,在家,他要面對威逼利誘。

他的童年,沒有快樂,沒有夢想,只有父母的慾望。

被父母當做搖錢樹的卡爾金,爲了早日脫離父母的管控,未滿18歲就結了婚。成年後的卡爾金,酗酒吸毒,精神萎靡,再也沒有任何優秀的影視作品出現。

錢,買走了孩子的童年,而孩子的童年,卻不可能用錢買回來!身爲父母,理應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利用孩子滿足個人慾望。

02

前段時間,來自國外的“假笑男孩” Gavin備受關注。在活動現場,只要有鏡頭,他就開啓假笑模式。

Gavin的走紅,源於四年前,舅舅把Gavin頭頂蜥蜴的視頻發到網上,視頻意外爆紅,網友們被Gavin頭頂蜥蜴時內涵複雜的微笑迅速圈粉。

Gavin有經紀人,有包裝團隊,四處商演成了他的生活常態,連社交賬號都成了謀利的工具。從四歲起,他就開始爲了成人的需求而笑。

網友們不由得心疼起這個小男孩,大家紛紛留言,希望Gavin的父母不要過度消費孩子的童年:

他看起來太累了,放過他吧!

以前看他假笑只覺得可愛,現在心裏酸酸的!

童年發自內心的笑才最珍貴啊……

Gavin的父母卻說,他們並沒有消費Gavin的童年,而是以他的生活習慣和愛好爲主的。網友們則認爲,父母應該收手,把童年還給Gavin。

哪怕是習慣,哪怕是愛好,如果沾染了商業的氣息,就會走了味。最初,他那獨特的笑容是真實的。自從走紅之後,他不得不無數次地重複同樣的表情,哪裏還有快樂可言。

巴爾扎克說過,“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階段,那時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顆果子,是一片朦朦朧朧的聰明,一種永遠不息的活動,一股強烈的慾望。”

爲人父母,爲孩子好,就要溫柔地呵護孩子的童年,讓孩子盡情地享受爲花爲果的歲月,盡情地享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03

真正關心孩子的父母,不在乎孩子能不能賺錢,更在乎孩子快樂不快樂!

我的一位朋友葉芳,爲了多陪伴孩子,放棄了高薪的工作,專職在家帶孩子。只靠老公一人養家,雖然經濟上比以前拮据了不少,但葉芳不後悔,她說,錢什麼時候都能賺,孩子的童年卻只有一次。

在葉芳的細心陪伴與呵護下,孩子個性很好,身體也倍棒兒。前幾天,市裏一家與葉芳有過業務往來的公司想讓她的孩子客串一下模特,葉芳問孩子想不想去拍照,孩子不想去,葉芳就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廣告公司。

有人不解地問,爲什麼不哄着孩子去呢?畢竟既是一個鍛鍊的機會,又有一筆收入。葉芳淡淡地說,孩子不喜歡,所以就不去啦。

與賺錢相比,孩子的快樂價值更高,更值得父母用心去呵護。因爲,童年對一個人的一生影響深遠。

韓寒曾經說過,有了蒼白的童年,纔有無情的壯年。童年,是一個人一生的底色,人們成年後的很多行爲都受童年經歷的影響,只有在童年裏生活得快樂滿足的人,才更有可能擁有充實愉快的人生。

被父母剝奪了童年的孩子,在服從和壓抑中,很難擁有健全的人格。童年的傷,可能窮其一生都難以治癒。

心理學家埃裏克森認爲,從成年期開始,人除了完成自己本身的成長任務,其實還肩負着另一個巨大使命:去補完童年缺失的品質,讓自己成爲一個更完整的人。

人生漫長,童年很短,過去了就再也回不來。這世間或許有很多東西可以彌補,然而,失去的童年,卻是任何東西都彌補不了的。

把童年還給孩子,讓孩子在童年裏做童年時期該做的事情,讓孩子像個孩子一樣生活,這纔是對孩子最真的愛。

(本文爲詩意流彩原創投稿)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