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國內醫療機構真菌檢驗技術有待提升;企業紛紛佈局質譜檢測業務,質譜檢測能否成爲下一個基因測序?

全文5693字,點擊文末鏈接可暢讀全文,也歡迎參與文末評論。

“超級真菌”引爆A股市場毫無關聯的抗菌概念股非理性上漲。事實上,發現超級真菌,微生物的鑑定檢測技術和設備十分關鍵。基質輔助激光解析離子飛行質譜被認爲是院內微生物鑑定檢測的主流方向之一。圖/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官網

文|財新記者 劉登輝 馬丹萌

一個在美國的感染者死亡率達60%的“超級真菌”耳念珠菌在中國引發高度關注。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超級真菌是如何被查出來的。爲何中國已知僅發現18例,而美國感染者數量衆多?“超級真菌”引爆A股市場毫無關聯的抗菌概念股非理性上漲(參見:“超級真菌”引爆抗菌概念股狂熱非理性上漲何來?),與發現超級真菌真正有關的企業仍少有人知。

事實上,發現超級真菌,微生物的鑑定檢測技術和設備十分關鍵。基質輔助激光解析離子飛行質譜(MALDI-TOF MS,以下簡稱質譜技術)被認爲是院內微生物鑑定檢測的主流方向之一。甚至此次“超級真菌”概念火熱,也被少數業內人士認爲有企業的推手,但此說未經證實。

相關各路企業早已開始佈局質譜系統。據財新記者瞭解,目前國內市場僅有4家企業生產的微生物質譜鑑定系統獲得國家藥監局醫療器械註冊證。

中國已知18例感染者中,15例在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被發現。財新記者獨家採訪到接近該醫院檢驗科人士,其向財新記者介紹了有關檢驗方法。據透露,患者臨牀標本被分離出35株“希木龍念珠菌(C.haemu-lonii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尚紅及其團隊對這35株菌株進行經再鑑定,後發現是耳念珠菌。尚紅及其團隊的檢測手段中,也包括相應的質譜儀等設備。

質譜系統在國內市場前景如何?目前尚有不確定性。

該菌目前已在全球多個國家及地區傳播,其中僅美國就有超過600例已知感染病例,死亡率達60%,但中國至今僅報道18例,且無死亡病例。(參見“中國已知18人感染“超級真菌”流行情況或被低估”)

國家衛生健康委抗菌藥物臨牀應用和細菌耐藥專家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主任徐英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示,耳念珠菌在國內發生仍屬個案,且耐藥情況並不嚴重,能否稱爲“超級真菌”有待商榷。即使是在美國,出現的患者死亡案例不單純是由於真菌感染導致,致病性也並未顯著高於其他真菌。

如何檢測超級真菌

超級真菌和普通真菌以及超級細菌都有差別,常規的實驗室檢測方法很難將其甄別。

耳念珠菌與此前多種念珠菌相似,容易診斷錯誤,其中最常被誤判斷爲希木龍念珠菌,(Candida haemulonii)。目前國內發現最多感染者的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患者臨牀標本最初也被認定分離出35株“希木龍念珠菌”。

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二軍醫大學長征醫院皮膚科教授廖萬清曾撰文指出,傳統使用顯微鏡觀察,耳念珠菌與其他念珠菌並無明顯差別,“該菌的系統發育和表型與希木龍念珠菌接近……臨牀實驗室可能將其誤判爲希木龍念珠菌或釀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甚至直接報告爲‘其他念珠菌’。”

全球多個國家都曾有耳念珠菌鑑定錯誤的報告。耳念珠菌最早於2009年被發現。當時,日本一家醫院從一位女性患者的外耳道中分離出一株子囊真菌,被證實爲一種新型的念珠菌,因此得名“耳念珠菌”。早在2009年日本首次報道發現該菌前,1996年,韓國就已分離出該真菌,但當時也錯誤將其鑑定爲希木龍念珠菌。此外,印度、委內瑞拉、西班牙、哥倫比亞等地也都有類似報告。

超級真菌背後的質譜技術

基質輔助激光解析離子飛行質譜被認爲是院內微生物鑑定檢測的主流方向之一。

研究顯示,MALDI-TOF MS是基於細菌表面蛋白分子檢測的技術,通過測定未知微生物自身獨特的蛋白質指紋圖譜及特徵性的圖譜峯,並與數據庫中參考菌株的蛋白指紋圖譜進行比對,從而實現菌株鑑定。

2018年4月,美國FDA批准德國Bruker(布魯克,納斯達克:BRKR)公司開發的MALDI Biotyper CA 質譜系統作爲首個鑑定耳念珠菌的方法,將耳念珠菌納入系統數據庫。

檢出的耳念珠菌感染案例由此不斷增加。當年5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教授王輝和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黃廣華帶領的團隊通過時間飛行質譜和ITS測序鑑定,報道了中國首例耳念珠菌感染病例。但這一技術依靠豐富的質譜菌種鑑定數據庫。由於國內發生耳念珠菌案例較少,國內企業雖有微生物鑑定檢測業務佈局,耳念珠菌鑑定能力有限。

國內醫院普及率爲何有

多位學者在論文中指出,與傳統鑑定方式相比,MALDI-TOF MS技術快速、準確、靈敏度和分辨率高,且對人員技能要求相對較低。

據財新記者瞭解,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尚紅在重新鑑定15名“希木龍念珠菌”感染者攜帶的菌株時,也採用質譜技術驗證……

企業爭相佈局

“這個領域未來幾年會非常熱”,前述毅新博創始人兼董事長馬慶偉預計,未來微生物質譜儀市場價格會降到100萬以內。“未來市場規模有幾千臺沒問題,甚至上萬臺都有可能。量上去了,價格纔會下來。現在的量還是太少了。”

據瞭解,目前國內市場僅有4家企業生產的微生物質譜鑑定系統獲得國家藥監局醫療器械註冊證。

超級真菌”來了,你需要了解什麼? [2019-04-14]

近日,美國爆發了一種叫做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的“超級真菌”感染,目前已報道的感染者超過500人。事實上,這並非人類首次與這種真菌打交道。

早在2009年,日本一家醫院的醫生從一位70歲老年患者的耳部發現了耳念珠菌。數年前,這種真菌即在歐洲流行,有記錄的感染超過數百人。2017年,全球有24個國家出現爆發性流行。

中國的首例“超級真菌”感染病例於去年發現,是一位患有腎病綜合徵和高血壓的76歲患者。據中國新聞網報道,4月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二軍醫大學長征醫院皮膚科教授廖萬清表示,截至目前,中國已確認18例超級真菌臨牀感染病例。

耳念珠菌常寄生於人的皮膚粘膜等處,當機體免疫機能低下或其寄居部位的微生態環境失調時引起感染。由於耳念珠菌對目前主流的抗真菌藥(如咪唑類、多烯類和棘白黴素類藥物)具有很強的抗藥性,因此被冠以“超級真菌”的稱呼。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數據顯示,感染耳念珠菌的死亡率爲30-60%。

超級真菌”引爆抗菌概念股狂熱非理性上漲何來?[2019-04-11]

中國已發現18人感染“超級真菌”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目前暫無死亡案例。這一真菌在全球多地肆虐,僅在美國就有587例已知感染病例,死亡率達60%。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已經將其列入“緊急脅迫”的微生物名單。(參見“中國已知18人感染“超級真菌”流行情況或被低估”)目前中國死亡率明顯低於美國的情況下,A股“超級真菌”概念股卻已全線上漲。

4月11日,魯抗醫藥、海王生物、聯環藥業、四環生物、海翔藥業等漲幅顯著。開盤後,聯環藥業開盤漲停,魯抗醫藥開盤漲停,此後五分鐘漲幅滑落至8.8%附近,海王生物開盤上漲9.47%,此後滑落至7.5%,海正藥業上漲3.53%後下跌0.30%。

事實上,這些公司的產品多爲細菌類抗生素,與真菌感染並無關係,既無法應對真菌感染,也幾乎無法應對“超級細菌”。

中國已知18人感染“超級真菌”流行情況或被低估[2019-04-10]

中國已有至少18人感染了一種新型“超級真菌”。此種名爲“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的多重耐藥真菌已在全球多地肆虐,僅在美國就有587例已知感染病例,死亡率達60%。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已經將其列入“緊急脅迫”的微生物名單。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胡必傑告訴財新記者,耳念珠菌是近些年新發現的一種念珠菌,國內有分離,但較爲少見。截至目前,中國已確認18例耳念珠菌臨牀感染病例,首例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教授王輝和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黃廣華合作研究並報道,15例在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被發現,另有2例由軍事醫學科學院鑑定得出。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尚紅及其團隊在發表的論文中指出,由於這一新型真菌容易被誤鑑定爲其他真菌,該真菌真實的流行情況可能被低估。

不過,截至目前,中國感染者死亡率明顯低於美國。一名接近前述醫院檢驗科的專業人士告訴財新記者,目前該院發現的15個病例全部存活,但中國感染者死亡率較低的原因仍待研究。

責編|任波

我們堅持並尊重原創版權,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轉載授權、投稿及爆料請聯絡財新健康管理員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