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1日,社交軟件總會被哥哥張國榮刷屏。提到張國榮,總有個繞不開的話題就是抑鬱症。我們不僅僅是因爲巨星的隕落而難過,也是因爲,那個時候我們對精神健康沒有足夠的認識和重視。時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把抑鬱症等精神類疾病,簡單地理解爲“心情不好”,更不清楚這些疾病的臨牀表現。

幾天前,中國新聞網發佈了一條微博,微博表明根據《中國青年發展報告》顯示,我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約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爲問題的困擾。在精神心理問題,日益嚴重的今天,我們選取了四本相關書籍。這其中,有抑鬱症患者分享的抗病經歷,有幫助你辨別精神、心理類疾病的方法……如果你正在對抗病魔,希望它們能帶給你一些力量,如果你還不瞭解這類疾病,希望它們能讓你對此有一些基本認知。

當然,我們最希望的,還是看到這篇文章的你,能永遠快樂無憂!

Hot Book

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鬱》

一個真正的抑鬱症患者,是怎麼一路跌宕地活下來的。

作者:左燈

出版方:中信出版集團

以下內容由書中摘錄:

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規 定

初來乍到時,我特意去看了病房的窗戶,終於親自證實了“精神病院的窗戶是不能開的”這個說法。

此外,還有很多在普通醫院裏聞所未聞的規定:

刀類、打火機、化學物品等危險類的用具不用說,悉數沒收;

吃飯不允許用筷子(當我聽到這條規定的時候,震驚地以爲這裏吃飯要統一用手扒……忘記了勺子的存在);

塑料袋用不了;

手機充電線也會被沒收,所以每次充電,你只能屁顛屁顛地跑到護士站去充;

就連我的兩個純良無公害的帆布包也被護士姐姐“監管”了。

總之,遵循的一切原則就是:防止你自行了斷。但我也不是十分懂,沒收充電線是個什麼道理,難道會有人拿它上吊?

關於充電線的臆想

管 理

管理異常嚴格。

但最令人抓狂的是作息時間:早上 6 點起牀,晚上 8 點睡覺。完全的老年人節奏。

每天的安排都由廣播廣而告之:

“起牀啦,可以吃早飯了,請各位病友到大廳吃早飯!”

“早上活動時間,請病友出來跳操!”

“請病友出來吃藥!”

…………

—— 一天的時間給你安排得滿滿當當的。

最讓人聽了想打人的是,廣播毫不避諱大家的大名,每天我都能聽到“× 牀 ××× 出來接受治療!”無數遍。

我覺得這嚴重侵害了病人的隱私,我的監護人我爸也對此頗有微詞。

但我後來發現,其實在疾病面前,所有人都是赤裸的,就像赤條條被晾曬在沙灘上的鹹魚。什麼羞恥啊、遮掩啊、自尊啊,是完全不存在的。反正大家都是精神病,誰也別嫌棄誰。

總之,大家的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快點好起來。

在疾病面前,所有人都是赤裸的,就像赤條條被晾曬在沙灘上的鹹魚

串 門

病院裏的娛樂活動並不多,當然事實上,絕大多數的病友也對所謂的娛樂毫無興致。

大多數時間都是這樣的畫面:一間病房,三個人,呆呆的,發着呆。這樣寂靜又可笑的畫面可以一直持續到廣播呼喚大家去吃飯、跳操或者接受治療。

串門成了最重要的日常活動之一。

我們病區所有的活動範圍就是一條走廊加一個大廳。所有進出的門都被鎖死。所以每個人看着每個人都面熟,甚至很多人都成了並肩抗病的摯友。

我情況好些的時候,就往病院的“大通鋪”跑。因爲我進來的時候沒有病房,就睡在十幾個人一間的“大通鋪”,一下午呼朋引伴,認識了好多朋友。

可能很多人覺得,精神病人難以理喻甚至有點可怕,但我後來慢慢發現,在精神上有障礙的人,往往都是不願意傷害別人,而寧願選擇傷害自己的人,他們都是溫暖而善良的好人。

“ 突 突 突 突 突 ”

復 雜

自己得病之前,在談及因抑鬱症自殺的名人明星時,我都輕描淡寫地說着:“太消極了!”“開心點不好嗎?”“這世界這麼多未知的美好沒有體驗,怎麼捨得去死呢?”“真的應該想開一點啊!”

所以說: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現在,我的耳際也充斥着類似所謂勸解和鼓勵的話。

親人、朋友和以前的我一樣,輕輕鬆鬆地說着“開心點喲”“堅強些”“一切都會好的”云云。

我微笑點頭,畢竟不能辜負別人的好意,但事實上,如果我可以遇見以前正常的自己,會對說那些話的自己說:站着說話不腰疼!你懂個屁!!!

真的,事情比我想象的複雜得多。

退 化

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抑鬱症就是“不開心”。但其實,持續的情緒低落只是冰山一角。

抑鬱症最可怕的,是不可控的機體機能的退化,還有不可控的思維認知的改變。

回溯過往,細細想來,病症其實很早就向我發出了“通知函”。

大概 2017 年 9 月,我開始沒由來地對一切事務喪失興趣,包括熱愛的音樂、電影、書籍等。走進電影院像是上墳,音響覆蓋了細細的一層灰塵,木心的詩集也長久地停留在同一頁。

就是覺得沒意思。莫名其妙地覺得沒意思。起初以爲是天氣變化引發的倦怠,就沒有在意。

後來,身體機能開始明顯退化。

胸疼、頭疼開始侵襲,嚴重的時候我只能自捶胸口;記憶力、思維明顯減退,拿着眉筆找眉筆,一天到晚都在找手機;行動力變慢,如果別人的生活是流暢的畫面,我簡直就是以三分之一的速率放慢速度;打翻水杯,打翻飯碗,成了一種常態;有些時候,會莫名涌出淚水,但你完全不懂自己在哭什麼;更多時候,你就是發呆,無意義地耗費着無意義的時間。

人變得非常非常疲累,一開始我晚上 10 點睡,後來晚上 8 點就睡,再後來我下班回家 7 點就能入睡。即便這麼長的睡眠時間,我依然覺得疲倦不堪,每天都感受着“身體被掏空”的無力,每天都覺得被人持續暴打了一頓。

說一句話都感覺耗費了一輩子的力氣。能量像是被完全榨乾了。以前挪用一分力氣可以完美地幹成一件事,現在動用自己身體的一切能量,卻只能吐出兩個字。

網上流傳甚廣的一句話可能可以對抑鬱症做出解釋,爲真正的抑鬱症正名:

抑鬱症的反面不是“快樂”,而是“活力”。

失去“活力”的我

障 礙

“大概是被豬精女孩附身了吧?”病發初期,在我還沒意識到這是抑鬱症前兆的時候,我是這樣對自己解釋的。

什麼時候開始意識到事情不太對勁的呢?我出現了閱讀障礙和表達障礙。

有一次,我面對採訪對象,突然不知道自己要說什麼。整個過程中,我不停地磕巴、停頓,轉換表達方式,卻依舊詞不達意。好幾次,對方也被我問得一頭霧水。這種錯愕讓一直以來思維流暢、口吐蓮花的我非常不安。

此外,雖說我寫作不算行雲流水、妙筆生花,但我趕稿的速度與質量還算可以稱道。但那一段時間,我對着電腦,把一句話捯飭來捯飭去,把主語、謂語、賓語來回放置,也拼湊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來。

我覺得這極大地傷害了我作爲文字工作者的自尊。

意 義

抑鬱最折磨你的,還有你不自控的對意義的詰問。

從早上睜眼開始,你就開始做一份“考卷”,所有的問題格式是清一色的“××× 的意義是什麼?”:

——你睜眼的意義是什麼?

——你起牀的意義是什麼?

——你穿衣服的意義是什麼?

這種無意義的對意義的質問,可以一直持續到你閉眼躺在牀上,跳出最後一問——你閉眼的意義是什麼?纔算落幕。

在無數尋求意義的詰問下,整個世界都變得迷濛了,像是真的,又像是夢……就是老隔着一層透明的薄紗,讓你看不清楚,摸不真切。

總是莫名其妙地想倒下,卻每分每秒都被某些黏稠又有力的絲線拖拉着走。

光天化日之下,歡聲笑語中,你卻在盤算着怎麼結束這一切。

很妙,這種被全世界隔離的感覺。任憑誰,對你做什麼,你體會到的都是一種隔靴搔癢般的無力感。

對意義的詰問

節 律

從確診後到住院前的近兩個月,我苦熬着工作。

那時候的我是這麼過的:咬緊牙關熬過生不如死的早上,熬到痛苦不堪的中午,迎來光明美好的晚上。

雖說是光明美好,但實質上也只是一心求死的心終於被有所消磨,能像個普通人一樣苟活了。

每天晚上大概 7—10 點的時間段,是我的“黃金時光”,我會覺得自己一點沒病,就是個品嚐着喜怒哀樂的俗人。

所以那個時候,每一個黑暗無邊的白天到來時,我都告訴自己:活到晚上,至少活到晚上,活到晚上,一切都好了。

住院後,醫生告訴我,這是抑鬱症的典型症狀,叫“晝重夜輕”。

怪 胎

曾經有一度,我研究每個人的行爲方式和偏好喜惡,只是爲了讓所有人都喜歡我。一路走來,也有目光如炬的人戳破我虛假的皮囊:“你假得不得了。”往往,我就會狼狽地落荒而逃。

我對每個人笑意盈盈、曲意逢迎、虛與委蛇,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待人處世的方式,說來諷刺,我還一度爲自己深諳此道而得意揚揚。

我想:衆生皆虛僞,我只是選擇了比較體面的虛僞方式。對於這種怪異的心理,我也曾經迷惑頓生,但最後,簡簡單單的一句“人嘛,都有陰暗面”便足以消解。

同時,我堅信,一旦有人沒事找事,致力於闖進我的世界,剖析我的人格,他們會驚呼我的造作,訝異於我深不見底的黑暗,然後毅然決然地離開我。

“一旦知道了真正的我是怎樣的人,他們就會離開我。”

——很可笑,對不對?

但這樣的桎梏真真正正盤踞了我的思想二十餘年。

我是一個怪胎,這是我對自己最中肯的評價。“爲什麼我這麼奇怪?爲什麼就我一個人這麼奇怪??”

所幸,現在我明白,我的這種“心理殘疾”還有個專有名詞:

微笑型抑鬱症。

像漂流了20多年的心終於有了歸屬:我不是怪胎,我只是有病。

——真的,這讓我欣喜不已。

Hot Book

01

孤獨患者》

與其帶着勉強的快樂迎合世界,不如擁抱真實的孤獨接納自己。

作者:[法] 朱莉·達什萬潔 譯

繪者:[法] 卡羅琳小姐

出版方:未讀·文藝家·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瑪格麗特27歲,是個很普通的女孩。她喜歡動物,喜歡陽光燦爛的天氣,也喜歡她的小貓發出的呼嚕呼嚕的聲音。從外表上,你看不出她和其他女孩的區別,但瑪格麗特的確與衆不同。她不喜歡生活裏的變動,上下班要走一樣的路,甚至早餐都要吃一樣的東西。她對人羣和噪聲格外敏感。她很難聽懂同事開的玩笑,也不理解其他人委婉的表達。她不知道自己爲什麼和其他人不同,直到有一天,她知道了一個名詞——孤獨症。

★填補大衆對於孤獨症認識的空缺,真正幫助有需要的人接受自己:全書更像一本有趣且實用的指南,可以讓大家更好地瞭解阿斯伯格綜合徵,也能幫助這類人羣及他們的家人和朋友更好地理解這些特殊行爲及其內在成因。

★全書畫風輕鬆活潑,充滿積極的治癒力量:前半部分的冷色調與後半部分的暖色調形成鮮明對比,在陽光的瑪格麗特身上,擁有溫暖的治癒力量。

02

《自我分析》

心理有毛病?自己給自己開藥。

作者:[美]卡倫·霍妮 許澤民 譯

出版方:甘肅文化出版社

當今世界是竟爭激烈的世界。人們在適應環境、相互交往和麪對自己時,不可避免地會遇到種種壓力,如果處理不當,這些壓力很容易就會造成精神障礙。時有見諸報端的有關某某行業或某某職業羣體患有神經症傾向人數百分比的調查數據,就是這種情形的一個明顯例證。因此,“儘管精神分析不可能解決世間的弊端,但它至少可以釐清既是這些弊端的起因又是它們的結果的某些摩擦和誤解,以及那些仇恨、恐懼、傷害和弱點”。而在這個方面,在專業精神分析至少暫時還難以爲每一個有求於它的人所用的情況下,“自我分析”不失爲最佳選擇之一。

03

《詭異心理學

《重口味心理學》作者姚堯暌違三年再續心理學奇作

作者:姚堯

出版方: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詭異心理學》用講故事的方式,用幽默另類、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了各種奇特的心理現象,如虛構症、心因性失憶症、戀物癖、精神分裂症、匿名化、雙重自我、儀式性行爲、操縱與反操縱等,並配有大量生動真實的案例,通過作者獨到的分析,讓你理解人類某些行爲背後的邏輯。

文 | 李清莉

編輯 | 李清莉(實習)韓文苑

頭圖來源 | IC Photo

資料圖片 | 出版方提供

朋友,你對自己太寬容了 | 上書房

春天該讀的書,不止“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 上書房

初入職場?別怕!送你一本“通關祕籍” | 上書房

她們在文字裏找到自己 | 上書房“女神節”特別企劃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