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從量變到質變,你需要學會刻意練習

來自專欄知識點1231 人贊了文章

不同類別的知識,要採用不同的學習方法。三步式學習法,不可能適合所有學科內容的學習。今天我們學習另外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就是刻意練習法。我們從刻意練習的意思是什麼、原理是什麼、怎麼做和實施要點,四個方面來講解。

一、什麼是刻意練習

這個得舉個例子,比如學習打乒乓球。我們最開始,是什麼都不會的,也就是菜鳥階段。怎麼發球、怎麼接球全部都一無所知。這個時候,我們要想學習打乒乓球,就會找個會玩的人一邊打一邊練。經過一段時間,我們就能逐漸的進入狀態,達到一般人的平均水平。這個時候我們就能玩的不亦樂乎,找一個對手盡情廝殺啦。

我們會發現這個過程,我們學習的非常快。可是後面一段時間,就會達到瓶頸期。大部分人很可能打乒乓球打了三年、五年還是那個水平。甚至打了十年乒乓球的人和打了一年乒乓球的人,還是打了個棋逢對手,甚至十年經驗的人還打不過一年經驗的人。

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是學習方法不對。僅僅是重複一樣的動作的學習方式,效率實在是太低了,甚至一點作用都沒有。有些人寫作寫了十幾年,還是那個水平,文章依然還是寫得非常爛。老舊的學習方法只能讓你原地踏步,甚至越來越落後。

這種簡單重複的學習方式十分低效。學習時間的長度,不代表你水平很高。你需要牛必的學習方法,那就是刻意練習。《刻意練習》一書是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家艾利克森的著作,他在「專業特長科學」領域潛心幾十年,研究了一系列行業或領域中的專家級人物:國際象棋大師、頂尖小提琴家、運動明星、記憶高手、拼字冠軍、傑出醫生等。

他發現,不論在什麼行業或領域,提高技能與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則,他將這種通用方法命名為「刻意練習」。

對於在任何行業或領域中希望提升自己的每個人,刻意練習是黃金標準,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強大的學習方法。

二、刻意練習的原理是啥

想知道刻意練習是啥,得先知道兩個知識點:穩態原理和心理表徵。

1、穩態原理。就是說,人類具有超強的適應能力。

舉幾個身體方面的例子:手上的繭子、壯大的肱二頭肌、變瘦的長跑運動員。

當一個人從事搬運工作,而且他總是不帶手套,那麼時間一長,他的手上就會生出繭子,來保護他的手指。如果一個人酷愛鍛煉,每天都練習啞鈴、俯卧撐啥的,那麼用不了多久,他的肱二頭肌,就會壯大。長跑運動員經過長期的訓練,身材會變得修長,以保證他能跑的更快。

同樣人類的大腦也具有這種適應能力。

比如這些:4歲就會彈奏小提琴,童年時代就能寫出多部名曲的音樂家;瞬間記住幾百個隨機數字,一秒內說出某個日子是周幾的記憶大師;同時和幾十個人下盲棋獲得全勝的象棋大師。

這些都是經過不斷的訓練,致使大腦的某一部分持續得到刺激鍛煉,最後變得異常強大。就像鍛煉得十分粗壯的肱二頭肌。

我們學會了打乒乓球後,每次打球只是重複使用之前學會的技巧。大腦進入了穩態,就不再繼續增長,打乒乓球的水平就得不到提高。

2、心理表徵。這個有些難懂,他的定義是這樣的:「心理表徵是一種與我們大腦思考的某個物體、觀點、信息或者其他事物相對應的心理結構」。

這是啥意思呢?舉個例子你就明白啦。比如象棋大師,一份下了一半的棋局,讓象棋大師一看,就知道目前的局勢是怎樣的、雙方誰更佔優、優勢的一方該怎樣保持、劣勢的一方還存在哪些翻盤的機會。這就是經過多年積累的心理表徵,是經驗、練習長期積累的結果。

心理表徵的質量和數量,是牛人和普通人最大的區別。

做刻意練習有兩個要求:第一,要不斷打破穩態。也就是不斷給自己設定存在一定困難的目標。這保證你的大腦不要在舒適區保持穩態,而讓他不斷的刷新自己,不斷進步。第二,構建和改進心理表徵。把你的學習領域的案例、知識等,不斷注入自己的思想,形成一種邏輯思維方式。也就是讓他成為你遇到問題的自然反應,成為一種本能。

三、刻意練習要怎麼練呢

我們先想一想,像劉國梁、王勵勤、馬琳他們這些頂尖的乒乓球運動員,是怎樣練習打乒乓球的,他們可不是每天打比賽來做訓練的。

他們是分步練習的,把乒乓球比賽的各種技巧一一分解,逐步的大量的訓練。

比如練習發球。他們不會發一個球,在撿起來在練發球,這樣效率不高。他們會拿來一籮筐的球,一個一個的發,這樣同樣時間內能訓練很多次。直到自己的大腦、肌肉都形成了機械記憶。一個動作,好像不用經過大腦,自然而然就能做好。

就這樣練習發球、接球、步伐、推擋、對攻、力量等。一步一步的練,一點一點的成長。大腦在不斷的刺激下,發展強大,就像那個強大的肱二頭肌。

那麼我們具體該怎樣刻意練習呢?

這裡介紹五個步驟:1、找一套科學有效的訓練方法。2、不斷拆分任務,化難為易。3、突破舒適區,不斷適度挑戰自己。4、大量重複練習5、檢查反饋。6、產生和改進心理表徵。

找到好的找指導老師是非常重要的。為什麼呢?他能幫助你拆分目標,化難為易;

制定計劃,科學執行;提供反饋,調整改進。這裡的指導老師,不一定是人,也可以是一本教材、網路上的課程或者網路上的朋友。您可以關注「快學8」,可以得到一些學習上的指導。

那麼,具體如何執行,如何設計自己的刻意練習體系呢?這裡以寫作練習為例子,進行講解:

第一步:找一套科學有效的訓練方法。將你所要學習的目標,進行拆分,設計訓練方法。學習寫作,也就是寫文章。要完成這個目標需要掌握哪些東西呢?一篇文章由詞語、句子、段落,以及文章的框架和中心思想。這就將寫文章這一個不太明確的目標,分解成了可以練習的幾個小目標。

首先,我們可以進行辭彙的積累。這個可以通過漢語詞典、成語詞典進行學習。比如學習成語,可以設定量化的目標,比如每天學習背誦成語詞典幾十個,在幾個月內學習一遍。背誦的同時,用該成語造句,體會好這個成語怎麼使用。

還可以進行句子的練習。剛剛用成語造的句子,是否豐滿有力,是否讀起來優美或是鏗鏘有力呢。如果是,能否進一步優化,把句子拉長,甚至擴展成段落。如果讀起來沒味道,就更需要去擴充改進。

在日常的工作、學習閱讀中,遇到經典文章要注意搜集、整理。梳理出好文章的框架、好的中心思想。按照這種結構去模仿練習。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和時間精力,設定能夠達到的目標。反覆練習。

第二步:不斷拆分,化難為易。文章的類型千變萬化,結構、思想也都不盡相同,這麼能夠模仿好呢?有時候執行起來真的好難。如果你覺得難,無法找到切入點,那一定是你拆分的還不夠細。進一步拆解就好啦。

比如開頭寫不好,你就要每天找幾個你喜歡的開頭風格,去仿寫。文章框架梳理不好,你就整理幾個文章框架。如果覺得不好找,有一個方法就是找到一位你十分喜歡的作者,把他的文章全部找到。按照上面的方法,反覆的琢磨、反覆提煉,找到差距、縮小差距。直到你的寫作水平接近他,甚至超越他。這時候,可以繼續尋找一位更值得學習的新目標啦。

第三步:突破舒適區,不斷適度挑戰自己。這個主要是堅持,不能偷懶。尤其是自己取得了一定成績以後。當覺得自己水平有所提高,就給自己放假。或者覺得自己學的可以了,就不在練習,導致前功盡棄。

這裡可以在自己完成階段性目標以後,給予自己正向的獎勵。比如將一直想買的書、衣服、電子產品等作為禮物。在設定目標的時候,就設定獎勵,會加大自己努力的動力。

第四步:大量重複性訓練。由於每一個訓練耗費的時間都很短,所以可以大量的重複性練習。辭彙的積累練習,句子擴寫、拆解練習,文章邏輯訓練等。頻繁的重複性練習,不斷改進、提升自己的訓練目標。

第五步:檢查反饋。經過一段時間的寫作練習,你的水平提升了沒有呢?你自己可能感覺的不明顯。如果有老師、同學,可以讓他們看你現在和過去的文章,他們可以給你寫作建議,告訴你別人的感受。比如文章有哪些進步啊,有哪些欠缺,哪裡可以改進,怎樣寫會更好等等。也可以發表在網路上,讓萬能的網友閱讀品鑒,看大家怎樣評價。

第六步:產生和改進心理表徵。大量的重複練習就會形成關於寫作的心理表徵。不斷的堅持,又通過各種反饋不斷改進之後,最終的結果就是你的寫作能力,得到了持續的提升。

四、實施要點

第一、要克服三個錯誤的認識。基因決定論、時間積累論、努力至上論。

我們總認為別人家孩子學習好,是人家聰明、智商高。智商只是原因的一小部分,關鍵還是學習的方法、學習的效率。

時間積累論呢?不是學習的時間越長學習效果越好,有目標有效率的學習,效果遠遠好於沒效率的練習。

努力至上論呢?只努力,方法不對,就會白費了全部功夫。不要迷信只要付出了、努力了,就會有收穫。

第二、務必走出舒適區。適當超出能力、步子不要邁太大。人總是趨向於穩定,想成長就要打破穩定。我們開始每次的訓練,可以小幅度的提升目標,慢慢提升,不要操之過急。

第三、盡量找到好老師。好的指導老師、好的指導教材、好的指導課程,很多時候可以使你事半功倍。

第四、次數和質量並重。每次訓練的時間要儘可能短,次數要儘可能多,這樣有助於大量的刻意練習。要保證每次訓練都有質量,並能改進提升自己。

第五、一定要有反饋機制。通過反饋,能夠找到你的不足,在認真查明原因,想出有效的改進方法,去持續改正提高。

想學到更多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快學8」。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