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平穩的陸地上,通過經緯度來確定自己的位置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然而,一旦到了茫茫無際的汪洋之上,就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了。貫穿南北極的緯度通過白晝的長度、太陽或恆星的高度可以輕易確定,與經線交織的緯線的測量就不那麼容易了。當時的船員們通過船上的擺鐘來知曉家鄉時間,再通過觀察太陽位置得知所在地時間,通過計算從而得知自己所在的經度。可以說這兩個時間的準確性決定了測算結果。然而當時的船隻上所配備的只是普通的擺鐘,航行過程中船隻的顛簸和溫度、濕度的變化都能使擺鐘產生巨大的誤差,這種誤差直接導致了殘酷的死亡——1707年10月22日,英國海軍四艘戰艦在離英格蘭南端大約20英里的錫利群島(Scilly Isles)附近測錯了經度觸礁沉沒,2,000名船員葬身魚腹。這個著名的慘痛事故在當時不是個例,但這個案例推動了航海計時計數的發展。

人類的航海史浩瀚難書,計時技術在航海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最用。如今,我們聊到航海史,下面這些名字,不應該被忘記。

1714年,英國政府懸賞2萬英鎊徵求精確測定經度的方法,重金之下,一堆江湖術士跳出來揭榜,提出了類似魔法藥劑種種玄幻的方法(也是令人十分絕望了),直到名不見經傳的鐘錶匠約翰·哈里森的出現,這事才算真正有了眉目。哈里森製作出了一台巨大的座鐘,用兩根彈簧把兩個金屬鐘擺的兩頭連在一起,從而使鐘擺的擺動頻率不受重力影響,這個名為「蚱蜢腿」的裝置直擊問題要害,經過短途航行驗證,它所測量的經度數值比當時所有的方法都要準確。

▲哈里森製作的H1座鐘

這個座鐘被命名為H1,此後的十幾年間,哈里森不斷改良,又製作出了更精準的H2、H3及H4,到H4時,尺寸已經從龐然大物縮小到近似懷錶了。哈里森的兒子帶著H4遠征牙買加,經過81天的海上還行,只慢了5秒鐘,大致相當於3公里,遠遠小於經度委員會制定的誤差標準。

▲H4的尺寸已然接近懷錶了

然而,自古最難測算的總是人心,在重金面前,滿腹經綸的科學家也難以把持,當時的皇家天文台台長馬斯克林沒少給哈里森穿小鞋,以各種方式拖延,當然哈里森也不是包子,憤而去英王喬治三世面前告了御狀,終於在1773年拿到了全額獎金——然而此時他已經80歲了。

群雄逐鹿的年代,眼看著英國成立了經度委員會,法國也不能閑著啊,1795年,法國國民工會成立了經度委員會,1814年,路易十八在巴黎任命阿伯拉罕-路易·寶璣為法國經度委員會成員,這裡所說的寶璣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製表巨匠。

▲1822年1月14日向法國海軍出售的N°3196航海天文鐘

1815年,寶璣被路易十八授予「法國皇家海軍御用精密時計製造師」的榮譽稱號。此後寶璣為法國皇家海軍打造了一批優秀的精密航海鍾,這些航海鐘被裝在紅木或胡桃木製成的保護盒內,並搭載了萬向懸吊式避震系統,確保航海鍾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均能保持水平穩定。

1846年,23歲的製表師尤利西斯·雅典在勒洛克創立了瑞士雅典表,致力於製造精準的航海天文台鐘。雅典表的航海天文台鐘擁有八天的動力儲存顯示和兩個對稱連接、能抵消因船身晃動對計時精準度產生影響的鐘擺。當時,納沙泰爾天文台發表一份關於天文台性能報告指出:雅典表在1846年至1975年期間共獲得超過4,300多張機械航海時計證書,相當於總頒發數量的95%,產品質量毋庸置疑。因卓越的製表技藝以及創新的科技技術,雅典表被認定是製造航海天文台鐘的專家,成為世界各地船長最堅實的依靠。19世紀70年代,全球超過50多國海軍指定雅典表航海天文台鐘作為海軍艦隊的標準配備。

1853年,年僅25歲的製表師朱麗亞斯·阿斯曼在德國製表重鎮格拉蘇蒂開設了製表工坊。朱麗亞斯·阿斯曼或許是全世界最棒的觀測表製造師,他所製造的觀測表精準、可靠,尤其是在極端天氣下,因而是海軍軍官、飛行員以及探險先鋒們不可或缺的工具。1910年,挪威探險家羅爾德·阿蒙森通過漢堡的德國海軍學院買下了一枚由朱利亞斯·阿斯曼工作坊製造的觀測懷錶,次年,阿蒙森率領其探險隊完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征服地理南極的壯舉,在阿蒙森隨身攜帶的多枚觀測表中,就有這一枚。

如今,航海活動已經有了更先進更穩定的GPS定位技術,航海鐘的實際作用已經退出了歷史舞台。但是這種機械測量的精神卻保留了下來,如今,許多品牌仍然還在推出擁有航海基因的鐘錶作品,以緬懷那段崢嶸歲月。

前不久,雅典表發布了三款航海系列領航者腕錶,纖薄優雅,專為現代都市精英人士所設計。腕錶搭載UN-118自動上鏈機芯,配有60小時動力儲存和專有的硅材質技術,並獲得瑞士官方天文台(C.O.S.C)認證。錶盤有白色或藍色兩種,令人想到海軍的制服,錢幣紋凹槽表圈以及纖薄的殼型流露出現代精英感。

這枚航海系列的新成員展現了另一項迷人的複雜功能——時間等式,即「真太陽時」和「平太陽時」之間的差值。通常這一功能都是通過錶盤上的扇形區域或小錶盤顯示,佩戴者根據錶盤顯示的平均太陽時間,通過加減時差,心算出真實太陽時間。而這枚腕錶顛覆了這一設計,通過兩個獨立的分針同時顯示真太陽時與平太陽時,為佩戴者省去了換算這一步驟。

這座孤品航海鍾是2016年萬寶龍為慶祝品牌誕生110周年而推出的作品,高93厘米,56厘米的重型花崗岩底座來自著名的時鐘製造商Erwin Sattler,搭載萬寶龍MB13.98機芯,這是一枚帶世界時顯示的手動上鏈機械機芯,直徑15厘米,高9.5厘米,動力儲存15天。這款航海精密時鐘使用位於鍍鎳黃銅框架中的萬向懸架系統保持平衡。即便當船隻偏向一側,由於錶殼以8顆滾珠軸承安裝固定,時鐘仍完美保持水平,精準運轉,並以指向0至27刻度的向下箭頭指示船隻的橫傾,是美學外觀與航海功能的完美象徵。

格拉蘇蒂原創的議員觀測表又稱航海表,旨在喚醒大航海時代的夢幻歷史。腕錶錶盤上的指針、刻度圈等細節處塗覆了磷光材料,可在白天吸收光線,然後在夜晚發光。腕錶搭載Calibre 100-14自動上鏈機芯,動力儲存可達55小時(+/- 10%),錶盤上設有「Ab Auf」顯示以實時指示動力儲存。採用44毫米緞面拋光精鋼錶殼,可配黑色小牛皮錶帶或拋光精鋼錶鏈。

得名自大航海家哥倫布,這枚腕錶成功解開了腕錶精準度的三重方程式:以高振頻將時間分割為同等區段,以重力控制系統消除影響走時精準的地心引力作用,並以芝麻鏈傳動裝置消除等時性差距。搭載的是真力時EI PRIMERO 8805型手動機芯,動力儲存至少50小時。45毫米玫瑰金錶殼搭配棕色鱷魚皮錶帶,展現出尊貴感。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