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上有個很著名的故事,叫把信帶給加西亞。

這個故事很簡單,大概就是是一個認把一封信送給一個叫加西亞的人。但是半路上加西亞劉已經死了,送信的人得到這個消息以後,並沒有停下,而是排除一切困難,把信送到了目的地。

如果是對普通人來說,在得到加西亞已經死去的消息後,就會放棄,不會再去了,因為加西亞已經死了,送不送都已經沒有意義了。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選擇。

但這個故事想要表達的意思是,這種普通人作為員工,都只是把工作當成一張飯票,做事都是要先確定有沒有意義,如果沒有意義,知道自己只是徒勞,就只是敷衍一下就完了。

而這個在知道加西亞已經死了之後,卻仍然堅持把信送到目的地的人,對任何一個團隊來說,都是非常可貴的員工。因為他忠實執行了自己的任務,也就是把信送給加西亞。

不管加西亞是否還活著,他仍然堅持把信送到目的地,是因為他得到的命令是把心送給加西亞,這個命令的前提沒有設定加西亞仍然活著。所以,哪怕加西亞已經死了,仍然把信送到,才能算是完成任務。

從這個角度看,成才就屬於普通人,而許三多屬於在知道加西亞死後仍然堅持把信送給加西亞的那種人。在知道加西亞死後,成才會放棄繼續執行任務,而許三多會堅持執行。

這也是鋼七連最為自豪的六個字口號,也就是不拋棄,不放棄的意思。不拋棄任何一個戰友,一定會執行任務到最後完成。

在測試的時候,伍六一為了掩護許三多而受傷,許三多堅持帶著伍六一向終點前進,這就是不拋棄。而成才在意識到只有一個名額的時候,扔下了伍六一,選擇了自己衝到終點。這就已經背棄了不拋棄這三個字。

在進行考核的時候,出現了同樣的問題。其實那個測試的基本設置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然後看每個人在這種極端狀態下會怎麼決定和選擇,來考察每個人的意志品質。

成才在關鍵時刻再次誤判,在意識到這個任務根本就不可能完成,而身邊的隊友都已經犧牲的情況下,他認為自己再堅持也沒有意義了,就主動選擇了放棄。

但許三多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也仍然選擇了繼續執行任務。所以,最後評議的時候,袁朗說成才仍然是不合格,而許三多是最接近完成任務的人。就是因為成才沒有做到不放棄,而許三多做到了。

袁朗的解釋是,因為現代化的戰爭非常殘酷,傷亡率也很高,而且傷亡率最高的永遠都是新兵,所以他要儘可能讓他的戰士在第一次實戰到來之前就經歷更殘酷的戰爭,所以他要儘可能模擬極端狀態,來考察每個人的決定和選擇。

也是在這個意義上,成才其實一直都沒有理解鋼七連的精神。

高城在講話的時候說過,別的部隊最光榮的都是各種大功特等功之類,但是鋼七連最光榮得記錄是在一次戰鬥中,全連只剩下兩個人的時候,他們仍然在堅持執行戰鬥任務,一直到被後援部隊救下來。這就是不放棄的意思。

而後來的劇情也證實了袁朗的判斷是正確的。在之後的對抗演習中,高城和袁朗的部隊對抗的時候,袁朗都已經被俘了,但是袁朗認為他仍然有機會翻盤,因為許三多雖然失去了消息,但並沒有陣亡或者被俘。

不久後,果然是許三多一個人衝到了高城的指揮部,完成了他的任務,實際上也意味著老A部隊也翻盤了。因為這意味著他們打掉了高城的特務營的指揮中樞,可以視為勝利。

最近的電影《流浪地球》里,其實也有這種情況。在得到杭州已經被毀的消息後,救援隊的任務實際上已經失去意義了,但作為救援隊指揮官的上尉王磊仍然堅持繼續前進,其他還活著的人也沒有放棄,都跟著他一起行動。這也是《士兵突擊》里說的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和許三多是一樣的。


袁朗曾經說過,成才更像曾經的自己,我想這也是他為何不要成才的主要原因吧,因為袁朗心裡很清楚,那個和曾經的自己一樣急功近利的成才不適合A大隊。

在考核結束時,袁朗和成才的對話對袁朗不要成才的原因進行了詳細且細緻地說明。成才的心裡沒有那六個字,「不拋棄、不放棄」,這六個字是七連的根,成才心裡沒有這六個字說明了他心裡沒有七連,用袁朗的話說,七連只是成才一個過路的地方,而A大隊也是成才一個過路的地方。

袁朗清楚地知道成才所追求的是名利,在鋼七連時是如此,在A大隊進行特訓時亦是如此,為了名利,成才離開了鋼七連去了紅三連,同樣是為了名利,成才再最後時刻拋棄了伍六一和許三多,還是為了名利,成才沒有拉住27號。而A大隊是斷然不會接受一個只在乎名利心裡卻沒有戰友的士兵的,因為A大隊的每一個士兵隨時都要把自己的生命託付給自己的戰友。

和成才不同,許三多是一個單純善良的人,誰對他好,他就對誰好,班長對他好,為了班長他拚命地努力。在努力的過程中許三多明白了什麼是戰友與戰友之間的情誼,雖然一開始七連的大多數人不接受他,但是他通過堅持不懈地努力逐步地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同時,許三多也融入到了大家的生活中。在許三多心裡,他去過的每一個地方都是家,他的每一個戰友都是他的親人。

袁朗在初識許三多時就看到了許三多身上的很多優點。為了逮捕袁朗,許三多忍受著手被踩踏的苦痛也不放棄,這正是鋼七連「不放棄」的精神;當袁朗問許三多事都願意跟他走時,許三多的那句「我是鋼七連第四千九百五十六個兵」正是鋼七連一直恪守的「不拋棄」精神的體現。A大隊需要的正是像許三多這樣的士兵,所以,袁朗從一開始就看中了許三多,許三多更像現在的袁朗。

所以,袁朗不接受成才也可以說是袁朗不接受曾經的自己,而袁朗喜歡許三多也可以說是袁朗認可了現在的自己。很多時候,我們不也是如此嘛,《士兵突擊》這部電視劇優秀也就在於此嘛,它能夠讓我們認識自我,不是嗎?


因為兩個字,簡單。

換到電視劇中,許三多給自己的評價是「我就是一個不高不低不好不壞的兵」,袁朗補充「一個很安分的兵,不太焦慮,耐得住寂寞」

許三多在村裡就是一個木訥的人,沒有那麼多心思,連他爹都看不上他,可以說一切的價值都是建立在當兵以後,遇到了一個永遠不拋棄他的班長史今,於是最早他憑著對班長的感情支撐著完成了從一個普通人到一個兵的蛻變,那時候他學會了「不拋棄也不放棄」。

後來,班長走了,連隊被整編,所有的人都走了,他憑藉著那句「不拋棄也不放棄」守著這個連隊,再後來連長也走了,在袁朗把他帶走前,他已經守了連隊一年多。

袁朗對他的看法源自於自己被許三多俘虜,那個無論被怎麼打擊都緊緊咬死敵人的態度,明知是演戲也無比執著的做法,讓袁朗看到了一個兵的根本,所以袁朗大一開始就對許三多刮目相看,哪怕他真的不聰明,甚至有些愚鈍。

後來的防化演習中,成才的弱點徹底爆發,而許三多的短板卻成了他最大的優點。成才過於精明,計較得失,在最危難的關頭就會走不下去,他內心的恐懼戰勝了作為一個軍人應該在犧牲前都堅持完成任務的決心,所以袁朗不要他,即便除此之外成才萬般好。

反觀許三多,在平時永遠是服從命令,個人主義接近於零,可當自己以為戰友都犧牲了,卻能獨自去儘力完成任務,他的愚鈍也許在任何角度都是一個缺點,但作為一名軍人卻成了最寶貴的東西。因為他簡單,所以他無比堅韌。

成才直到去了三連五班的草原上感受了草原上的寂寞,才明白自己跟許三多的差距,才明白了為什麼袁朗不要他,才明白頂著這孤獨修路的許三多有多安分,而自己有多焦慮。什麼都想要,最後卻什麼也得不到。

士兵突擊的最後一集中,袁朗說最像自己的其實是成才。但後面沒說的是,正因為如此,他才明白許三多是如此珍貴。


這部《士兵突擊》,我刷了很多遍,在我心中地位甚高。就我個人淺見,這部戲是圍繞「不拋棄,不放棄」這六個字來刻畫人物,是整部劇的靈魂。

袁朗對於兩個人的初步印象都不差,並不存在一開始的偏見。記得三多活捉袁朗後,在裝甲車裡的那段對話,袁朗是誇獎過成才的。至於為什麼到後來就一個待見,一個就不待見了。我歸納為兩點

第一:對「不拋棄」的堅持。成才和三多參加老A的選拔賽,在最後的衝刺階段,三人小組快要接近終點時,突然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在名額只剩兩個的時候,成才拋棄了伍六一,而三多選擇堅持。記得劇中成才在衝刺時,袁朗是拉了成才一下的,可能這個時候,兩人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見面,袁朗心中對成才的印象不會太好。

當然還有後面A大隊訓練期間,成才把隊友當做對手,而不是兄弟。在軍隊中,如果我不能把我的後背放心託付給你,你讓我如何對你信任呢?

第二:對「不放棄」的堅持。三多的成長過程離不開幫助過他的人,當然也是自己的不放棄才成就了他。劇中化工廠的那次考核,三多在預估隊友都不在的情況下,並沒有選擇放棄,一直堅持到最後,成為了最出彩的那個。而成才卻選擇了放棄。是想如果這不是考核,而是真實事件,成才的放棄會造成多大的傷亡。A大隊執行的都是相當艱難的任務,一點點失誤,帶來的後果不可預估。遇到困難不是想著解決,而是放棄,這樣的人袁朗怎麼會待見。

小結:以上就是本人的看法,歡迎各位在評論區抒發自己不同的觀點,謝謝。


軍隊講究的是團隊意識,如果一個人太過自我他根本不適合當兵更別說特種兵了。成才就是這樣的人事事以我為中心,其實這也沒有錯不過這種人不適合部隊,而許三多恰恰相反他願意為了大家默默付出不拋棄不放棄。

袁朗不要成才的原因就是他太過自我,沒有團隊精神為了利益可以放棄戰友。當初成才私自聯繫離開鋼七連,居然事先連招呼都不打臨走時直接跟連長說了一下,當時連長很生氣直接潑了他一臉啤酒,他違背了鋼七連的誓言「不拋棄不放棄」。

在老A選拔賽中在最後只剩兩個名額的情況下,他拋棄了戰友獨自跑向終點,在成才眼裡他們不是戰友只不過是一個競爭對手罷了,少一個人自己贏的機會就大一點。而許三多為了戰友始終不拋棄不放棄,在後來的老A演習中許三多明知道是一車化學品,卻獨自將車開到野外而成才卻選擇了放棄,許三多的這種不拋棄不放棄犧牲自我的精神正是袁朗看中的。


這部電視劇當年很火,在部隊的時候我們關於成才和許三多也做了討論,當然想法不一!就我個人來說,從帶兵人的角度來說,大部分人還是喜歡成才多一些,成才聰明,靈活,有眼力見,為人處世和軍事技能都很好,兵也好帶,而許三多比較木訥,言語不多,新兵軍事技能不好,可以說是班裡拖後腿的人!

但是最後為什麼袁朗要許三多不要成才,實際上我認為有一點就夠了。那就是許三多真實詮釋了部隊不拋棄不放棄的戰友情懷,在危難時,能不顧個人安危,名譽,哪怕是犧牲,也要和戰友在一起,而成才先前欠缺的就是這種精神,太關注個人,忽略集體,放棄戰友!

軍人就是團結作戰,講究集體主義,每個人對戰友都是一面保護牆,互相依託,互為依靠,因為每一次出發就意味著犧牲,所以不拋棄不放棄在部隊尤為重要!


《士兵突擊》這部電視劇,我看了很多遍,「不拋棄,不放棄」這個主題很感動人,也很鼓舞人心。

文學作品就是文學作品,文學作品宣揚的一定是積極向上的,而大部分文學作品都是脫離實際的。

男一號許三多的形象感染了許多人,不拋棄,不放棄,似乎成了《士兵突擊》熱播時,時髦用語,記得汶川地震之時,電視台所有的節目都停播了,每個電視台都在報道汶川地震的實況,以及救援情況。只有《士兵突擊》在循環播放。他宣傳的只是一種思想。

回歸到現實中來,你們有誰看到了,類似許三多式的人物能成功?一個沒有學歷,沒有背景,呆呆笨笨的人,能夠成功的?可能嗎?多少俊才,沒學歷,沒家世都被埋沒了,何況許三多?

我不想按照電視劇所體現的,去分析袁朗為什麼拋棄成才,而選擇許三多。我只想說現實就是現實,電視劇只是電視劇。

這只是善良人的一種期許與渴求,回到現實,留下的一定是成才,絕對不是許三多。

謝邀請!??


不是不要,是他沒法通過考核。工廠爆炸考核,成才虛了,不是他的任務失敗本身,而是成才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自己放棄了。

戰爭很殘酷,真實戰場瘋掉的都有可能。但他們要的壓根不是普通人,心臟抗壓能力必須要出奇的強大。袁郎放棄成才其實是好意的。他不希望戰場上死更多無辜的生命。成才已經暴露了自己的缺陷,他沒能抗住壓力測試。就像一台機器,他的心理閾值已經被定格在那裡了。至於什麼沒朋友的理由也不是重點,電視劇需要罷了。實際上在這種部隊里,大家更願意和強者一組,是不是朋友不重要,重要的是物理值高,你能獲得更大的戰鬥值。成才即便留下來,誰願意搭夥這樣一個隊友?完成任務的時候,別人沒瘋,他先瘋了,這不是扯呢么。從袁郎的角度講,要了他就得搭上三個人配合。而且派任務的時候還得先思考一下有沒有可能把他瞎瘋掉,這不扯呢么?

所以袁郎打死不要就是簡單的考核失敗。他不需要有致命瑕疵的隊員。

至於許三多,本來就傻,但戰鬥能力和戰鬥意志非常強大,做掩護撤退的炮灰非常合適。就這麼簡單啊。


袁朗與許三多的第一次見面,袁隊長本人曾經對許三多做出了一個簡短而又經典的評價:你是不是還有個外號叫死心眼?

為什麼袁朗評價許三多是死心眼,這就要講到兩人初次見面時,702團所進行的那次山地實彈演習,702團與軍區某支神秘的藍軍進行交手,結果被打得一敗塗地,作為702團頭號主力的鋼七連更是被對手斃得滿地找牙,打出了9比1的傷亡比,鋼七連到底擊斃了多少老a劇中並沒有強調,但考慮成才曾經擊斃四個老a,許三多俘虜了袁朗,也就是說鋼七連僅僅為了消滅這五個老a,就整整報銷了全連45個人,可見在演習的最後時刻,鋼七連的建制早已經被打殘,以至於在演習還沒有結束的時候,鋼七連已經全面轉入防守等待演習的結束,鋼七連的三班,即許三多的班只剩下許三多和白鐵軍,前者在各陣地四處遊走還與成才聊天,白鐵軍甚至在「陣亡官兵」的旁邊開起了追悼會,可見,全連已經失去了戰鬥力和抵抗意識。

可偏偏在這個時候,帶著娛樂心態的袁朗,單槍匹馬再一次對鋼七連發起了個人狙殺,連續擊斃白鐵軍和成才,已經喪失抵抗意識的鋼七連也只能躲在陣地里毫無目標的四處放槍,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不拋棄不放棄這個概念似乎在鋼七連的意識中已經消失,可偏偏有一個人卻單獨把它撿了起來,孤身一人衝出陣地追殺撤退的袁朗,這個人恰恰就是許三多。

追上了袁朗兩個人展開了肉搏,在演習已經幾乎結束,有過實戰和殺人經歷的袁朗不想出重手的情況下,幾次對許三多的攻擊都沒有用盡全力,只想擺脫這個士兵的追捕全身而退,不曾想眼前的這個列兵卻像發了瘋一樣,不顧死活的追殺袁朗,最終把袁朗堵在了懸崖邊,袁朗無奈的選擇了放棄,但也在這一刻,他注意到了這個特殊的士兵。

隨後在老a的選拔上,袁朗依舊對許三多格外重視,之所以如此注意這個普通的士兵,其中的原因簡單而又現實,正如後來袁朗與吳哲對話時所說的話,老a是一支頻繁深入絕境的部隊,所以在老a隊員面前的只有絕望沒有希望,只有絕對的心理素質和意志力的人才有資格在這樣的部隊生存,不拋棄不放棄一直號稱是鋼七連的風向標,但實際上執行這條信念最嚴格的恐怕並不是鋼七連,而是老a自己。

所以當他看見許三多不顧一切的為戰友報仇而對自己展開追殺時,他知道眼前這個士兵就是自己想要的人,在老a的選拔賽中許三多為了拖帶身負重傷的伍六一,險些浪費掉自己的資格時,這種信念更加深的進入到了袁朗的心裡,如果比拼軍事素質許三多斷然不是成才的對手,但在老a部隊整體的作戰行動中,尤其是身臨絕境之下,許三多卻是遠比成才更要值得信任的人,成才可以憑藉著自己的軍事素質走的很遠,卻與自己的大部隊越來越遠,只有需要更多的沉澱,成才才能徹底走向成長,這也是許三多能夠留下,成才卻只能離開的重要因素。


戰爭機器是什麼意思,就像是固定思維的機器人一樣,輸入程序,口令,就能幹活,直至失去活動能力,許三多就是這樣的人,其實許三多的思想政治覺悟並沒有他執行任務時顯現的那麼有高度,那麼絕決,但是他去做,也肯做,他就是袁朗心中獨一無二的戰爭機器,當然,袁朗也看到了許三多的情感很純粹!

而成才呢?袁朗在淘汰成才時說了幾個例子:

1、初次選拔時放棄了戰友伍六一;那時已經奠定了成才不屬於老A的基調;

2、化工廠考核時,成才放棄了執行任務,因為怕,因為沒有犧牲自我為國為民和團結、關心戰友的精神;

3、27打靶考核時,成才在知道結果的情況下沒有出於對戰友情的考量和在許三多多次規勸的情況下,仍拒絕阻攔27發飆,導致27淘汰;

4、在七連待了那麼長時間居然心裡也沒裝下「不拋棄不放棄」這幾個字,袁朗很失望;

總總跡象表明,成才既沒有戰爭機器執行任務的那種決絕,也沒有為國為民犧牲的大情懷,並且他目空一切,戰友情都沒有,袁朗很忌諱成才的所作所為!

袁朗的這個特種部隊,是有個大隊長的,但是在士兵選拔時,都是袁朗做主,袁朗是一個樂觀的,有生活趣味,有犧牲精神的軍官,他最欣賞的人除了許三多這個戰爭機器,就是吳哲,吳哲是有思維的現代技術型軍人,有家國情懷,有戰友情,有生活趣味,這些都是袁朗身上的品質,所以,袁朗十分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樣的士兵,什麼樣的戰鬥隊員與戰友!

這些品質在成才身上都沒有體現出來,反而是背道而馳,袁朗說,拿槍擊中目標永遠不是他選拔士兵的全部,話里話外也就是說,三觀不符合標準,槍打得再准,也不行,說不定哪天,後背冒涼風,回頭一看,手下士兵倒戈了,還打個屁仗啊?

這也是從側面告訴你,槍打不準,那就練,我們有一萬種方法能讓你打准,但是,你心中所想不是一個軍人所應該有的,那這種思想意識和思維模式是很難轉變的!成才就是這種兵(病)!

轉變思想意識和思維模式是「質變」,但是提高技戰術水平卻是「量變」,量變容易,質變很難。所以,成才被淘汰了!

即使最後袁朗接收了成才,在接下來的軍旅生活中,執行任務中,袁朗應該還是會時常敲打成才,或者在執行任務時把成才和許三多安排在一起,因為袁朗知道,成才和許三多在一起時,成才還是很在意許三多的,許三多的態度對成才來講是非常重要的,說成白話就是,成才能聽許三多的,那就出不了大亂子!也許化工廠那回,成才跟許三多分一組,許三多跟成才能一起把任務執行到最後,直至戰死,因為成才在部隊只有「當槍王」的信念和許三多這兩個依靠!

我是BLAH!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