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觀察:伊甸修繕計畫-羅賴把活力工程
IMG_20180722_072650.jpg

(出發時的行李,要自備睡袋,要睡在學校的圖書館)
 
這是我參與整個活動後的觀察整理,用很隨性的方式紀錄
 
我會參與伊甸偏鄉修繕計畫是因為看見朋友黃健榮FB 上的Po 文,當時考慮行程的關係,等到晚上再回覆,後來,稍微想一下,「先答應在喬行程」也可以。

這個行程是從7/22 ~ 7/29共8天,住在新竹縣五峰鄉桃山國小的圖書館。

伊甸的行程是23日開始,健榮提議要不要先上去看一下情況,我也覺得先去看一下會比較了解實際的情形。我是22日下午約1點左右搭健榮的車先前往目的地,健榮已經場勘過3次,所以對路況滿熟悉的。出發的當天是下雨天,而五峰鄉的山路比九彎十八拐還危險,大多都路寬只能容納一台車過,因此要會車很困難,中間還看到路旁的新落石。

這次的目標是風奶奶家,她年紀大了、行動不便,走路需要2支拐杖、視力也不好,房子據說40年沒整修過了。

IMG_20180726_102625.jpg
(一樓是風奶奶的家,外牆已經粉刷過了)

人員:
這次有4位伊甸同仁,參與志工的人有惇敘工商師生、在美國念書的學生、剛升高一、父子檔、水電師傅3人與我,過程中還有幾位師傅上來支援。
同時也有一組人是專門紀錄,可惜的是,這組人只跟拍前幾天,完工的當天沒有拍到,這是很可惜,不過,也提醒伊甸同仁自行拍攝,並將素材給對方。

材料:
活動一開始就遇到麻煩,因為貨車在高速公路上被攔的關係,材料到下午才抵達,換句話說,整個上午的進度只有一點點。當材料到的時候,是先借放在
嶋瀨教會(音同島)的停車場卸貨,將各種材料搬下車;木工的材料與工具、水電的材料與工具、水塔、水泥、板材等,東西還蠻多的。

水電:
這次最大的收穫是大概知道冷熱水的管路怎麼走、排水的重要。因為排水的關係,中間還花了很多時間與鄰居溝通,最終還是失敗,要自行想辦法將水排出。

風奶奶家是沒有水塔,所以只能用洗衣機儲水、大洗澡桶儲水,馬桶也沒有儲水箱;廚房、廁所都可以看到"明管",生活上需要用的水,就是在這些明管中流動。

,牆面還不是平整,一間廁所是5邊形,其中還有2面牆是有弧度,並且洗衣機放在廁所裡,洗衣槽裡是滿滿的水,所以,應該是拿來儲水用的。

在水電的施工,是沒辦法依照往常經驗施做,要考量奶奶的身高、力氣、手舉高、還要現場演戲,演一下看看可不可,不行又要再想其他方式做。

木工:
敦序工商這次修繕做了客廳的天花板、流理台的墊高、室內樓梯的手扶(60公分落差)、戶外的斜坡,這些工程大多數在老師的帶領之下完成。
在施做的過程中,可以看出從生疏到有一點點熟悉這個東西該該怎麼做,對學生來說,這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了。

清理:
惇敘工商因為也提前到的關係,已先重點式的清理、整理過。在清理雜物,可不只有蟑螂、蚊子、螞蟻、蜘蛛,還有蜜蜂會飛進來,還有看起來像是蟑螂卻又不太像是蟑螂的昆蟲。

在室內的飯廳往廚房有個60公分高的落差,這中間是有磚頭疊出樓梯讓奶奶走,因為太陡的關係,用打石機打掉了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冰箱,只要靠近就能聞到一股非常刺鼻的味道,有點像是肉腐臭的味道,當冰箱門打開,那個腐臭味是充滿整間房子與周圍,廚房、廁所、飯廳、房間、大廳都是那個腐臭味,現場聞過的人畢生難忘...要記得那台冰箱在那個位置有段時間了...
這台冰箱最後會被特戰大哥移走

親戚:
在修繕過程中,大約是第3 or 4天,出現1位穿著迷彩服的大哥,後來才知道他是風奶奶的女婿,聽說是海陸退下來,目前在外地工作,是接到老人家幾次電話,所以回家看看。
與伊甸的主任聊過後,才比較清楚我們這次來的目的。

不安:
我沒有特地去求證。我得知他們是排外的,這個他們可能是指桃山村或風奶奶家,因為怎麼會有人無緣無故來幫他修繕房子?還不用出一毛錢?是不是詐騙集團?還是什麼壞人?
就算提前做了許多溝通,提出了很多證明,或許還是無法走到「信任」這個層級,最後是因為看到「真的在修繕」,不是什麼奇怪的人、有問題的團體才放心。
對我來說,「伊甸」可能因為我聽過、看過,所以,我對它有些了解,因此,我願意相信。
可是,在風奶奶來看就不是這麼回事,她的生活可能就在這山上、山下,對於除了在地的訊息之外可能都不清楚,更何況無緣無故有人要幫他修房子,怎麼會有這麼好的事情,因此,對「外人」有防備,或許這個防備不只如此,別忘了風奶奶的眼睛也不好。
以我的觀點來看,「信任」或許是這次修繕工程最重要收穫。

食物:
這次幫我們煮飯的廚房阿姨我們稱呼她二姐,是風奶奶的親人,這次多虧她,每天的食物都很好吃,很厲害的手工仙草、來自白蘭部落的高麗菜、厲害的竹筍。
如果住在這邊久一點應該會胖很多~~~

人際:
從風奶奶到二姐,到與周圍鄰居的關係都還蠻緊密的,街上的住戶問我們來做什麼,只要回答去修風奶奶家,那大概都知道是哪戶人家,這與都市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都市偏鄉兩者有非常明顯的差異~

印象: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在美國讀書的大學生、考上明倫高中的高一生、
大學生是暑假回來台灣2個月,他上網搜尋時看到活動就參加了,而且活動結束後,就要去陽明醫院/大學實習了,而且他很認真的學電線管路、接線、電燈安裝
高一生,他父親好像也是海陸退休,原本有考上中正預校,因為家人的建議,所以,選擇念普通高中,願意合作、願意提問、很投入在修繕的工程中


大整理:這邊寫由我的洞察與想法

水電:
這邊有聽到比較多冷熱水配管溝通,因此,會比較了解水電師傅想怎麼解決水的問題,而且又因為現場的環境變數很多,施做的方式是改了又改,改了幾次後,確定可行才真正做下去。
電的部份,因為自己的有配過大廠房、辦公室的電線、網路線、電話線等,所以,很快就熟悉,算是複習

木工:
木工的施做方式沒聽到、工法沒聽到,這個是大遺憾。
這次有天花板與斜坡的施做,因此結構上必須考量與環境的配合,怎麼讓木頭的「力」發揮到最大,這個就是木工專業之一,可惜沒聽到。
而且木工的材料有限,做錯了,就必須想辦法讓東西可以完成。

油漆:
我比較少提,因為這次活動我接觸的少。現場有人教「刷油漆第一道如果是上下刷,第二道要左右刷,這樣才能把第一道油漆蓋過去,顏色也會比較均勻」
實際實驗後,看到的顏色,不同方向的油漆顏色比較均勻,相同方向的油漆顏色就有深淺。

紀錄:
這次有三波影像紀錄。我覺得有些地方還蠻不足的...
1.伊甸委外的工作室
2.伊甸自己的公關
3.新聞媒體

1.伊甸委外的工作室
只有活動前期的影像紀錄,然後就離開了,中期、後期與完工都沒有。
我第一個猜測是預算的關係,我也把這個部份對伊甸的工作者說明,也請他們多拍一些影像與照片當作素材,並且將素材提供給工作室,希望這次的活動能有個完整的紀錄,可以的話,經由這支影片在未來可以邀請更多人參與

2.伊甸自己的公關
不了解伊甸公關運作的模式,印象中只出現1天,是在活動中期的時候,最重要的完工沒有出現...
完工是最容易引發個人情感的時間點,並且是最有機會獲得人與人之間的共鳴

學到什麼?
了解到什麼?
收穫最多的是什麼?
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下次如果時間允許的話,你會再來嗎?

將一群人投入之後的成果記錄下來,人透過影像紀錄看到成果中展露出的情感會因此被吸引。
所以,我覺得還蠻可惜的

3.新聞媒體
這次媒體報導的內容,以聯合報為主,約2篇,感謝聯合報~
網路上大約8篇左右的新聞報導,內容是以敘事性,
著重在「誰、哪些人、什麼時間、在哪裡、做了什麼事、過程發生了什麼」
簡單來說就是人、事、時、地、物,
有幾個議題沒有被提到,還蠻可惜的,像是

偏鄉修繕?這件事情是只有伊甸會做,可以做,還是每家基金會都可以?
怎麼會找到新竹縣五峰鄉這邊?中間的過程是什麼?
偏鄉老人居住的困難?
城市的老人居住有人討論,偏鄉呢?

以上
未來伊甸的活動,也歡迎大家參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