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林國賓】

NBA總冠軍賽結束後,球迷焦點隨即擺在年度選秀上,而新秀能不能進入NBA或是選秀順位的高低,往往取決於選秀前的面試表現。

■The interview remains critical in the NBA draft process.

6月中旬,一家芝加哥時髦飯店的16樓,一名即將成為職業球員的選手走出電梯,難掩心情愈來愈緊張。他已準備好面對NBA(美國籃協)選秀流程中最難以預測的環節─面試。

在1樓的大廳,洛杉磯湖人隊的魔術強森(Magic Johnson)與總管佩林卡(Rob Pelinka)正與朋友聊著天,假裝沒看到球迷以他們為背景玩自拍。當一群經紀人寒暄之際,快艇教練瑞佛斯(Doc Rivers)則接受幾位記者的採訪。

這家芝加哥「壯麗大道大飯店」,儘管大廳一片喧鬧,真正的重頭戲則是在樓上舉行的面試。

在NBA正式選秀之前,在風城將舉行兩天共約300場的面試。這些面試無比重要,可讓球隊近距離了解球員,並幫助決策者決定有哪些新秀在接下來獲得數百萬美元的投資。

面試在飯店的房間舉行,但裡頭的床、電視機與櫃子都清空,改擺兩座沙發與一個配有8張椅子的大桌子。

「放輕鬆,小夥子,」一名教練對著最先進來面試的球員說道。「我們只是想要認識你。」

球團提問千奇百怪

在工作人員遞上水後,面試就正式開始。5名球團主管輪流提問,「你的家人會如何形容你?」「你有幾支手機?」「只有錢最重要嗎?」

他們接著問球員在大學時對他的隊友有何看法?如何與不喜歡的隊友相處?以及面對批評會如何反應?

其中一位面試官則是突然問及上個賽季某場比賽,詢問球員被吹阻擋犯規時為何氣沖沖地找裁判理論。

球員當下坐立難安,並羞愧地問說,「這個你也知道?」

時間過得飛快,這場面試即將結束,教練送他到門口並拍拍他的背說,「你表現得很好。」但時間緊迫,再過幾分鐘他還得參加15樓的另一場面試,光是這天他總共安排7場面試。

每支球團採取的面試方式雖不同,但大多數的流程大同小異,包括在飯店房間舉行、每場面試時間約30分鐘,面試官大約5到10人。

隨著夜幕降臨,一天的面試終於畫下句點,每個人都是筋疲力盡。被認為是今年選秀樂透區熱門的密蘇里小將波特(Michael Porter Jr.)直言,他甚至不記得他這一天總共參加幾場面試。

「不過,所有的資料都存在我的手機,」他一邊說一邊滑著手機。

VR面試 今年新亮點

明尼蘇達灰狼隊的面試問題很特別,他們會問球員開車遇到黃燈時會加速還是減速,其用意可不是要了解球員的開車習慣,而是判別他們瞬間做出決定的能力。

波特蘭拓荒者的面試特色則以心理層面居多,會安排一名運動表現心理學家出任面試官,藉以分析球員的個人特質。

今年的亮點則是底特律活塞,該隊為面試引進創新,預計未來幾年會吸引其他球隊跟進。該球團採用VR頭戴式裝置進行面試,新秀依據12種場景進行做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