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160多年發展,卡地亞始終引領歷史潮流,不斷致力於將藝術與工藝相結合,成就無數經典傑作。Cartier d』Art系列高級腕錶便是最佳明證。十多年以來,這些獨具特色、超凡脫俗的高級腕錶,將罕見甚至已被遺忘的技術工藝展現在世人眼前,不但為其注入生機,更令其得以永世流傳。

卡地亞,獨具創意並嫻熟掌握精湛工藝,以如夢如幻的動物圖案,前所未有地將藝術與製表工藝相結合,兩者互相碰撞而產生靈感火花,為藝術創作開闢全新領域。

  無論是在拉夏德芳的卡地亞工坊,還是在尚不為人知的秘密工作室,Cartier d』Art系列腕錶皆出自超凡卓越的工藝大師之手。這些作品出類拔萃,體現工藝大師對藝術的滿腔熱情,見證其超越極限,迎接挑戰的勇氣,每一個微小細節皆精美絕倫。

  今年卡地亞推出的6款新品,再次展現卡地亞敢於突破傳統,超越時間界限的勇氣與決心。卡地亞將高貴典雅的傳統藝術工藝融入當代世界,重新詮釋寶石、琺琅、浮雕與珍木細工鑲嵌等工藝,由此開闢新紀元。

  時間已不是主角,工藝才至關重要:鏤空雕刻;金絲勾邊琺琅;寶石鑲嵌的馬賽克圖案;層層交疊的琺琅;珍木細工鑲嵌……工藝大師靈巧的雙手,創作出優美的詩篇。

腕錶詳情:

  錶殼:18K黃金表殼,手工雕刻及大明火內填琺琅裝飾

  錶盤:18K黃金,手工浮雕及大明火內填琺琅獵豹圖案裝飾

  錶冠:六角形18K黃金表冠,鑲嵌一枚藍寶石

  錶帶:半啞光黑色鱷魚皮

  表扣:18K黃金摺疊表扣

  防水深度:30米/100英尺/3巴

  機芯:卡地亞工作坊精製9601 MC型手動上鏈機械機芯

  編號限量發售:80枚

大師工藝:

  工藝大師獨具匠心,將浮雕藝術與內填琺琅彩繪工藝相結合,細膩傳神地刻畫出獵豹生動逼真的神態。錶盤上的獵豹栩栩如生,錶殼似乎已無法將其束縛,它蓄勢待發,隨時準備躍出錶盤,凌駕於整枚腕錶之上。

錶盤上的高浮雕裝飾由四部分組成,精確的裝配手法製造出完美的陰影效果,令每個細節都十分出彩。圖案上的獵豹眼神深邃,下頜輪廓清晰,面部表情立體感極強,形象逼真,彷彿要一躍而出。

為獵豹上琺琅彩

  皮毛質感的刻畫,更進一步體現工藝大師卓越的雕刻手法,他們用平頭鑿和尖頭鑿精雕細琢的豹眼炯炯有神,令人稱奇。而最考驗功力的,莫過於突出獵豹鬍鬚立體感的技法,工藝大師先使用尖頭鑿雕出內壁,再用樹脂分別打磨每個部分。

琺琅粉劑:圖片中的琺琅用於裝飾豹眼中的綠色部分

浮雕裝飾的雕刻與組裝需要耗費60多小時,而完成大明火內填琺琅裝飾還需要25個小時。工藝大師交替運用黑、紫紅、灰、乳白、亮白、棕黃、黃綠等七種色彩,結合寫意與細膩並重的技法,塑造出一隻線條優美,充滿野性氣息的獵豹。

用畫筆將琺琅填入金屬格中

腕錶詳情:

  錶殼:18K鍍銠白K金。

  錶盤:18K鍍銠白K金,北極熊圖案裝飾,採用半透明鏤空琺琅工藝。

  錶冠:18K白K金圓珠形錶冠,鑲嵌一枚凸圓形藍寶石。

  錶帶:半啞光黑色鱷魚皮

  表扣:18K白K金可調節式摺疊表扣

  防水深度:30米/100英尺/3巴

  機芯:卡地亞工作坊精製9601 MC型手動上鏈機械機芯

  編號限量發售:40枚。

大師工藝:

  琺琅工藝起源於地中海盆地。早在遠古時期,人們就已開始用琺琅裝飾首飾與金銀器皿。

  半透明鏤空琺琅工藝始於14世紀。作為掐絲琺琅的演繹,半透明鏤空琺琅繪製在半透明底板上的,在當時的法國皇室中風靡一時,倍受追捧。在新藝術主義(Art Nouveau)時期,出現大量以無金屬底板琺琅裝飾的首飾,這一工藝在當時被稱為「半透明鏤空琺琅」(émaux translucides à jour)。

琺琅塊的選擇

  20世紀初,卡地亞開始將獨特的琺琅工藝運用到產品設計之中。1902年推出的「Deux Feuilles de Lierre」(兩片常青藤葉)胸針和1929年座鐘上的羅馬數字,均採用此種琺琅裝飾。

在瑪瑙研缽中搗碎琺琅塊

  今年,卡地亞在錶盤設計上採用半透明鏤空琺琅工藝,令這一古老技藝重新煥發迷人魅力。這一工藝需付諸極大耐心潛心研究,不斷探尋秘笈,配合精湛工藝,歷經無數嘗試,才能最終獲得成功。以半透明鏤空琺琅工藝製作的錶盤,如彩繪玻璃窗般色彩鮮艷。微弱的光線,透過半明半晦的琺琅層,如此優雅精緻,仿若以光線為色彩繪製的神奇圖畫。

托盤中裝著精心選擇的琺琅粉末,將用於錶盤的彩繪製作

  琺琅藝術家不懈追求,力臻完美,通過漸變色彩,體現光線明暗效果,從而使得圖案中天空與雲朵的顏色隨時隨地都顯得清晰明亮,閃爍著用銀箔點綴而成的點點繁星。再依次觀察白色北極熊的背部,頭部與腳下的浮冰,漸變色彩的排列賦予圖案高低起伏的層次感,產生一種獨特的光影效果。

加入銀箔點綴之前的半透明鏤空琺琅錶盤

  直到最後一刻,工藝大師仍需聚精會神,因為些許的差錯都會導致前功盡棄,比如琺琅塗層過厚,烘烤時間過長,或者外部壓力太大等等,一件傑作的誕生全賴於工藝大師精湛的技藝。

加入銀箔點綴,製造出北極夜晚天空繁星密布的效果

腕錶詳情:

  錶殼:18K鍍銠白K金,鑲嵌216顆圓鑽,鑽石總重1.09克拉,大明火內填琺琅裝飾。

  錶盤:18K鍍銠白K金,大明火內填琺琅蜂鳥圖案裝飾,細工鑲嵌珍珠母貝,並鑲嵌20顆粉紅藍寶石,寶石總重0.08克拉

  錶冠:18K白K金八角形錶冠,鑲嵌一枚鑽石

  錶帶:珠光白色鱷魚皮

  表扣:18K白K金摺疊表扣

  防水深度:30米/100英尺/3巴

  機芯:076型自動上鏈機械機芯

  編號限量發售:50枚。

繪製腕錶的蜂鳥圖案大師工藝:

  卡地亞以內填琺琅工藝,結合珍貴寶石鑲嵌技法,粉紅色及藍色珍珠母貝細工鑲嵌工藝,打造蜂鳥的飛行姿態,蜂鳥是世界上最小的鳥,正從一朵由粉紅藍寶石鑲嵌的花朵上汲取罕有的珍貴花蜜。

用於製作錶盤琺琅裝飾的琺琅

  這件充滿女性氣息的藝術作品由十片珍珠母貝鑲片,九種顏色的琺琅,二十枚粉紅藍寶石共同裝飾而成。腕錶上的圖案突破錶盤局限,延伸至表圈與錶殼。圖案色彩繽紛,搭配協調,在光線照射下變幻出耀眼光芒。

在不同溫度下焙燒後,可得出同一色系的豐富色彩

對錶圈進行琺琅彩繪裝飾

琺琅彩繪師全憑雙眼判斷焙燒所需時間

已切割的的珍珠母貝鑲片,用於裝飾腕錶錶盤上的蜂鳥圖案

細工鑲嵌工序在琺琅彩繪工序之後進行

測試腕錶錶盤的珍珠母貝細工鑲嵌效果

腕錶參數:

  錶殼:18K白K金

  錶盤:18K白K金,珍木細工鑲嵌棕熊圖案裝飾

  錶冠:18K白K金圓珠形錶冠,鑲嵌一枚凸圓形藍寶石

  錶帶:半啞光棕色鱷魚皮

  表扣:18K白K金摺疊表扣

  防水深度:30米/100英尺/3巴

  機芯:卡地亞9905 MC型手動上鏈機械機芯,搭載跳時功能

  編號限量發售:50枚

大師工藝:

  本款腕錶搭載9905 MC型手動上鏈機械機芯,配備跳時功能,是藝術家與製表大師親密合作的結晶,是精湛工藝與高級腕錶複雜功能之間的一次跨行業合作。

儲存的木料均經精心挑選,材質獨特,色彩多樣,供工藝大師在進行創作時選用

  藝術大師精通光線反射原理及對比效果,由此締造出極富立體感與透視感的繪畫效果。極其注重細節,令這款腕錶成為高級木器工藝的典範之作。每款錶盤皆獨一無二,需經多道工序,歷時160多個小時才能完成。

工藝大師正在挑選用於製作動物皮毛的珍貴木材

  鑲木師根據設計圖樣,依照所需顏色、紋理與材質挑選合適的木料。為了鑲嵌熊的皮毛,需要使用十種來自歐洲的不同天然木材,如:冬青木、栗木、楊木、柳木、銀槭木或紅楓木、胡桃木或伯爾胡桃木、花紋楓木以及有阿林山欖木等。

在10片疊放的珍貴木材上,沿0.13毫米寬的線條,鋸出圖案裝飾所需的各種形狀

圖片中工藝大師正在切割用作裝飾背景的灰色部分

10片用作裝飾背景的部分已被取出

構成圖案裝飾的每一個組成部分,均經過這樣的步驟製作完成

  這些組成錶盤的38片木片被切割成極小絲束,其中一部分需要加深顏色,以便製造出明暗各異的立體效果。接著,便要將這些木片逐一粘貼到錶盤上。

當圖案裝飾所需的全部形狀都裁切完成後,便可開始組裝

錶盤組裝完成,最後要進行拋光處理

腕錶詳情:

  錶殼:18K鍍銠白K金,鑲嵌126顆圓鑽,鑽石總重1.95克拉。

  錶盤:18K黃K金,大明火內填琺琅靈猴圖案裝飾,鑲嵌225顆干邑黃色鑽石,鑽石總重0.84克拉

  錶冠:18K白K金凹槽式錶冠,鑲嵌一枚凸圓形藍寶石

  錶帶:亮綠色鱷魚皮

  表扣:18K白K金摺疊表扣

  防水深度:30米/100英尺/3巴

  機芯:049型自動上鏈機械機芯

  編號限量發售:50枚

為錶盤塗上綠色調琺琅

  大師工藝:

  色彩鮮艷的內填琺琅令卡地亞動物形象活靈活現,栩栩如生,以精湛工藝創造神奇的視覺效果。

為錶盤塗上綠色調琺琅

  內填琺琅工藝的關鍵在於對其凹槽部分的處理,這對於工藝大師圖案複製與雕刻的功力而言,確實是一項考驗。要製作內填琺琅彩繪裝飾的錶盤,需要將錶盤置於約800攝氏度高溫的窯爐中進行高溫焙燒,反覆幾次;而繪畫技法必須精準到位,不容有失。這種神奇的製造工藝需要耗時36個小時,才能令琺琅表面形成的線條顏色鮮明,且富有立體感。

鑲嵌225顆干邑黃色鑽石

  本款Ballon Bleu de Cartier腕錶極富創意,設計風格大膽自由,表圈鋪鑲白色鑽石,充分展現溫柔婉約的女性氣質。腕錶上裝飾靈猴圖案,其皮毛鋪鑲干邑黃色鑽石,在由八種色彩組成的內填琺琅葉子裝飾下,栩栩如生,活潑伶俐。

鑲嵌225顆干邑黃色鑽石

腕錶詳情:

  錶殼:18K玫瑰K金,鑲嵌68顆圓鑽,鑽石總重1.39克拉。

  錶盤:18K玫瑰K金,寶石鑲嵌馬賽克海龜圖案。

  錶冠:18K玫瑰K金圓珠形錶冠,鑲嵌一枚鑽石。

  錶帶:半啞光黑色鱷魚皮。

  表扣:18K玫瑰K金可調節式摺疊表扣

  防水深度:30米/100英尺/3巴

  機芯:卡地亞工作坊精製9601 MC型手動上鏈機械機芯。

  編號限量發售:10枚

工藝大師將天然寶石打磨成厚度為0.4毫米的薄片

  大師工藝:「Mosa?que」(「馬賽克」鑲嵌工藝)一詞於公元前一世紀誕生於羅馬,而其真正起源卻可以追溯至公元前三世紀的西西里島,在此處發現了史上最早以玻璃與大理石小方塊鑲嵌而成的圖案。

經打磨與切割的各色天然寶石薄片

  在當時,這種採用經切割的玻璃與大理石小方塊取代鵝卵石作為鑲嵌材料的工藝手法,堪稱創新之舉。馬賽克鑲嵌工藝不斷演變與發展,並出現了微型馬賽克鑲嵌工藝,這一表現手法在18世紀末的義大利尤為盛行。

  這項流傳千年的古老技藝,原本只應用於牆面、壁畫、天花板與地面等大型裝飾中,如今,它跨越表現範疇,並將其微型化,從而應用於製表工藝之中。

逐一將1167顆寶石小方塊鑲嵌在圖案上

  寶石鑲嵌的海龜圖案

  這是一款名副其實的藝術傑作,展現工藝大師的精湛技藝與完美工藝,凝聚其滿腔熱情,並匠心獨具,是悉心製作的至臻精品。

善於運用色彩的工藝大師,將各種暖色調寶石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組成優美的圖案。

  首先,要挑選寶石。寶石品種繁多,有縞瑪瑙,虎眼石、鷹眼石、黃色彼得石、紅玉髓、黃碧玉、棕櫚碧玉、喀拉哈里碧玉、黃瑪瑙、蘚紋瑪瑙、珊瑚及珍珠母貝等。隨後,寶石鑲嵌技師將篩選出的暖色調天然寶石打磨切割,令其成為邊長為0.75毫米,厚度為0.4毫米的小方塊。

黑色的縞瑪瑙勾勒龜甲,以突出細節

  隨後,便要按照事先規定的順序逐一鑲嵌寶石方塊。首先以黑色寶石勾勒出每塊龜甲及龜足輪廓,然後再逐層鑲嵌其它顏色的寶石,令色彩層次更加豐富,形狀亦更為突出。整個海龜圖案共鑲嵌有1167塊寶石。

黑色的縞瑪瑙勾勒龜甲,以突出細節

  所有寶石先粘貼在錶盤上,然後再統一進行加固,以確保圖案表面均勻平滑。正是這無比精確細膩的加工手法,以及一絲不苟的創作態度,成就了這款經典之作。僅寶石鑲嵌這一道工序,就需耗費60多個工時。精巧的鑲嵌工藝,令錶盤上寶石組成的海龜栩栩如生,魅力獨具,美不勝收。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