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魚類蟲類圖解2015-02-09搜韻

【魴】 fáng

  • 釋名鯿魚的古稱。《說文》赤尾魚。《詩·周南》魴魚赬尾。《疏》魴魚尾本不赤,赤故為勞也。《陸璣疏》魴魚,廣而薄,肥恬而少力,細鱗,魚之美者。《爾雅·釋魚》魴魾。《注》江東呼魴魚為鯿。一名魾。梁水魴尤美,故鄉語曰:居就糧,梁水魴。《正字通》魴魚小頭縮項,闊腹穹脊,細鱗,色青白,腹內肪甚腴。

  • 詩句魴魚赬尾,王室如燬。 汝墳敝笱在梁,其魚魴鰥。 敝笱豈其食魚,必河之魴。 衡門九罭之魚,鱒魴。 九罭魚麗於罶,魴鱧。 魚麗其釣維何,維魴及鱮。 采綠魴鱮甫甫,麀鹿噳噳。 韓奕

  • 【鱣】 zhān

  • 釋名《說文》鯉類也。《爾雅·釋魚》鱣。《注》大魚。似鱘而短鼻,口在頷下,體有邪行甲,無鱗,肉黃,大者長二三丈,江東呼為黃魚。《陸璣·草木蟲魚疏》鱣出江海,三月中從河下頭來上,形似龍,銳頭,口在頷下,背上腹下皆有甲。今於盟津東石磧上鉤取之,大者千餘斤,可蒸為肉羹。又可為鮓。魚子可為醬。《注》師古曰:鱣,亦作鱘。

  • 詩句施罛濊濊,鱣鮪發發,葭菼揭揭。 碩人匪鱣匪鮪,潛逃於淵。 四月有鱣有鮪,鰷鱨鰋鯉。 潛

  • 【鱮】 xù

  • 釋名《傳》魴鱮,大魚也。《箋》鱮似魴而弱鱗。《陸璣·草木蟲魚疏》鱮似魴,厚而頭大,魚之不美者。其頭尤大而肥者,徐州人謂之鰱,或謂之鱅。幽州人或謂之胡鱅。

  • 詩句敝笱在梁,其魚魴鱮。 敝笱其釣維何,維魴及鱮。 采綠魴鱮甫甫,麀鹿噳噳。 韓奕

  • 【鯉】

  • 釋名《說文》鱣也。《爾雅·釋魚》鯉。《注》今赤鯉魚。《陶弘景·本草》鯉最為魚中之主,形既可愛,又能神變,乃至飛越山湖,所以琴高乘之。《酉陽雜俎》道書以鯉多為龍,故不欲食。《正字通》神農書曰:鯉為魚王,無大小,脊旁鱗皆三十有六,鱗上有小黑點,文有赤白黃三種。

  • 詩句豈其食魚,必河之鯉。 衡門魚麗於罶,鰋鯉。 魚麗飲御諸友,炰鱉膾鯉。 六月有鱣有鮪,鰷鱨鰋鯉。 潛

  • 【鱒】 zūn

  • 釋名《說文》赤目魚也。《注》似鯇子赤眼。《疏》鮅,一名鱒。《陸璣·草木蟲魚疏》鱒似鯇魚,而鱗細於鯇,赤眼。《詩·豳風》九罭之魚,鱒魴。《傳》大魚也。

  • 詩句九罭之魚,鱒魴。 九罭

  • 【鯊】

  • 釋名與魦同。《爾雅·釋魚》鯊鮀。《注》今吹沙小魚。《疏》鯊,一名鮀。陸璣云:魚狹而小,嘗張口吹沙。《通雅》鯊,吹沙小魚,黃皮黑斑,正月先至,身前半闊而扁,後方而狹,陸氏以為狹小,非也。《詩·小雅》魚麗於罶,鱨鯊。又海鯊。《正字通》青目赤頰,背上有鬣,腹下有翅,味肥美。六書故曰:海中所產,以其皮如沙得名,哆口無鱗,胎生,大者伐之盈舟。

  • 詩句魚麗於罶,鱨鯊。 魚麗

  • 【鱨】 cháng

  • 釋名《說文》揚也。《玉篇》黃鱨魚。《詩·小雅》魚麗於罶,鱨鯊。《疏》鱨揚者,魚有二名,釋魚無文。陸璣疏云:鱨,一名黃頰魚是也。似燕頭,角身,形厚而長大,頰骨正黃,魚之大而有力解飛者。徐州人謂之揚。黃頰,通語也。

  • 詩句魚麗於罶,鱨鯊。 魚麗有鱣有鮪,鰷鱨鰋鯉。 潛

  • 【鱧】 lǐ

  • 釋名《說文》鱯也。《爾雅·釋魚》鱧。《注》鮦也。《詩·小雅》魚麗於罶,魴鱧。《正字通》今烏魚。又與蠡同。《本草》蠡魚。一名鮦魚,生九江。《注》蠡今皆作鱧字。

  • 詩句魚麗於罶,魴鱧。 魚麗

  • 【鰋】 yǎn

  • 釋名鯰魚。《爾雅·釋魚》鰋。《注》今鰋額白魚。《詩·小雅》魚麗於罶,鰋鯉。《正字通》一說鰋身圓白額,性好偃,腹平著地,故名。

  • 詩句魚麗於罶,鰋鯉。 魚麗有鱣有鮪,鰷鱨鰋鯉。 潛

  • 【嘉魚】

  • 釋名美好的魚。《易林·困之晉》:「南有嘉魚,駕黃取麟,魴鯉瀰瀰,利來無憂。」 《日本風土記》:「﹝ 日本 ﹞所產米穀甚美,過於中國 ,亦多嘉魚,他花樹亦多奇品。」又魚名。 《蜀都賦》:「嘉魚出於丙穴 ,良木攅於襃谷 。」 《益部方物略記·嘉魚》:「 丙穴在興州 ,有大丙 小丙 山,魚出石穴中,今 雅州 亦有之, 蜀 人甚珍其味, 左思 所謂嘉魚出於 丙穴 中。」

  • 詩句南有嘉魚,烝然罩罩。 小雅·南有嘉魚之什 南有嘉魚

  • 【鱉】

  • 釋名《說文》甲蟲。《玉篇》龜屬。一名神守。一名河伯從事。《埤雅》鱉以眼聽,穹脊連脅,水居陸生。《爾雅翼》鱉卵生,形圓脊穹,四周有。裙易說卦:離為鱉,為蟹,為龜,以其骨在外,肉在內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外骨為龜屬,內骨為鱉屬,以鱉有肉緣,比龜為內骨耳。《淮南子·說林訓》鱉無耳,而目不可瞥,精於明也。陸佃曰:鶴影生,鱉思生,鱉伏於淵而卵剖於陵,此以思化也。《又》鱉伏隨日,謂隨日光所轉,朝首東鄉,夕首西鄉。

  • 詩句飲御諸友,炰鱉膾鯉。 六月其殽維何,炰鱉鮮魚。 韓奕

  • 【鮐】 tái

  • 釋名鮐魚,也稱鯖、油筒魚、青花魚。背青腹白,體側上部有深藍色波狀條紋。生活在海中,黃海、渤海盛產。《疏》老人皮膚消瘠,背若鮐魚也。《揚子·方言》鮐,老也。秦晉之郊,陳兗之會,曰耇鮐。《注》言背皮如鮐魚。《釋名》九十曰鮐背,背有鮐文也。又通作台。《詩·大雅》黃耇台背。《箋》台之言鮐也。

  • 詩句黃耇台背,以引以翼。 行葦黃髮台背,壽胥與試。 閟宮

  • 【鰷】 tiáo

  • 釋名白鰷,魚名。《正字通》形狹而長若條然。《詩·周頌》鰷鱨鰋鯉。《傳》白鰷也。

  • 詩句有鱣有鮪,鰷鱨鰋鯉。 潛

  • 【螽斯】 zhōng sī

  • 釋名蟲名。體長寸許,綠褐色。雄蟲的前翅能發聲,雌蟲尾端有劍狀的產卵管。《詩·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 毛 傳:「螽斯,蚣蝑也。」 馬瑞辰 通釋:「螽斯蓋柳斯、鹿斯之比,以斯為語詞耳。」 唐 韓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詩:「黃金塗物象,雕鐫妙 工倕 。乃令千里鯨,幺么微螽斯。」《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妖》:「其餘蛟黨,各自逃散。有化作螽斯,在麥隴上逼逼剝剝跳的。」

  • 詩句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螽斯

  • 【草蟲】

  • 釋名即草螽。 毛 傳:「草蟲,常羊也。」 陸璣 疏:「小大長短如蝗也,奇音青色,好在茅草中。」 馬瑞辰 通釋:「今以目驗,蓋即 順天 及 濟南 人所稱聒聒者,《詩》以『喓喓』言之,亦取其善鳴也。」。

  • 詩句喓喓草蟲,趯趯阜螽。 草蟲、出車

  • 【阜螽】 fù zhōng

  • 釋名蝗的幼蟲。毛 傳:「阜螽,蠜也。」 陸德明 釋文:「 李巡 云:蝗子也。《草木疏》云:今人謂蝗子為螽。」 南朝 梁 劉孝標 《廣絕交論》:「夫草蟲鳴則阜螽躍,雕虎嘯而清風起。」

  • 詩句喓喓草蟲,趯趯阜螽。 草蟲、出車

  • 【蝤蠐】 qiú qí

  • 釋名蠍蟲。天牛的幼蟲。色白身長。多比喻美女之頸。《詩·衛風·碩人》:「領如蝤蠐。」 毛 傳:「蝤蠐,蠍蟲也。」《埤雅·釋蟲》:「蓋蝤蠐之體有豐潔且白者,故《詩》以況 庄姜 之領,《七辯》曰:『蝤蠐之領阿那宜顧』是也。」 清 孫枝蔚 《貞女詩》:「芙蓉為女顏,蝤蠐為女領。不如古松栢,為女性所秉。」

  • 詩句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 碩人

  • 【蛾】

  • 釋名《玉篇》蠶蛾也。《韻會》蛾似黃蝶而小,其眉句曲如畫。《爾雅·釋蟲》蛾羅。《疏》此即蠶蛹所變者也。《埤雅》繭生蛾,蛾生卵。《大戴禮》食桑者有絲而蛾。《前漢·文帝紀》建昭元年秋八月,有白蛾群飛蔽日。《師古注》蛾若今之蠶蛾類也。

  • 詩句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 碩人

  • 【螓】 qín

  • 釋名蟲名,似蟬而小。一名蜻。蜻,頭方有文。《詩·衛風》螓首蛾眉。《傳》螓首,顙廣而方。《夢溪筆談》蟭蟟之小而綠色者,北人謂之螓。

  • 詩句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 碩人

  • 【蒼蠅】

  • 釋名通常指家蠅,身體和腿上多毛,頭部有一對複眼。體灰黑色。多出現於夏季,常集於腐臭物之上。

  • 詩句匪雞則鳴,蒼蠅之聲。 國風·齊風 雞鳴

  • 【蟋蟀】

  • 釋名亦作「螅蟀」。黑褐色,觸角很長,後腿粗大,善於跳躍。雄的善鳴,好鬥。也叫促織。《逸周書·時訓》:「螅蟀居辟。」 朱右曾 校釋:「螅蟀生土中,有翼而未能飛,但居壁上。辟、壁同。」

  • 詩句蟋蟀在堂,歲聿其莫。 國風·唐風 蟋蟀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國風·豳風 七月

  • 【蠶】

  • 釋名絲蟲也。《說文》任絲也。《書·禹貢》桑土既蠶。《淮南子·天文訓》蠶珥絲而商弦絕。《博物志》蠶三化,先孕而後交,不交者亦產子。《爾雅翼》蠶之狀,喙呥呥類馬,色斑斑似虎。初拂謂之蚝,以毛掃之,蠶尚小,不欲見露氣。桑葉著懷中令暖,然後切之得氣,則眾惡除也。《酉陽雜俎》食而不飲者蠶。

  • 詩句蠶月條桑,取彼斧斨。 國風·豳風 七月婦無公事,休其蠶織。 瞻卬

  • 【蜩】 tiáo

  • 釋名《玉篇》蟬也。《大雅》如蜩如螗。《傳》蜩,蟬也。螗,蝘也。《疏》《釋蟲》云:蜩、螂、蜩、螗,舍人曰:皆蟬也。方語不同,三輔以西為蜩,梁宋以西謂蜩為蝘,楚地謂之蟪蛄。《楚辭》云:蟪蛄鳴兮啾啾是也。陸璣疏云:螗一名蝘虭,《字林》虭或作蟟也。青、徐人謂之螇螰。然則螗蝘亦蟬之別名耳。《注》夏小正傳曰:螂蜩者五彩具。《注》夏小正傳曰:螗蜩者,蝘。俗呼為胡蟬,江南謂之螗蛦。《又》蠽,茅蜩。《注》江東呼為茅截,似蟬而小,青色。《注》蜩中最大為馬蟬。《又》蜺,寒蜩。《注》寒螿也。似蟬而小,青色。《酉陽雜俎》蜩屬,旁鳴。

  • 詩句四月秀葽,五月鳴蜩。 國風·豳風 七月菀彼柳斯,鳴蜩嘒嘒。 小弁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 大雅·盪之什 盪

  • 【莎雞】

  • 釋名又名絡緯。俗稱紡織娘、絡絲娘。 南朝 宋 謝惠連 《搗衣》詩:「肅肅莎雞羽,冽冽寒螿啼。」 唐 李賀 《房中思》詩:「誰能事貞素,卧聽莎雞泣。」 清 吳烺 《雨中花》詞:「任屋角莎雞促織,吟遍朝昏。」

  • 詩句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 國風·豳風 七月

  • 【蠋】 zhú

  • 釋名躑蠋,蟲名也。《爾雅·釋蟲》蚅,烏蠋。《注》大蟲如指,似蠶。《詩·豳風》蜎蜎者蠋。《莊子·庚桑楚》奔蜂不能化藿蠋。《注》蠋,豆藿中大青蟲也。

  • 詩句蜎蜎者蠋,烝在桑野。 東山

  • 【伊威】

  • 釋名陸璣 疏:「伊威,一名委黍,一名鼠婦,在壁根下瓮底土中生,似白魚者也。」 唐 韓愈 孟郊 《城南聯句》:「暮堂蝙蝠沸,破灶伊威盈。」 明 高啟 《送林謨秀才東歸謁松江守》詩:「長年旅舍破氊冷,坐厭蟋蟀愁伊威。」 清 黃遵憲 《小女》詩:「欲展地球圖指看,夜燈風幔落伊威。」

  • 詩句伊威在室,蠨蛸在戶。 東山

  • 【蠨蛸】 xiāo shāo

  • 釋名蜘蛛的一種,腳很長。通稱蟢子。 孔穎達 疏:「蠨蛸,長踦,一名長腳。 荊州 河 內人謂之喜母,此蟲來著人衣,當有親客至有喜也。 幽州 人謂之親客,亦如蜘蛛為羅網居之,是也。」 南朝 梁 江淹 《待罪江南思北歸賦》:「共魍魎而相偶,與蠨蛸而為鄰。」 五代 馬縞 《中華古今注·長跂》:「蠨蛸也,身小足長,故謂長蚑,小蜘蛛長腳也,俗呼為蟢子。」 清 陳睿思《贈張永夫》詩:「蠨蛸入戶蒼鼠立,夜寒僵卧牛衣中。」

  • 詩句伊威在室,蠨蛸在戶。 東山

  • 【宵行】

  • 釋名即螢。俗稱螢火蟲。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三·螢火》:「《豳風》『熠燿宵行』,宵行,乃蟲名;熠燿,其光也。」

  • 詩句町疃鹿場,熠耀宵行。 東山

  • 【虺】 huǐ

  • 釋名《廣韻》蛇虺。《詩·小雅》維虺維蛇,女子之祥。《爾雅·釋魚》蝮虺。博三寸,首大如擘。《註》身廣三寸,頭大如人擘指,此自一種蛇。王虺,《楚辭·大招》王虺騫只。《註》王虺,大蛇。水虺,《述異記》水虺,五百年爲蛟。

  • 詩句吉夢維何,維熊維羆,維虺維蛇。 斯干哀今之人,胡為虺蜴。 正月

  • 【蛇】

  • 釋名毒蟲也。《疏》蛇,北方水物。《酉陽雜俎》蛇,有水、草、木、土四種。《爾雅翼》蛇,草居,常飢,每得食稍飽,輒復蛻殼,冬輒含土入蟄,及春出蟄則吐之。《埤雅》牛以鼻聽,蛇以眼聽。

  • 詩句吉夢維何,維熊維羆,維虺維蛇。 斯干

  • 【蜴】

  • 釋名《爾雅·釋魚》蠑螈,蜥蜴。《說文》在草曰蜥蜴,在壁曰蝘蜓。《本草》小而五色尾青碧者,名蜥蜴。小而緣牆壁色黑者,名蝘蜓。《揚子·方言》蜥蜴,秦、晉、西夏謂之守宮,南陽呼蝘蜓,其在澤中謂之蜥蜴,南楚謂之蛇醫,或謂之蠑螈。《前漢·東方朔傳》武帝置守宮盂下,令朔射之。朔曰:臣以為龍又無角,謂之為蛇又有足,跂跂脈脈善緣壁,是非守宮即蜥蜴。

  • 詩句哀今之人,胡為虺蜴。 正月

  • 【蜾蠃】 guǒ luǒ

  • 釋名寄生蜂的一種。亦名蒲盧。腰細,體青黑色,長約半寸,以泥土築巢於樹枝或壁上,捕捉螟蛉等害蟲,為其幼蟲的食物,古人誤以為收養幼蟲。 漢 揚雄 《法言·學行》:「螟蛉之子殪而逢蜾蠃。」《文選·劉伶〈酒德頌〉》:「二豪侍側,焉如蜾蠃之與螟蛉。」 李善 注引 李軌 曰:「蜾蠃,蜂蟲也……蜂蟲無子,取桑蟲蔽而殪之,幽而養之,祝曰:『類我。』久則化而成蜂蟲矣。」 清 錢謙益 《題〈將相談兵圖〉》詩:「指撝醜虜成沙蟲,睥睨公侯類蜾蠃。」

  • 詩句螟蛉有子,蜾蠃負之。 小宛

  • 【貝】

  • 釋名《埤雅》貝以其背用,故謂之貝。《說文》海介蟲也。古者貨貝而寶龜,周而有泉,至秦廢貝行錢。《相貝經》朱仲受之於琴高,以遺會稽大守嚴助,其略曰:貝盈尺,狀如赤電黑雲曰紫貝,赤質紅章曰珠貝,青地綠文曰綬貝,黑文黃畫曰霞貝。下此有浮貝、濯貝、皭貝、慧貝。《書·盤庚》具乃貝玉。《疏》貝者,水蟲。古人取其甲以為貨,如今之用錢然。

  • 詩句萋兮斐兮,成是貝錦。 巷伯公徒三萬,貝冑朱綅,烝徒增增。 閟宮

  • 【螣】 téng

  • 釋名《詩·小雅》去其螟螣。《傳》食葉曰螣。《陸璣疏》螣,蝗也。

  • 詩句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 大田

  • 【蠆】 chài

  • 釋名蠍子一類的毒蟲。《玉篇》螫蟲。《箋》蠆尾末揵然,似婦人發末曲上卷然。《孝經緯》蜂蠆垂芒,為其毒在後。《左傳·僖二十二年》蜂蠆有毒。《注》《通俗文》云:蠆,長尾謂之蠍。《魏志·華佗傳》彭城夫人夜之廁,蠆螫其手,佗令溫湯漬其中。

  • 詩句彼君子女,捲髮如蠆。 都人士

  • 【蜂】

  • 釋名《說文》飛蟲,螫人者。《左傳·僖二十二年》蜂蠆有毒。《爾雅·釋蟲》蜂,丑螸。《又》土蜂。《注》江東呼大蜂在地中作房者為土蜂,啖其子,即馬蜂。《又》木蜂。《注》似土蜂而小,在樹上作房,江東亦呼為木蜂,又食其子。《爾雅翼》蜂種類至多,其黃色細腰者,謂之稚蜂。又蜜蜂,人收而養之,一日兩出而聚鳴,號為兩衙,其出採花者,取花須上粉置兩髀,或采而無所得,經宿不敢歸房中。

  • 詩句莫予荓蜂,自求辛螫。 小毖

  •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