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 (記者 郭詩卉 郭繽璐)傳統咖啡店衰落的聲音一直未斷,繼雕刻時光輸給了房租後,傳統咖啡連鎖品牌咖啡庫(CAFE KU)也“劇終”了。近日,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咖啡庫雙井店停止營業,而這家門店也是咖啡庫的最後一家門店。一邊是星巴克、瑞幸咖啡等品牌急速擴張,一邊是咖啡門店不斷敗退市場,國內咖啡市場兩極分化的情況已經越來越突出,咖啡市場的洗牌也正在以清退生存力不夠強的品牌正式開始,這也意味着小規模咖啡品牌及門店將迎來新的市場挑戰和生存難題。

近日,有消費者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咖啡庫雙井店停止營業,大量消費者的門店預存卡“打水漂”,目前無法與門店經營者取得聯繫。記者在咖啡庫雙井店現場看到,店內空無一人,門上貼有“房屋已被房主收回,相關事務請與經營者聯繫”、“房屋出租”的公告。

咖啡庫的老闆失聯跑路,預付卡也隨之變“吞錢卡”。“一個月前剛辦的2000元預存卡,只用了一次,這頓飯太值錢了”,一位消費者表示。剛剛“忽悠”完消費者辦理預存卡就關門跑路,讓消費者感到這是一場“預謀”。

北京商報記者嘗試與咖啡庫經營者聯繫,其手機一直處於關機狀態。某共享充電寶相關負責人表示,“聽其他商戶說老闆已經跑路了”,目前無法聯繫到品牌負責人,所以留下字條希望能夠取得聯繫。

據瞭解,咖啡庫是領航食尚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餐飲品牌,品牌涵蓋咖啡、西餐、輕食等多品類。目前該公司因登記的場所或經營場所無法取得聯繫被列入經營異常名單。

近幾年中國傳統咖啡品牌頻頻倒閉,房租成本、運營管理、競爭壓力是主要原因。在業內看來,咖啡庫閉店暴露的是公司資金和運營壓力,咖啡庫的門店較少,線下門店客流受限,高租金、高成本不足以支撐門店正常運營。與此同時,傳統咖啡品牌正在遭受多變的市場挑戰。根據《咖門》與《美團點評研究院》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咖啡館閉店率高達13.5%,只有40.37%的咖啡館顯示盈利。

上海啡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振東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國內咖啡市場呈現出的狀況是不斷有不同定位的品牌興起或進入這一市場,但同時也有很多品牌黯然離場。從行業整體情況來看,瑞幸咖啡等以補貼見長的咖啡品牌掀起的價格戰其實已經造成了國內咖啡市場規模的縮水,“以星巴克爲例,星巴克的淨利潤從十年前的35%下降到了現在的19%,咖啡目前就是量增價跌,所以整體市場雖然看起來是繁榮了,但實際上市場增量和產品價格下降互相對衝後,市場總體規模在去年是下降的,在這種情況下一些生存能力不強的品牌就只能面臨着被淘汰的局面”。

在一位咖啡市場從業者看來,目前國內咖啡市場一邊繁榮一邊凋敝的分化情況仍將持續,“能夠存活的品牌一定是具備很強生存能力的門店和品牌,它們不一定要規模大,但是要具備自身的優勢和不可替代性,不是產品足夠獨特且吸引人,就是在門店環境或者營銷方式上能夠迎合一部分消費羣體的特定需求,這樣的品牌纔有可能在咖啡市場的洗牌中存活下來”。

作者:郭詩卉 郭繽璐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