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相機,尤其是新出的一些橋式相機,其所輸出的RAW,在被ACR解碼的時候,會應用內置的「失真補償」,無法關閉。

這麼做主要是為什麼?很多機器,例如SONY、LEICA、Panasonic的一些尤為如此。

對於攝影師來說,如何看待使用這些「失真補償」?

以及「失真補償」有啥優點,缺點?

例子1:SONY A7M2

例子2:LEICA Q


值得重申的是:

此現象是解RAW軟體不能關閉這種補償, 而非RAW本身的數據得到了扭曲.

/////////

因此討論的問題是:

ACR不讓關補償是好是壞?

/////////


對比同類軟體, ACR和其它軟體的主要差異在於軟體的設計思想: 它的演算法不算最先進, 但更普適. 會將工作流加速到了比較好的地步. 因此實際很多流程上的處理問題都被欽定了, 比如色散, 比如椒鹽雜訊, 比如解馬賽克的演算法和RAW域的降噪.

舉個例子: 解馬賽克演算法在ACR中幾乎不提了, 而在Rawtherapee(一個手動解raw軟體)中是這樣的:

從上到下: Demosic演算法, 除偽色, RAW黑點白點設置, 去壞點, 黑場平場配置

而在後續處理上, ACR也是儘可能地迅速簡潔高效. 舉個例子, "去霧"這個功能, ACR只提供了一個滑塊, 但如果你看過它背後那篇"暗通道去霧"那篇論文, 就會知道有很多參數是可調的.

這個功能要在rawtherapee中達成類似效果, 你可能要花上七八分鐘調整, 期間還要不斷地更改降噪的選項...

rawtherapee中的Retinex選項, 用來調整局部對比度

總之, 解RAW是一個非常耗時耗力的事情, 涉及到信號處理和光學畸變處理, 因此ACR把大部分東西打包解決是個好事兒. 你只要接受純凈的信號就是了. 若意識不到其中的好處, 可以用一下Rawtherapee試試...

如果要更高的自由度, 那就不應該用ACR, 前提是,你得意識到自己會付出什麼代價.


從普通用戶角度講 我覺得是好事

簡化了鏡頭設計難度,能夠實現更小的機身, 不然什麼佳能G7X 索尼RX100都是沒戲的,更極端的還有大疆的無人機鏡頭

有一些像差可以用數字方法糾正就可以降低光學設計上的約束,降低了成本還輕量化了設備,有了這種數字物理混合設計才能實現現在便攜機里大光圈/大邊角比。

這件事可以類比於雞粉/高湯快/味極鮮來輔助做菜,方便了家庭廚房和普通快餐店。

至於缺點應該是邊角和變形問題 邊角質量會下降嚴重,猜測可能有潛在的焦平面彎曲問題吧。

對專業用戶不會有影響 拍建築的都會選蔡司 施耐德和移軸頭。

另外 橋式相機我理解是不能換鏡頭的單反機器吧


試用過索尼的FE24-70GM 70-200GM,畸變都比佳能的大。估計就是在成本上的妥協,要糾正就需要加大成本,不如直接用電子技術後期糾正。

我很在意畸變的。在ACR或LR或C1打開一個raw,可以試試不同鏡頭的校正文件,這樣看的糾正幅度,就是畸變的幅度。

拍照片可以糾正,那拍視頻呢? 能糾正嗎? 用三星S7edge拍照片,已經開了防畸變,還是邊緣彎曲得厲害,畫質也比不上808。 這就是成本和厚度的原因。

轉接鏡頭的時候,後期糾正文件不一定能用。這時就考驗鏡頭真正實力了。


不是專業人士,但這種矯正不就是意味著原有像素的拉伸變形么?既然不是為了完美,那就肯定是為了成本了。


當然是為了儘可能的補償鏡頭造成的失真啦。雖說失真有時可以加以利用變廢為寶,但它畢竟是一種缺陷,光學設計不可能完全避免這個缺陷,所以有時要靠後期的數碼補償來幫助了。即使你確實需要用到失真來表現一些意圖,也可以使用後期來人為、可控的進行增加。

不過數碼失真校正不是毫無代價的,也不是可以無限度的。首先就是裁切引起的視角變化,光學失真越大裁切的就越多,視角損失也越多;另外數碼失真校正也會降低圖像的解析度,校正力度越大降低也會越明顯。

膠片時代,光學失真幾乎是無解的,但數碼時代這些都可以後期校正,所以確實存在數碼鏡頭設計會對這個參數有一些妥協的情況。但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設計鏡頭時要考慮很多因素,有時不同的因素之間是衝突的、顧此失彼的,很可能畸變做好了,但限於成本和體積,其他方面就做不好了。廠家也明白過度的後期矯正所帶來的副作用,所以一般都會結合鏡頭的檔次和用途,來權衡這麼些設計因素。

有一點可以放心的是,單就光學失真這一項參數,現在的很多專業鏡頭做的都很不錯了,後期數碼校正的副作用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對大部分用戶都是好事,簡單快捷,降低技術門檻。但是對於專業領域,一定是不行的。比如天文攝影,專業的相機都需要拍攝平場矯正光路缺陷,拍攝暗場、偏置場實現降噪。

內置矯正就意味著修改了原始的RAW數據,這在專業領域是相當要命的,就相當於把梵高的繪畫簡化成了線條圖簡筆畫,確實容易看懂了,但是核心的筆法、細節卻丟失了。


不能關的話不太好 有些操作不能矯正 比如星軌堆棧 堆棧前矯正畸變可能導致摩爾紋


你要輕便,要光學素質,要CMOS性能,還要對焦快,要便宜。大概把佳能索尼松下適馬四家廠合併了鑽研一下不知道能不能給你做出這樣一個產品。


首先機內矯正肯定是一種妥協無疑了,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這種妥協是否值得,對成像會產生多大印象,這些都是要具體分析的, 一般來看,廠家針對自家的鏡頭和相機優化矯正都是不錯的,對於畸變暗角都有很好的處理,避免了自己後期再去矯正的麻煩,所以我認為沒什麼大問題,即使是你非要原始的圖像,一般情況下這種機內矯正都是可以關閉的,關掉就好了。


有比沒有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