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向北方吹

來自專欄花總丟了金箍棒101 人贊了文章

《特工》(港譯《北寒諜戰》,台譯《北風》)是由韓國導演尹鍾彬執導的政治驚悚片,它的最大看點是號稱改編自真人真事,揭秘了1990年代朝鮮半島的諜戰風雲。我朝帝都是這場情報戰的重要戰場,由於劇組無法進入中國大陸實地拍攝,尹鍾彬只好南下取景,將台北的華西街夜市臨時改造成了王府井大街。

間諜回憶歷來是這類影片的靈感之源。曾派駐中東,負責真主黨情報搜集的中情局退役特工羅伯特·貝爾撰寫的《非禮勿視》(See No Evil)和《與魔鬼同眠》(Sleeping with the Devil)就被好萊塢改編成了獲獎電影《辛瑞那》。作為秘密世界一員,曝光自己的情報生涯有不小風險,作者必須有一個比賺稿費更迫切的動機。羅伯特寫這些書就是為了揭露、批判中情局的官僚體系與白宮的中東政策,他認為911事件發生是美國情報界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今年HULU根據《紐約客》記者勞倫斯·賴特非虛構作品改編的《巨塔殺機》也代表了這種反思的延續。因為素材來自危機四伏的諜戰最前線,這類改編作品與橫店式閉門造車相比,震撼程度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特工》主人公原型是2010年被韓國判處6年監禁的雙重間諜朴采書(Park Chae-seo),他在1990年代曾先後為韓國軍方情報機構和國家安全企劃部(ANSP,後改組為韓國國家情報院)工作,以「黑金星」為代號對朝鮮進行滲透,以搜集寧邊的核情報。他最重要的商掩據點是設立在北京的幾家韓資企業,帝都的「千禧大酒店」也成了這部電影中出鏡率最高的地點。

朴采書的最大成就是以拍攝廣告為名多次深入朝鮮腹地,並通過走私貿易獲得最高層信任,甚至於1997年獲得將軍的接見——在那次會面中,朴采書「在尿道里偷藏微型錄音機」,錄下了與最高領袖的談話。

朴采書當時供職的安企部在韓國政壇醜聞不斷。1997年總統大選前,該機構對駐美大使洪錫炫和三星集團李鶴洙等政商要人進行竊聽,製作了上千份錄音帶和筆錄。金大中上台後安企部被改組為國情院,韓版水門事件曝光,特務機關干政的醜聞才公諸於世。「黑金星」對安企部的指控更加嚴重——在電影中,安企部高官為操縱選情,透過秘密渠道與北方勾結共謀,慫恿北方在選前製造武裝挑釁來阻止金大中當選。「黑金星」則與平壤外貿幹部「李處長」攜手,在民族大義感召下共同挫敗了這起政治陰謀——現實中,朴采書因為違反《國家安全法》向朝鮮泄露情報而被判刑,他堅持認為這是一宗政治迫害。

西方影視作品中不乏情報機構黑化的劇情。在美劇《24小時》和《國土安全》中,失控的情報機構甚至危害到民主政體本身。在廢除「電影剪閱制度」後,韓國電影人的腰桿也越來越硬。《特工》的亮點之一,是把失控的特殊利益集團當作與核武同樣危險的毒瘤,批判了那些道貌岸然的竊國者。

朴采書到底是不是雙面間諜,吃瓜群眾無從知曉。導演尹鍾彬卻大尺度地還原了「黑金星」講述的故事,男一號黃晸玟與原型朴采書也頗有幾分神似。與《巨塔殺機》這種更嚴謹的作品相比,《特工》為追求劇情的緊張刺激,還是進行了大量的文藝「再創作」,演員的表演也像電視劇一樣略顯浮誇——你無法相信朝鮮情報幹部會在北京的五星級酒店大堂里公開對一個韓國商人搜身,更不會相信幾個中國士兵直接衝進朝方機構把張成澤的外甥給抓走了。在諜戰細節的還原呈現上,這部片子遠不如TNT的《合伙人》和HULU的《巨塔殺機》,甚至不如FX拍的《美國諜夢》,差不多就是國產《潛伏》的水平。

片中那段平壤覲見對將軍的形象塑造也是臉譜化的。男二號李星民飾演的「李處長」卻格外豐滿:在大半篇幅里,這個有些許猥瑣的男人既是狡黠的既得利益捍衛者,也是三口之家頂樑柱,有一萬個理由將保全自己放在首位。在派駐鄰國的日子裡,他開眼看過世界,心底堅冰悄然消融,但冰層下埋藏的究竟是什麼,只有當決定性瞬間到來時才知道。老鮮肉朱智勛扮演的國家安全保衛部軍官更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李處長」最後抉擇的分量。從某種意義上,「李處長」這個虛構人物才是真正的男一號,因為他承載了導演對歷史洪流里人性的信心與念想。

尹鍾彬展現了很強的敘事能力,整部影片緊張而緊湊,也沒有過多的煽情。影片最後請到李孝利出演13年前的自己,是另一大亮點。作為一部諜戰劇,《特工》幾乎沒有響起過槍聲,這將本片從平庸之作的邊緣拉扯回來,維持了中上的水準。我之所以沒有給《特工》太高評分,一個重要原因是涉及中國大陸的場景還原度不夠,這幾乎是外國電影人的通病——就像他們認為宮保雞丁是中國人的主食一樣。

Ps: 以下是我對最近十來年諜戰題材影視劇的集中推薦:《合伙人》、《巨塔殺機》、《美國諜夢》。《特工》差不多可以排進韓國諜戰劇的前三名,另兩部已經尷尬地忘了。祝各位中秋快樂!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