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宴「佛跳牆」:沒有寫出來,就沒有殺害?

來自專欄菜單博物館

9月3日晚,人民大會堂舉行盛大宴會,招待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外方領導人和夫人,而此次國宴菜單內容卻一直未對外界公布。國家會議中心總經理魏明乾介紹,此次論壇的自助餐菜品包括貴妃雞、魚香蝦球、風味烤羊排等主菜,小吃包括艾窩窩、驢打滾、糖耳朵、薩其馬、白斬雞、茴香豆等傳統中華美食。昨晚國宴的規格肯定要比會議自助餐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僅宴會廳擺放的四組「果蔬雕」就雕刻了整整三天時間。冷盤廚師長閆柱團隊專門負責製作該擺件,儘管只是為了觀賞,其原料也全部是優質食材,包括西瓜、伊麗莎白瓜、倭瓜、心裡美蘿蔔、胡蘿蔔、葡萄等水果蔬菜……此次宴會規格之高可見一斑。

另據《北京青年報》專題報道《接待組志願者苦練外文報菜名》透露,此次宴會包括名菜「佛跳牆」,志願者表示「除了名字翻譯之外,我們還需要事先想好怎樣給外賓解釋這樣的菜品」。

佛跳牆是一道集山珍海味精華的著名閩菜,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可謂是極品珍饌的代名詞。烹制佛跳牆的食材包括魚翅、乾貝、鮑魚、海參、豬蹄筋、冬筍等三十多種,用整雞、整鴨煨湯,經過二十多道製作工序,從初步加工到烹飪成功通常要耗費幾天時間。在這道名菜當中,魚翅、鮑魚和海參顯然是主要食材,而魚翅則是其中最名貴的。

1984年美國總統里根訪華時,佛跳牆被列為招待宴會的主菜,當時做這道菜的動用的特級廚師就有7位,做出來後軟嫩柔潤、鮮香濃郁,成功獲得了里根總統的讚許。從此,佛跳牆經常「跳」上國宴菜單,但通常只在比較重要的招待宴會上才會出現,比如198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華時的招待晚宴。據毛澤東的專職廚師長、中南海總廚程汝明先生回憶,美國總統布希和里根都鍾愛「佛跳牆」,當年後廚做這道菜至少得在火上熬上三天三夜,現在有了電氣化的烹飪器皿和新式的流程管理辦法,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但精工細作的態度卻依然沒變。

根據本館收藏的國宴菜單顯示,佛跳牆這道菜在英文和法文中通常被直接翻譯成「福建的佛跳牆」,或意譯為「美食合唱團」……法文真浪漫,小編也是醉了。其實佛跳牆的法語完整翻譯應該是「Concert de délices aux ailerons de requin」,意即「魚翅全家福」,而國宴菜單上將法文「魚翅」一詞省略了,估計是考慮到一些洋人對這種食物比較敏感,當做粉絲吃了算了,幹嘛非要寫出來呢?

有意思的是,出席中非合作論壇的外方領導人中,很多都信奉伊斯蘭教,那麼人民大會堂的大廚們怎麼處理佛跳牆中的非清真食材,這將成為一項頗具挑戰性的難題,這道嶄新的「清真佛跳牆」也將掀開佛跳牆國宴史新的一頁。此外,在大型招待宴會上準備素食筵席,早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地舉辦重要活動時必須要做的功課,對於中國頂級大廚來說,做出素食主義者能接受的佛跳牆倒不是什麼難事,一直以來常有許多禮佛人士提出這道菜的名字和內容「太不清凈」,所以早就研製出了各式各樣的全素佛跳牆。

由於國際「拒食魚翅行動」開展的如火如荼,本館推測,中非合作論壇招待宴會的「佛跳牆」應該是改良版的,即食材中不含有魚翅,哪怕仍有魚翅,國宴菜單上也絕不會出現「魚翅」二字。(自從去年雷軍狂曬國宴菜單後,出於種種原因,歷次國宴菜單真容再難及時窺見)同時,我們對國宴大廚的精湛技藝信心十足,沒有魚翅、沒有豬蹄筋、甚至沒有鮑魚海參都不要緊,哪怕只有粉絲,也一準兒讓各國賓客讚不絕口。

關注「菜單博物館」,分享菜單里的故事。舌尖故事,古今菜單,美食偵探,禪悅一餐。

weixin.qq.com/r/PS8CGoL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