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小學籃球教練,他對自己的教學成果非常不滿意。

原因是每次給低年級的孩子上籃球課時,大量時間都被用在給這羣孩子繫鞋帶了......

「因爲,他們真的不會系!」

從這個事例可見,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對孩子未來的獨立與成長太重要了。

像繫鞋帶、扣鈕釦、寫字、畫畫、彈鋼琴等,每一項技能的學習都離不開手部精細動作技能。

更重要的是,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有利於早期大腦發育,進而促進認知系統的發展。

因爲,負責控制手部動作的是大腦的最高區域「皮層」的條形區,這一區域橫跨了整個大腦,手上的動作越細緻,需要調用的腦區就越大。

不僅如此,精細動作還能促進孩子視覺、聽覺、觸覺等各部感官的發展,使各領域活動內容得到拓展,對語言、想象、思維等發展也有極大的益處。

那麼,要怎樣鍛鍊孩子的手部精細動作呢?是不是平時讓孩子多動動手就可以了?

當然不會那麼簡單!孩子的精細動作訓練建議從以下方面入手,更加系統且有效。

手指動作

孩子在出生三個月前,小手都是緊緊握住小拳頭。在出生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孩子依然會保持這種高肌張力的握拳狀態。

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讓孩子經常玩分開五指,並分別控制的捏取類、增加手指靈活性的遊戲。

夾紅豆

家長和孩子相對而坐,中間放兩隻空的碗,一隻碗內放幾顆紅豆,讓孩子用筷子把紅豆夾運到另一隻空碗當中。

在夾運紅豆的過程中,大腦對手尤其是對幾個手指頭的配合要求都很高。

堆雪人

拿出水彩筆,給塑料瓶畫一張臉以及鼻子、嘴巴和鈕釦等。

拿來一些棉花球放在托盤上,讓孩子向塑料瓶中加入棉花球,直至填滿。

手眼協調

孩子剛出生時,動作是混亂的,兩隻眼睛的動作有時也不協調。

隨着月齡增長,孩子手部運動逐漸和眼部視線一致,能夠按照視線抓取看見的東西,就產生了手眼協調。

日常生活中,讓孩子有意圖的抓取玩具,或做有方向性的投擲遊戲,能夠訓練手眼協調。

投擲遊戲

給孩子準備一個球和一個盆,引導孩子將球扔進盆中。

隨着孩子投擲水平的提高,父母可以將盆放置在遠近、高低不同的地方,增加遊戲難度。

粘貼動物

給孩子準備一些彩色圖案碎片或者是樹葉,在一張大白紙上畫上一個動物輪廓。

指導孩子將碎片背面塗上膠水,貼在動物輪廓內。

雙手協作

日常生活中,大多數活動都是需要雙手配合的,比如一隻手拿着瓶子另一隻手擰蓋子,一隻手扶着紙另一隻手寫字等。

影響雙手協作的兩個因素是雙手的空間感知和時間控制,即大腦分別控制兩隻手在什麼時間做什麼動作,最終完成雙手協作。

套橡皮筋

遊戲很簡單,找一個捲紙筒或者杯子,準備一些橡皮筋。

目標是把橡皮筋套在捲紙筒或杯身上。

花樣穿珠

家長爲孩子準備一些形狀不同,顏色各異的珠子。

告訴孩子穿珠子的時候,要運用顏色和形狀間隔交叉地穿,最後看誰穿得最漂亮、最快。

手腕靈活度

精細動作的實現離不開手腕關節的配合,它就像是連接上肢大運動和手掌精細動作最重要的樞紐,讓動作從粗放變得精確。

一歲之前的孩子,可以玩從高處夠玩具的遊戲,而年齡稍大點可以玩塗鴉、端水、使用剪刀等遊戲,對手腕靈活有很好的鍛鍊作用。

描實線圖

在紙上畫好一條實直線,示範後讓孩子在直線上用不同顏色的筆描。

筆稍微粗點,或增加彩色筆豐富一下,線段由短到長視能力增加,同樣由描線到形狀圖到圖畫。

拼插玩具

讓孩子玩拼插玩具,鼓勵孩子給插出的形狀命名,如圓圈可以是項鍊,方形可以是汽車等。

這種玩法能促進孩子手腕精細動作的發展,並且激發孩子的想象力。

抓握力量

孩子手臂和手掌肌肉收縮,就產生了抓握的力量。

手掌抓握類訓練,可以有效避免孩子用前壁肌肉來做精細動作導致的動作別扭或笨拙。

數字打孔

準備一些卡紙,按彩蛋的樣式進行裁剪,然後在紙上填寫數字。

讓孩子抓握打孔機,按照對應數字,在紙上打相應數量的孔,例如彩蛋數字是8,就打8個孔。

這個遊戲鍛鍊手部肌肉的抓握,同時能夠加強孩子對數字的敏感度。

布袋摸物

在布袋中放入4~5種大小、形狀、表面材質不一的玩具,讓孩子伸手進袋中摸指定物品。

孩子在布袋中進行摸取和蒐羅物品的過程,就是一次鍛鍊抓握的好時機。

正如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兒童的智力在手指尖上」

多動手,孩子才能更聰明。

*文中圖片來源網絡,如侵刪。

-END-

你可能還想看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