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間,氣象萬千

到臘八了,不知各位書友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個民謠「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農曆臘月初八,臘八節,可以算得上是中國傳統節日其中之一了。作為一個傳統節日,必然有它的節日文化,那麼一起了解下呀:

臘八節在古代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臘八節的由來有兩個傳說。一說佛祖釋迦牟尼成佛前進山修行,十二月初八這天因飢餓勞累栽倒路旁, 被一牧羊女救下,他大徹大悟,得道成佛。另一說,明朝皇帝朱元璋小時給財主放牛,因牛腿摔斷被財主關在一間屋子,三天沒給飯吃,他飢餓難忍,到處搜尋,終於發現一個老鼠洞,從中挖掘出豆、谷等各種糧食,煮成粥食用,覺得非常香甜。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想起小時候吃那頓粥的味道,就命太監用各種糧食煮了一鍋糖粥,歡宴群臣,後朝中文武百官爭相效仿並傳入民間,遂成了一種節日習俗。

在這樣一個「民以食為天」的國度,什麼都可以吃,什麼都可以做成美味,就連生病都可以用吃來解決那還有什麼是吃不可以解決的。當然,節日更得吃,不僅要吃還要好好吃。臘八節肯定少不了各種飲食習俗。

臘八粥

攙在白米中的食物,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

臘八蒜

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然後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後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

臘八面

中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麵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臘八豆腐

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前後,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我們致力於推廣權威、專業知識,如涉及原作者權益,請聯繫小編刪除。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